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医学类2班学生 154000
摘要: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具有知识海量、难度系数大、系统逻辑性强的特点,教师学生都容易深陷其中难以取舍,在医学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既容易又高效活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有意义。本文就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理论课程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 医学理论课程 课程
引言: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设了诸如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类的医学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医学课程及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正是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基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每次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制定后,形成文字,帮助授课教师准确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医学遗传学为例,讲授单基因遗传病一章内容,教学目标即掌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性连锁遗传病的遗传规律,会应用它来分析、解决临床应用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如计算子代再发风险,解释近亲婚配的危害等。
2.提高医学理论课程教学水平的措施
2.1注重学生主体差异
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个体差异。依据这一理念,教师的教学应紧紧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不同生活经验、丰富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人,这使得教师总是身处一系列频繁切换的课堂情境中。既要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结构、当前的学习状态、自我认识、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与个体差异,如口腔专业以及眼视光专业的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较,就存在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薄弱、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等特点。
2.2采用有效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师随着学生思维的变换、心态的逆转和情绪的波动,敏锐地把握各种教育契机,重组教学资源,以达成主体问的心灵碰撞和视阈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话式教学里,教师不能将自己定位在主角或权威这种稳定的空间里,同时学生也不能处身于隐蔽自己的安全地带,师生之间应消弭人格尊卑的藩篱和课程进展的有限边界,释放学生的心智,使之在广阔的课程空间中漫游口。让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肌体,让教师把握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让课堂就像画轴一样逐渐展开“未曾预约的精彩”。
2.3有效互动与提问
有效互动要求准确把握“等待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应该留给学生4~5秒的时间思考其提出的问题,这段时间是学生处理问题、形成答案的最佳时间。很显然,目前大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般只有1~2秒,当学生回答受阻或者非教师本人所期望的答案时,教师要么迫不及待地自己回答,要么把问题转给能快速作答的“好学生”。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在暗示学生: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最好保持沉默。这在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针对一个知识点提问的角度、时机,是值得授课教师研究的;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的“等待时间”及与学生“眼神”的交流,都将影响互动的有效性。
2.4生成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生成式教学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时代意义上对有效教学的规范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概念化,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生成就是打开另一种思路,重新认识课堂中生命体的真正活动状况和自由意志的张扬程度,从而激发师生的内在生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生成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了解和把握,取决于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生成式教学关注教学的附加价值,需要教师的示范效应。
2.5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整个教学领域,它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包括教与学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者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客观而具体的依据。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具体方式表现为: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量化表、学生评价教师课堂表现的量化表、学生自我评价量化表等。
结束语
医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对我国未来医学的发展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应努力做到基础医学教育服务医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王培勇,刘晓莉,等.危重病医学教学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8(2):56-57
[2]尹兴忠.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在非临床医学专业应用中的体会[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30)
[3]范文艳,许娜,赵永新,王小引,张合喜.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03)
论文作者:钟睿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医学论文; 课程论文; 评价论文; 互动论文; 遗传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