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扩大内需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财政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受相关国际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呈大幅下滑趋势。一季度同比增长率已降到14.7%,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5月份,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3.6%,增速比一季度下降11.1个百分点。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因素之一,出口增速的这种大幅下降状况无疑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我国国情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与潜力在自己内部,在外部需求增长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推动与扩展国内需求,仍然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无论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要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都是关键。
扩大内需,财政政策的支持是一个关键的方面。适应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从1998年开始,我们连续三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等不良国际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8%、7.1%、8%的目标,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显然,在目前的形势下,仍需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前一阶段财政政策的运用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政策的实施与相关改革的配套不密切,受现行体制特别是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及人事管理、考核制度的约束,财政投资的浪费与流失比较严重;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扩大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又表现为政府直接投入,从而使其“杠杆”作用和“钓鱼”效应受到抑制,未能有效地带动整个社会投资的增长;财政投资基本上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其长期功用显著但近期推动经济的效应不大;财政政策中直接推动消费增长的措施较弱,难以形成投资和消费间良性互动的机制与效应。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扩大内需,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一,把财政政策的实施同深化相关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建立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效能的体制基础。除选准投资方向外,财政政策的关键在于保证财政投资的完整到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这种结果的实现更依赖于相关体制。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国财政投资浪费、流失率是比较高的。为了减少浪费、流失,并最终使财政投资完整地、充分地发挥作用,必须继续推进相关体制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总体上进一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规范地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约束真正形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加快推进财政体制特别是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强化对财政投资运营的责任约束与监督管理;抓紧改革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建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竞争性配置制度,近期尤其是要依法全面实行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真正以发展生产力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提高为核心内容的政府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制度等。推进这些方面的改革不仅是必要的,且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市场供给充裕、财政资源充足的状况及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也为推进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把财政政策的实施同推动社会投资的增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其实现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互推动、竞争性增长的格局。民间投资能力强大且活力强、风险自控力高、吸纳劳动力多。民间投资的增长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有利于克服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民间投资虽有一定增长,但总的来说较为缓慢。为推动民间投资发展,除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从体制上、政策上排除民间资本在许多领域进入上的障碍外,财政政策上亦要作相应的努力。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民间资本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投入,提供适当的财政担保或贴息支持;二是通过参股等方式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愿意但无足够投资能力的项目给予适当的配合投入。
第三,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出方式与结构,强化财政投资的近中期功效。一是将一部分适合的财政支出项目由现行中央对地方的专项拨款转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形成稳定的现实的地方投资与消费能力;二是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农村水利、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借此促进以工代赈,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在减少不合理政府支出并严格规制的前提下,适度放松涉及到办公自动化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必需的政府支出的力度,提高合理的“集团购买力”,以推动市场需求。
第四,减负增收双管齐下,加大财政政策直接支持消费者从而刺激消费需求的力度。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有:减免农村有关税赋,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进粮食补贴办法,直接把补贴款发放到粮农手中;通过国有股减持、发行特别债券和加大财政支出等多种方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高低收入人群工资水平;等等。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重发挥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包括通过低税率扶助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行零税率鼓励企业出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