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在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的施工。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与施工速度越来越快,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经营生产影响巨大。所以施工企业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员工安全管理与知识培训,尤其是针对农民工,要着重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现场;优化措施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浪潮中,建筑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推动了城市建设、桥梁施工等项目的不断发展,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使得建筑工程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品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障安全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也是建筑施工有序进行的前提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安全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头等问题。建筑施工一般是比较大型的工程项目,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极有可能会产生人员伤亡,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生产,延误建筑工程建设工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本文从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出发,研究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
1.1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不足
很多施工的工人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与安全的培训,大多为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能力并不高,在施工时会产生很多的安全隐患,施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在现场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意识或者意识不足。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并不会对施工者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或者培训,在施工期间工人的安全素养并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一般一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很少,不能够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并且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很低,也不善于管理,对于安全问题置之不理。以上问题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1.2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缺乏
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会导致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没有依据,举步维艰,进而不能给建筑施工安全提供有效保障。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管理人员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导致人员、资金等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施工安全;其二,管理人员不能控制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质量,难以确保所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资源合格达标,埋下了安全隐患。
1.3监管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存在大部分的分包、转包的现象,大部分的分包商并不具备良好的承建资质。一个工程当中,分包商在能力以及信誉上存在较大差异。若施工企业并没有对其展开统一监管,将会让建筑产品质量产生差异。我国建筑业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法律监管相对来说还并不完善,导致部分施工单位钻法律空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解决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2.1落实监督管理机制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监督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对人员展开监督,还是对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进行弥补,企业都一定要加强对监管部门的重视。现实的施工作业当中,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下面几点:①合同监察工作,合作是所有施工的起始点,一定要有效的对合同进行监察;②安全监察工作;③用工监察。上述环节进行控制的前提上,政府要承担起自己的监督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机构与机制,严控监督环节,针对违法施工单位要严厉打击。市场监督与施工现场监督有紧密的联系,政府要从这方面入手,减少人为因素给施工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施工项目,一定要严厉惩罚,让其及时整改,不能宽容,通过政府引导维护建筑市场秩序,避免不具备良好资质的建筑企业进入到建筑市场当中,确保从源头上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2.2制定管理制度,规范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管理机制缺乏与制度落实虚化问题。建筑企业应当根据施工安全管理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度。首先,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岗位职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其次,完善施工安全管理程序,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安全管理也较为复杂,清晰、合理的管理程序,可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全面,避免遗漏。最后,责令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施工内容形成安全风险管控方案与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风险防范与险情事故事件处理工作。即是说,在施工前期,考虑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以事故为核心,做好防范工作,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应对处置措施。同时建筑企业还需要组建应急团队,由施工骨干组成,便于发生事故后各司其职,做好抢救、善后等工作,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此外,施工材料、设备对安全管理工作也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材料质量、设备性能合格。要求采购前货比三家,资源入场前进行检验,重要资源必须有批号、合格证,资源使用期间随时抽检,做好管理与存放工作,提高安全性。
2.3定期对施工工人开展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工人的生产技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必然离不开施工的主体人物的安全培训,只有提高了施工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施工工人的操作流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发生。对以往的许多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安全事故不是因为机械设备故障或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施工工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未按规定要求操作引起的。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品质,为此,定期对施工工人开展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工人的生产技能非常重要。在进行施工工人培训时,要针对施工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有目的性的开展培训活动,对施工人员开展统一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方面要涵盖工程项目开展中的各个安全问题与规范施工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规范化的操作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工作环境,安全问题也时常发生。所以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成为了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不仅要健全安全管理的体系,而且要对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在施工期间排查各种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隐患,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让人们时刻注意安全,主动防范事故。
参考文献:
[1]林鑫.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15(15).
[2]王根良,张建设.基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
[3]王琳,戚本成.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8):216.
论文作者:马瑞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人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