范日平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医院 225741)
【摘要】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100mg,对照组35例,每天口服卡托普利25~50mg,治疗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③观察组口服氯沙坦后轻度头晕、头痛1例,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后咳嗽6例。结论: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更好的保护肾功能,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关键词】 氯沙坦;高血压;尿酸血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80-02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选择既能降低血压又能降低血尿酸药物,是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关键。氯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同时降血压和血尿酸水平。我们对35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氯沙坦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共64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45~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所有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男性>416μmol/L,女性>357μmol/L,均存在高尿酸血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痛风及肾脏疾病,近2个月未服用过利尿剂等影响血尿酸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1)血压测量:上午8~10时进行测量,要求被测对象休息至少10min以上,连续测量血压3次,每次间隔30s,以 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被测对象的血压值。(2)血尿酸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清晨空腹血尿酸值,采血前3天严格限制嘌呤饮食,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利尿剂、降尿酸药物以及其他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3)观察组口服(北京万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15 批号31408012)氯沙坦钾胶囊50~100mg/d,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25~50mg/d,疗程8周,在治疗后的2、4、8周测血压、血尿酸。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 降压效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降压均有效,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观察组35治疗前160±5 100±5
(n=35)治疗后125±580±5
对照组35治疗前158±5 98±5
(n=35)治疗后128±5 85±5
2.2 降血尿酸作用
用药后2周起,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用药后4周血尿酸水平仍有明显下降至正常范围,用药后8周血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波动。用药前、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治疗前血尿酸(μmol/L)治疗后血尿酸(μmol/L)
观察组35 521 ± 50 287 ± 35
对照组35 519 ± 46 512 ± 38
从上述可以看出,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血压、 血尿酸指标值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指标值对比分析指标值要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尿酸指标值变化不明显,对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变。仅1例出现轻度头晕、头痛症状,无干咳、胃肠道症状及其他反应。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后咳嗽6例。氯沙坦副作用小,可安全使用。
3.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尿酸排泄障碍,作为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主要经过肾脏排泄,且与肾小管的分泌功能有关。而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血管阻力增加及微血管损害,导致肾脏缺氧,无氧运动产生的大量乳酸竞争性的抑制了尿酸在肾小管中的分泌,使肾脏清除尿酸减少最终引起高尿酸血症。另有部分高血压患者在长期使用利尿剂后,会造成血容量减少,尿酸重吸收增加,也会导致血尿酸升高[2]。因此选择既能降低血压又能降低血尿酸药物,是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关键。氯沙坦属于非肽类ARB药物的一种,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中亚型AT1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内、外源性AngⅡ所产生的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同时减少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出,从而降低尿酸水平。通过氯沙坦治疗3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氯沙坦在降压同时还具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氯沙坦具有抑制RAS有效降压的同时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国内类似的研究结果一致[3]。氯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4],从而降低血尿酸,能更好的保护肾功能,是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首选药物[5]。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13.
[2]马丽华,戴雁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5):643-644.
[3]杨宝峰,药理学[M].2008,6:226. 张伟红,徐燕,氯沙坦钾片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0)57.
[4]杨宝峰,药理学[M].2008,6:226.
[5]汤万春,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7):135.
论文作者:范日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高血压论文; 尿酸论文; 血症论文; 血尿酸论文; 高尿酸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