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式主动排痰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贤芳(通讯作者),甘晚芳,李桂珍,谢盈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式主动排痰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治疗1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管吸痰,观察组采用诱导式或气管按压法诱发患者自主咳嗽排痰。结果:观察组无肺部感染及气道损伤,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改变为4%而其他并发症则为2%。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气道损伤率为10%,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改变为16%其他并发症为1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患者主动咳嗽,使粘着在气管、支气管管壁的分泌物在咳嗽过程中易于脱落和咳出,有效防止痰液滞留,保证气道通畅和体内气体交换,是一种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诱导式排痰;颅脑损伤;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34-02

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因手术麻醉、创伤及机械通气等原因导致较多痰液等气道分泌物,引起呼吸道堵塞,且患者因病情重,侵入性操作较多,体质虚弱、身体抵抗力大大降低,易发生肺部感染[1-2]。另外伤口疼痛以及镇痛药物应用等因素,不敢用力咳嗽或尽量不咳嗽,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无咳嗽就是没有痰,致咳嗽次数及强度不够等因素,排痰受到抑制。大量痰液长期蓄积在咽喉部、支气管和肺内。而以往使用吸痰技术,不但加重病人气道黏膜的损伤,而且排痰效果不理想,病人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有效地清除,是造成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神经外科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2.5岁。GCS评分均11~15分。其中:交通事故52例,高处坠落伤1例,打击伤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16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术后5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8例,脑内肿瘤术后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后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清除呼吸道痰液低效颅脑损伤清醒患者。随机选择100例,入选标准病人意识为嗜睡或开颅术后GCS评分在11分及以上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诱导式或气管按压法诱发患者自主咳嗽排痰。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管吸痰,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实验组对清除呼吸道痰液低效的患者,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目的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时咳嗽、有效咳出痰液;具体方法是:摇高床头让病人半坐卧位,身体稍前倾,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此方法适用于无颅内出血及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如为术后病人可取侧卧位,拍背时,手指并拢成杯状,手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背部,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背部,每次扣击5分钟,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同时嘱病人深呼吸。叩击时,力量要适中,过轻效果差,过重患者不能忍受。另外,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以免窒息等。如病人不配合或无力咳嗽不能将痰咳出。可采用另一种方法。即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末稍用力向内压在胸骨上窝中部刺激患者的气管引起咳嗽反射,将痰液咳出。操作时护士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血氧,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肺部感染的评定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术分会关于医院内肺部感染的标准,出现以下项目中3项以上者即可确诊:

(1)呼吸系统症状的咳嗽、痰多、脓痰、呼吸加快等;

(2)体温升高(≥37.5℃);

(3)白细胞升高;

(4)肺部可闻及干湿润性啰音;

(5)肺部X线见点、片状阴影;

(6)痰培养出致病菌。

2.结果

2.1 实验组诱导式主动排痰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等发生率比较(%)(n=100)。

2.2 统计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见表。

3.结果

从本组实验结果表看到观察组无肺部感染及气道损伤,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改变为4%其他并发症为2%。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气道损伤率为10%,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改变为16%其他并发症为14%。对照组气道损伤仅为患者吞咽时感到咽喉不适,轻微疼痛等,无粘膜损伤出血。两组的心率改变都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血氧饱和度偏低时予加大氧流量至6L/h两分钟后血氧恢复正常。其他并发症为小便失禁,因用力咳嗽时腹压增加而引起小便失禁。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动车辆成了人们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因车祸引起的颅脑外伤患者也不断增多,患者外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减退如咳嗽反射;或患者因手术麻醉、创伤及机械通气等原因导致较多痰液等气道分泌物引起呼吸道堵塞,且患者因病情重,体质虚弱、伤口疼痛以及镇痛药物应用等因素,不敢用力咳嗽或尽量不咳嗽,排痰受到抑制。影响气道通畅和体内气体交换,从而患者继发肺部感染[3-4]。而以往使用吸痰技术,即从病人的口腔或鼻腔插入吸痰管,通过负压吸引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容易造成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而且排痰效果不理想;常规吸痰管吸痰对于清醒的患者痛苦异常,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不但降低患者的舒适度而且也增加病人的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也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而诱导式主动排痰是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做好宣教使患者配合并主动参与。过程中协助患者拍背如患者无力咳嗽时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末稍用力向内压在胸骨上窝中部刺激患者的气管引起咳嗽反射等使患者粘着在气管、支气管管壁的分泌物在咳嗽过程中易于脱落和咳出,有效防止痰液滞留,保证气道通畅和体内气体交换。诱导式主动排痰不仅方法简单而不增加住院费用,容易被病人及家属接受。故诱导式主动排痰优于常规吸痰管吸痰。这无疑是一种低投入、有效减少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社会的疾病负担有一定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中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濯,沈梅芬,吴超,等.鼻肠管与鼻胃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8);601-605

[2]张静,任冬梅.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2):128-129.

[3]季日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感的护理干预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02):101-102.

[4]龚龙飞,沈峥,邓丽萍.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6(01):39-40.

基金项目:广西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自筹资金科研课题(201402076)

论文作者:张贤芳(通讯作者),甘晚芳,李桂珍,谢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诱导式主动排痰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贤芳(通讯作者),甘晚芳,李桂珍,谢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