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图的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陈华平

建筑总图的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陈华平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建筑总图,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筑师最重要的一个设计能力。如何理解一个好的总图,好的总图绘制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基本点。通过分析研究,试图找出一些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形式逻辑;道路;层次;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

问题的缘起:总图的设计,是建筑师设计师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不管你做小区设计,学校设计,还是商业建筑,最开始阶段都是一个总图的问题。然而,我们的建筑教育的中没有这一项教学课程。自从我进入工作后,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一些指导性的规范。没有这方面的理论来教我们如何画一个好的总图?什么样才是好的总图?

如果要讨论总图,最开始应该理解什么是好的总图?

其一,我认为好的总图是有其“逻辑”。我们在看自然界的植物,生物,都会觉得很美。我们看一朵花,花瓣的组合方式层层交叠,再配以绿叶,当我们看到这一切似乎都很完美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符合花的自身发展“逻辑”而长成的的样子。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传统上,逻辑被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自从十九世纪中期,逻辑经常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研究。逻辑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核心主题如对谬论和悖论的研究,到专门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确的推理和涉及因果关系的论证。

一个好的形式的总图,必然是要有其自身的“逻辑”。比如开发模式的逻辑,空间布局逻辑,视觉控制等

其二,总图不仅是形式上达到均衡,也就是疏密得宜,而且是人应该能进入,能看到景色,看到记忆点。借用童雋先生对园林描述的三境界标准来看总图的基本标准“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

总图设计的方法。

如何来设计总图,附之实践。我总结了五个基本的方法,道路,层次,边界,区域,标志和节点。这些基本操作的方法我主要借鉴了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城市五要素,我比城市五要素多了一个层次这一个基本点。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 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凯文?林奇(1918-1984)曾在耶鲁大学师从一代建筑宗师弗兰克?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最终成为麻省理工(MIT)的规划教授。他花费了5年时间研究人们在穿梭于城市中时,如何对城市空间信息进行解读和组织,从而于1960年出版了他对现代规划最有影响的著作《城市意象》。凯文?林奇先生于1990年被美国规划协会授予“国家规划先驱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绘制总图要素

1、道路: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具有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设计地块处于城市中,地块的设计考虑问题就应该从城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这里城市的角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地块在整个城市中所处的属性和位置,同样要考虑场地周围的景观,环境,还要考虑到交通问题。

设计道路,和道路连接。要分清道路的等级,再依次来确定场地的道路如何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场地入口的概念在这里自然浮现,主要出入口应该设计在何处?主入口的人行和车行的管理,比如我们常常把主入口设计在有利于体现形象的位置。

2、层次:可以理解整个区块的基本空间架构和组织系统,空间格局。我们的空间系统是分层次,比如小区设计。道路层级分为小区路和组团路。小区中心景观和组团景观的关系。

这种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3、边界:边界讲的是体量如何和城市发生关系。边界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也有人工边际,使人形成文化心理界标。

边界一词,类似于“界面”,界面就是地块和外围城市的关系。一方面地块影响了城市,是地块对城市的一个姿态,或者是一个对话的方式。不同性质的内容对城市的对话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商业街就需要把人流吸纳进来,必然会创造很多开放的空间,提供更多公共的服务性内容,从而使城市关系更为融洽。住宅区的设计界面,需要和外围嘈杂的环境进行隔离,设计绿地隔离,如果是外围好的景观就需要吸纳进来,从视线上的通透,借景。

因此,边界的设计就是和城市的对话,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4、区域:在我理解,项目本身的发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特征,产生场所效应。(在《城市意向》中区域(District):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

5、节点和标志:从我们个体穿越和经过一个城市空间的时候,需要有记忆点。有了记忆点,我们才能记住眼前对的事物,才能识别他。通过这些点的记忆,才能建立整个区域的概念。就需要通过节点和标志来设计。城市节点是城市结构空间及主要要素的联结点,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人们城市意象的汇聚点、浓缩点,有的节点更有可能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及意义上的核心。城市标志物是点状参照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照点,有可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简单无知元素”。

节点(Node):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标志(Landmark):城市中的点状要素,可大可小,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但不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等。有时树木、招牌乃至建筑物细部也可视为一种标志。

如果用园林三境界来理解,就是“眼前有景”,通过这些景的塑造来体现记忆点。如何造景?如何造节点和标志? 设计需要有“差异性”,比如“西湖十景”,每个景色都是各有特色,我们能清晰的分辨出来,这些不同点正是我们认识这座城市的记忆点。

因此,设计中节点和标志处理就如造景,每处都要有差异性!还有就是不要处处都有节点和标志,这样同样我们无法记忆。需要“曲折尽致,才能眼前有景”景是被设计出来的,需要无景才能有景。

结语

总图设计一直无固定设计方法。我这里试图通过分析城市的方法转化成画图的方法,使其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分层次的深入。另外,我们自己在平时的实践中不仅要看,而且要经常性的画一些草图,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能亲身去体验,用自己的体验去验证设计图。真正意义上能明白,当我这画这个图的时候,真实的感受应该是如何?图和建筑能够对应。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Kevin Lynch)著;方益萍,何晓军 译 《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2017年7月

[2][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1。

[3] 童雋著,《江南园林志》,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年

论文作者:陈华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建筑总图的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陈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