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十年(1935-2018年)黄侃语言学研究述略论文

近八十年(1935-2018年)黄侃语言学研究述略论文

近八十年(1935-2018年)黄侃语言学研究述略

田 膂

(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 :黄侃是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近八十年来,黄侃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研究黄侃的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论文从训诂学研究、音韵学研究、文字学研究等七个方面对其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同时指出近八十年黄侃语言学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关键词 :黄侃;语言学;研究;述略

黄侃(1886-1935年)是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黄侃生前发表的论著不多,后人据其研究成果整理了《说文略说》、《黄侃论学杂着》、《说文笺识四种》(说文同文、字通、说文段注小笺、说文新附考源)、《字正初编》、《黄侃手批说文解字》、《文字声韵训诂笔记》、《黄侃手批尔雅正名》、《量守庐群书笺识》、《黄季刚先生手写日记》、《黄侃日记》等著作,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八十年来,研究黄侃的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这里我们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通过对江苏省各家三甲医院医疗与教学运行情况的摸底调研,综合基本情况,设计了符合我院教学特色的医院临床教学排课系统,用于协调医院医疗与教学。系统提供了合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排课管理方法,分析了医院医疗与教学全过程管理流程,提供了全过程的信息推送服务。

一 、黄侃训诂学研究

黄侃是现代训诂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科学而完备的训诂学理论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训诂实践探索,使训诂学真正从经学中独立出来。相对于音韵学和文字学,他在训诂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最高,他“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是以训诂为中心的。文字和音韵只是他研究训诂的工具。”[1]

(一)黄侃训诂学理论研究 刘世俊《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指出,黄侃把训诂学定义为“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2]181,实现了观念的更新,摆脱了训诂作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的束缚,既继承传统训诂的实用性,又强调系统性和理论性,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价值。杨光荣《黄侃与现代训诂学》为黄侃区分了训诂和训诂学:“夫所谓学者,有系统条理,而可以因简驭繁之法也。明其理而得其法,虽字不能遍识,义不能遍晓,亦得谓之学。不得其理与法,虽字书罗胸,亦不得名学。”[2]2黄侃的这一区分把训诂学观念提高到学科观念的水平。叶斌《论黄侃“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讨论了黄侃训诂学定义中“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一语的确切含义和具体内容:“语言文字”即词汇意义;所谓“系统”包括转语系统、同源系统、替换系统、同义系统、引申系统、义场系统等;“根源”则是“时”与“地”。卞仁海《训诂学理论及实践:黄侃与杨树达》从广义训诂学(包含“文字、训诂、音韵”的文献语言学之统称)的角度,比较黄、杨二氏在训诂学体系、汉字形义理论、形音义关系、声训研究、新训诂学、方言研究、《说文》之学等七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陈新雄《黄侃〈求本字捷术〉之推阐》、黄建中《黄季刚先生,真正训诂学之奠基人》、杨逢彬《黄侃“制名皆必有故”证》、罗少卿《“同根反训”现象浅析——读〈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之一得》等。

(二)黄侃训诂实践研究

1. 黄侃手批群书研究

(二)黄侃文字学其他专题研究 李运富《论黄侃先生的“字体(形)分类”》介绍了黄侃的字形分类理论,即《说文略说·论字体之分类》中所分的“正、同、通、借、讹、变、后、别”等八类;探讨了黄侃字形分类体系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认为黄侃字形分类体系固然来源于前人成果,但并非前人成果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所取舍、整合、更新和增补的,因此是一个不同于前人的新体系;同时指出了黄侃这一字形分类体系的局限,即层次不清、角度不同、标准不一、概念不明。他的另一篇文章《章太炎黄侃先生的文字学研究》对章黄的文字学研究情况做了考察,认为章黄文字学研究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文献文字,对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出土文字持慎重态度;在方法上以关系论为主导,归纳了汉字的属性关系、表达关系和演变关系;在目标上以语言学为归宿,研究文字只是研究语言的手段。孔仲温《从〈黄季刚先生手写日记〉论黄先生治古文字学》将《黄侃日记》中所载有关古文字书籍分为甲骨文字、金石文字、陶币文字、玺印文字、竹简文字、其他等七类,共67种。文章认为,黄侃于古文字学书籍,不仅大力搜购,而且下大功夫繙钞点校,平素也非常留意相关的人和事。他对古文字学所下的功夫,将对整个古文字学、国学的研究,产生极为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与影响。这方面的文章还有王立军《论章黄学派的汉字系统观念》、陈双新《黄侃先生与古文字学》、倪怀庆《论黄侃的“同文”与“同字”》以及韩琳的一系列文章《黄侃字词关系研究学术史价值考察》、《黄季刚字词关系研究方法要略》、《黄季刚字词关系理论概述》、《黄季刚“字体分类”之“后”类辨析》、《黄季刚“变易”观念辨析》、《黄季刚“用字之假借”阐释》和《黄侃字词关系观念再思考》等。

1.上古音研究。王力《黄侃古音学述评》认为黄侃“在古音学上虽然有一些贡献,但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坏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贡献”[3]。他在古音学说上的两个贡献是:照系二等和照系三等分属不同的古纽,入声韵部的独立。他的音韵学说存在严重错误的两个原因是:在作出结论时违反逻辑推理的原则,对语音发展的规律缺乏正确的了解。王力赞成林语堂提出,后来广泛流传的“循环论证”说。王宁、黄易青《黄侃先生古本音说证辨——兼论考古与审音二法之于古声研究的影响》从古本音的求证、“古本音”概念的学术渊源、声韵“相挟而变”理论、上古音演变的原因、古本音音值的构拟、推导演绎与实际描写二法之于古声纽分合的影响六方面论述了黄侃的古本音说。乔永《黄侃古本音观念研究》指出,古本音理论是黄侃古音学体系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黄侃赖以建立十九纽、二十八部的基础;文章从黄侃古本音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顾炎武、段玉裁、黄侃古本音说比较分析,黄侃古本音的音值研究三方面阐释了黄侃的古本音观念。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饶钦农《黄侃先生音韵学精义》、乔永《黄侃古音学考论》。

1.1 材料 试验于2015—2017年在山东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苹果示范园进行,试材烟富3/M9/八棱海棠,2015年定植,株行距1.5 m×4 m,示范园按常规管理。发枝促花剂包括发枝素型和促花剂型,其中发枝素用于促进1~2年生幼树主干抽生长枝,促花剂用于促使2~3年生幼树分枝抽生中短枝,形成花芽。试剂由莱州大自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主要成分为6-BA。

1)黄侃的《尔雅》研究:徐朝华《黄侃的〈尔雅〉研究》归纳了黄侃在《尔雅》研究方面的四个成就:对前人的《尔雅》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为《尔雅》研究的继往开来奠定基础;摆脱经学束缚,使《尔雅》研究进入语言科学的新领域;推陈出新,指出有系统、有条理进行《尔雅》研究的途径;在《尔雅》训诂实践方面的成就。这方面的文章还有丁忱《黄侃〈尔雅〉研究方法论》、陈大卫《王引之、郝懿行、黄侃〈尔雅〉“二义同条”研究初探》等。

4)《尔雅音训》研究:萧红《从〈尔雅音训〉的术语浅谈黄侃先生的治学成就》以《尔雅音训》中关于《尔雅》前三篇的评注及其所用术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侃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三个治学成就:把握了语言的根本——语音;随文评述了治《尔雅》各家的成就和缺失,阐释了《尔雅》及其注释的体例,考正传本,为后来治雅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处处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发展观念和系统观念,把语言视为一个动态系统。这方面的文章还有谭宏姣《黄侃〈尔雅音训〉植物释名补正》、胡世文《〈尔雅音训〉句读商榷》、李晰《〈尔雅音训〉同族词疏证》等。

3)《尔雅略说》研究:赵世举《从〈尔雅略说〉看雅学的飞跃性发展》指出,《尔雅略说》承前启后,建树良多,是雅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力作,标志着传统雅学向现代雅学的飞跃。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按照“学”的要求,率先对《尔雅》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阐发;一改前人据《雅》治《雅》的狭隘方式,力倡将《尔雅》与他书参照研究的科学方法;突破了前人治《雅》不重形音的局限,明确提出了从形音义整体出发,以声音贯通文字训诂的治《雅》系统方法,使雅学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实现了飞跃性变革;超越前人纷繁之见,从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尔雅》,提出了关于《尔雅》性质的新观点,雅学功用得以拓展。刘国恩《黄侃与雅学》分章论述了黄侃的《尔雅略说》,认为《尔雅略说》是黄侃对雅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其总结了两千年来对《尔雅》研究的成果,是雅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刘国恩《黄侃以来雅学述评》与《黄侃论〈尔雅〉公案考》等。

2)《手批尔雅义疏》研究:王庆元《试释黄侃论辞书训诂与文义训诂的区别——兼谈〈尔雅郝疏笺识〉的训诂学价值》认为,黄侃研究辞书训诂最重要的成果是他的《尔雅郝疏笺识》,黄侃把古代训诂材料分为两类,即“说字之训诂”和“解文之训诂”,前者指古代辞书的释义,后者指经、史、子、集典籍的随文注释,并讨论了两类训诂的区别。崔枢华《读黄季刚手批〈尔雅义疏〉——兼论〈尔雅义疏〉删节本》比较了王念孙、黄侃处理《尔雅义疏》的不同之处:王念孙处理《义疏》旨在对其中的谬误加以刊正,因此主要是进行删节,只有个别地方略有补充改订;黄侃对《义疏》的批校则是全面、彻底和审细的。由此总结了黄侃的四个治学特点:以《说文》为根本,以声音通训诂;笃守汉学,尊重古注旧说;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精审过人,法度严明。文章认为黄侃《手批尔雅义疏》是关于《尔雅》研究的全面系统的、带有总结性的著作,是黄侃音韵训诂学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著作还有汪莹《黄侃〈手批尔雅〉正名》;文章还有胡世文《黄侃手批〈尔雅义疏〉“音训”研究》和《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声训失误拾零》、刘瑞红《黄侃手批〈尔雅义疏〉研究》、陈冠佑《黄侃〈手批尔雅义疏〉通、转术语研究》等。

(2)跟踪、追究不严格。高校审计处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对策和建议,并要求整改。但是内部审计部门出具完审计报告后,跟踪及追究力度不够,加之相关部门对审计结果疏于重视,未能及时堵住漏洞,导致风险依旧存在,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3)《通俗编》批语研究。曾昭聪《〈通俗编〉黄侃评语训诂研究》分析了《通俗编》黄侃评语中的训诂内容,把黄侃《通俗编》的训诂实践归纳为词源研究、词汇研究、文字研究、音韵方言研究及文献考证五个方面;他的《〈通俗编〉黄侃评语“正字”辨》认为“正字”中蕴含的语言文字内容分为与俗字相对而言的正字、与借字相对而言的正字、与今字相对而言的古字、汉语同源词四类。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刘玉红及曾昭聪《〈通俗编〉黄侃评语中的方言与民俗内容疏证》、刘玉红《〈通俗编〉黄侃评语“当作某”辨》和《〈通俗编〉黄侃评语的内容及其研究价值》等。

(4)《经传释词》批语研究。毛毓松《通以声音,明以训释——读黄侃〈经传释词〉批语》总结了黄侃《经传释词》批语的四个特点:以声为纲,辨明本字与借字;辨别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纠正王引之的失误;与章太炎互相发挥而又用其所长。文章认为这些批语表明了黄侃独到的看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类似的文章还有杨合鸣《〈经传释词〉黄侃批语略评》。

(三)黄侃词汇学研究 从词汇学角度研究黄侃语言学的成果不多,仅有杨合鸣《黄侃〈诗经〉复音词研究述评》和苏瑞《黄侃先生对汉魏六朝词语的研究》。

(5)其他书批语研究。对黄侃其他书批语研究的文章有杨合鸣《读黄侃〈广雅疏证笺识〉》、余国庆《阐幽释微,画龙点睛——读〈文选平点〉札记》、王魁伟《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章句观》、王书才《黄侃先生〈文选平点〉述论》、王诚《黄侃〈手批文始〉稿本述略》、郭万青《黄侃、钱玄同〈说文段注小笺〉比勘》等。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子宫肌瘤手术特点以及患者的疾病情况,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比持续硬膜外麻醉更佳,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值,提高麻醉优良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总有效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应用。

2. 黄侃其他训诂实践研究。从文献学角度总结黄侃训诂实践的有王庆元《黄季刚先生遗著知见录》,他将黄侃遗著分为小学类、经学类、史学类、子部类、文学类、日记及杂稿六类,并撰写题录,择要评介;他的《黄季刚先生日记、札记在训诂学上的发凡与效用》就黄侃日记、读书论学札记中涉及的材料,阐述了黄侃在解文训诂方面的原则、方法及科学的态度;他的《黄季刚遗著保存、整理出版和近年研究情况述略》梳理了80年代以后黄侃遗著的整理、出版和研究情况。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孙德贤《〈黄侃日记〉引“四部文献”考》等。

(3)在“凵”型钢“一”型侧钻孔,孔距及孔大小与螺栓尺寸及间距相符;圆弧位置应将短边翼缘侧切开后将角钢按建筑物表面弧度预弯,在U型止水带上表面涂刷环氧结构胶黏结材料,其在未凝固状态将不锈钢压板黏接在止水带上,使橡胶止水带与不锈钢压板表面无缝对接,有效避免了止水带与不锈钢压板表面的渗漏通道。

人体脂肪秤,又称体脂称,是除了可以测量体重外,还可以测量身体脂肪、水分、肌肉、蛋白质等的称重计。体脂称原理为通过人体生物电阻抗的测量,将测量结果结合身高、体重等数据,根据人体数学模型得出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数据。其中人体成分数据具有显著的人种、民族、地域等差异。只有建立基于中国人的人体数学模型,测量结果才不会出现偏差。

二 、黄侃音韵学研究

黄侃音韵学领域的成就研究者很多。他的有些理论已经得到学术界公认,有些还有不同意见,需要学术界做进一步研究。

(一)黄侃古声纽研究 赵克刚《古本声述学——纪念黄季刚先生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五十周年》对黄侃上古音体系中的古本声十九纽理论作了深入分析,特别指出黄说与李方桂《上古音研究中声韵结合的方法》中用现代方法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李葆嘉《论古音十九纽的重新发现》指出,李方桂《上古音研究》(1971)中的结构分布分析,黄典诚《反切异文证上古汉语十九纽演变为中古四十声母》(1988)中的方言实例,郭锡良《殷商时代音系初探》(1988)中的音系投射,所用材料和方法与黄侃不同,却分别证实了古音十九纽的基本性、实在性和可信性,可视为古音十九纽的重新发现;他的《黄侃古音十九纽与古音研究系统论》从黄侃古声纽说的形成、古音十九纽及其来由、喻、为古音说的五变、黄侃的古音观及其方法论四方面探讨了黄侃的古声纽说。乔永《黄侃古本声十九纽研究》根据能够找到的黄侃十九纽研究的文献材料,分析黄侃古本声、今变声的认识和十九纽产生的历程,结合语言学关于上古声纽研究的成果,具体讨论黄侃对“于喻”两纽、“群母归溪邪母归心”、照二、照三等声母的研究与十九纽体系的关系。他的《黄侃“无声字多音说”与上古声纽研究》分析了黄侃提出的“无声字多音说”,讨论同谐声字声符问题,并由此评论黄侃的观点;文章认为《说文》谐声字的声旁(初文单体、象形、指事字)上古时期受方言和地域的影响,大部分是多音的,可读喉牙唇等,不见得就是复辅音;上古可能存在辅音介音r-,它们属二等,后来演变成独立的来母字。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吴杰民《评黄季刚古音十九纽谓与纽为影纽之变声说》、姜聿华《黄侃的古声十九纽》、时建国《从临沂汉简、长沙帛书通假字再证古声十九纽》等。

王宁《论〈说文〉字族研究的意义——重读章炳麟〈文始〉与黄侃〈说文同文〉》认为,《文始》与《说文同文》总结了由训诂学中发展出的传统字源学,在汉语字源学的发展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近现代的新字源学由此起步。《说文同文》虽然与《文始》材料大多相同,但是与章太炎相比,黄侃取材的态度更为审慎,如系联字族时只取直接同源者,在声韵关系的把握上一般只取对转、近旁转与旁对转,在意义上也含有较为清晰的义通条例。祝鸿熹《章黄关于汉字“变易”、“孳乳”的论述》梳理了章黄关于汉字“变易”和“孳乳”的理论以及所指的范围,认为章黄在理论和实践上,通过这两个术语深入探究了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汉字内部的有机联系,相关论述有力地推动了汉字学、词义学、语源学的研究。卢烈红《黄侃的语源学理论和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黄侃语源学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内容: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同源词产生的途径;在复杂的语言文字现象中发掘出一系列与语源问题相关的具体原理;昭示了语源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以《说文》、《尔雅》为依托,进行了大量的语源研究实践。同时也指出了两方面不足:在“名”“实”关系上执必然说,对“语根”一词的使用有不科学的地方。陈建初《黄侃先生所批“〈说文〉同文”初探》把“同文”分为音义全同、音义相通、音义关系较远三类;论述了“同文”的基本性质,指出“同文”基本上就是同源字,并指出“同文”包含重文异体字;在系联同源字时要形音义三者并重,黄侃所批“同文”为现代字源学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开辟了道路,积累了大量材料。任继昉《黄侃与〈释名〉研究》梳理了黄侃著作中有关《释名》的论述及研究材料,即对《释名》地位的评价、声类的分析、说解的印证、版本的鉴别。文章认为黄侃对《释名》的研究虽为吉光片羽,却淹博精深。这方面的文章还有段会杰《黄侃的转注学说评述》、黄建中《从黄季刚先生批注〈说文解字〉看先生之字源学说》、陈建初《论黄侃先生的语源学思想》、万世雄《浅谈黄侃对“声近义通”现象产生原因的认识》、曾昭聪《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卞仁海《语源研究:黄侃与杨树达》以及胡世文的一系列文章《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疏证》、《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疏考六则》、《黄季刚先生〈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疏证六则》、《从〈手批尔雅义疏〉看黄侃系联同族词的方法》、《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等。

(三)黄侃古声调研究 夏中易《也论“古无去声说”──兼评黄侃“古无上声说”入声论之五》对“古无去声说”和“古无上声说”进行分析评论,指出“两说”在处理语料过程中与事实不符的现象,并运用现代音理,表明“两说”在调类归纳方法中的缺陷。

(四)黄侃音韵学理论及音系研究

(2)雅学类著作研究。黄侃在雅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尔雅略说》、《尔雅音训》、《手批尔雅正名》、《尔雅释例笺识》、《尔雅声类表》等。

2.中古音研究。冯蒸《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上)》、《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下)》研究了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即《广韵》22/23摄表,《广韵》正变表,《广韵》声势及对转表,唇音说,支脂真仙宵侵盐七韵韵类说。这方面的文章还有熊桂芬《黄侃的〈广韵〉研究》等。

3.古音发展研究。黄典诚《从十九纽到四十一声——为纪念黄侃先生诞生一百周年而作》按照附于《广韵》卷末的《辨四声轻清重浊法》,以上古“寒”部到中古“山”摄为例,得出从十九纽到四十一声完全有其变化的条件和层次的结论。王宁、黄易青《黄侃先生古本音说中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兼论古今音变的“条件”》认为,黄侃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是综合考察大量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现象,并继承清代古音研究精华而提出的。古今语音变化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不一定是古音的语音系统或音节结构本来存在差异。方音的不同,语言传播中各方言语音的影响、交叠、替代,可能是古今语音变化最重要的条件。

4.音韵学的系统研究。彭灵干《清代古音学研究的殿后人黄侃》系统总结了从顾炎武到章太炎的古音学成就,指出黄侃给这二百五十多年的古音研究作出了一个基本总结。陈新雄《黄侃的古音学》认为,审音派自戴震以后就没有再发展,直到黄侃出,才再次受到肯定。黄侃是民国古音学研究和审音派的开创人。丁忱《黄侃古音学研究》从古本声19纽的确定、古本韵28部的拟定、照系二三等上古归属的论定、上古调类平入的判定等四方面对黄侃古音学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与阐述,剖析了黄侃古音学的思想、观点及其研究方法与成就。其他如金泰成《黄侃古音学之研究》、杨光权《黄侃治音韵学的主要学术思想》、白俊骞《黄侃古音学中的系统论思想》、任翔宇《〈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音思想研究》也是这方面的成果。

一会儿,杨力生从外面回来了,见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以为她是病了。杨力生轻声问道:“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我们的方法是:将所有的调料都放入锅中正常烹饪,只留醋在出锅前淋入,不要让醋汁渗入原料食材太久,然后马上上桌,此时客人吃到的菜品既有酸味,又有海鲜的鲜美质感。

(五)黄侃探求古音的方法研究 在探求古音方面,黄侃认为:“古声既变为今声,则古韵不得不变为今韵,以此二物相挟而变。”[4]所谓“二物相挟而变”指的是古声和古韵相互作用、相互促使,向今声和今韵变化。黄侃认为,既然今音是由古音变来的,那么自然可以从今音去探求古音。李开《黄侃的古音学:古本声十九纽和古本韵二十八部》阐述了黄侃推求古本音的逻辑方法,认为黄侃古本纽和古本韵没有成为互求的依据,从而驳斥了所谓“循环论证”的指责。李长仁《试论黄侃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及《黄侃探求古音的方法辨正》分析了黄侃探求古音的途径和方法,认为其在证明古本韵、古本声时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是无可指责的。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陈新雄《蕲春黄季刚先生古音学说是否循环论证辨别》、乔永《黄侃音理、音史、音证三结合的古音研究方法》、任翔宇《黄侃古音体系推求过程考论》等。

三 、黄侃文字学研究

(一)黄侃《说文》学的研究 黄侃在《说文》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手批说文解字》、《手批说文解字双声迭韵谱》、《手批说文解字斠诠》、《手批说文外编》、《手批说文释例》等。《说文》研究在黄侃的研究中占重要地位。

陆宗达《基础与专攻——从黄侃师学习〈说文解字〉的体会》指出专攻要从基础开始。《说文》是文字训诂的基础,是学习文字训诂的起点,学通透《说文》,再读古代文献的注疏和其他文字训诂专书就可以触类旁通。王宁《论章太炎、黄季刚的〈说文〉学》认为章黄《说文》学实含文字形义学、理论训诂、语根字源学、方言词汇学与实证音韵学等,方法独特、理论深刻、实践丰富,是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十分可贵而奇异的财富。王初庆《黄季刚先生〈说文〉学之传承与发皇》阐述章黄在《说文》学上的相承关系,以及黄侃如何由师说为宗而发展出自己的学术体系。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刘盼遂《上黄季刚师论〈说文〉重文书》、黄建中《黄侃先生〈说文〉学探论》、何金松《黄侃手批〈说文解字〉符识破译》、黎千驹《论黄侃先生〈说文〉学研究的成就》和《章黄学派〈说文〉词义研究述评》、韩琳《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词关系研究》、《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词关系批语辨析》、李雅雯《黄季刚先生〈说文〉学研究》、李秀娟《黄季刚先生〈说文〉学之研究》、韩贵强《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引古文字材料研究》、王舒《黄侃〈说文同文〉声韵系统研究》等。

(1)《手批白文十三经》研究。陆宗达《季刚先生与〈手批白文十三经〉》重点探讨了黄侃的句读之学,认为句读是读古书的基本功,是章句的基础,黄侃的句读是有语法理论指导的。《手批白文十三经》的可贵之处在于黄侃将多年治经心得,以句读校勘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不但可以作研究先秦文献的句读依据,而且可以作现代人研究先秦书面语句法的依据。

四 、黄侃字源学研究

“字源意在文字形体的来源、造字的理据,而语源意在词的音义来源、造词的理据。”[5]章太炎的《文始》是汉字字源学的创始之作,黄侃在《文始》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精密的探求字源的方法,为汉字字源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公民性:通过问卷中“您对地方人大的日常工作和决策的关注程度是怎样的”、“您在上一次的居民委员会选举中有没有投过票”、“您对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和决策的关注程度是怎样的”和“您在上一次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中有没有投过票”几个变量来研究。每个问题中的回答为“一点也不关注”到“非常关注”五等或“没有”到“自愿”三等。由于有多个题项,因此要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题项,拟合成一个新的变量——公民性。

(二)黄侃古韵部研究 丁忱《黄侃古韵说略》简述了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黄侃的古韵学说,指出黄侃古韵二十八部是考求《广韵》所含古本音而得,集乾嘉古音学之大成。李开《黄侃古韵分部对戴震的继承和发展》将黄侃的古音学与戴震的古音学进行比较,揭示了黄侃古音分部的特色,肯定了他的二十八部对戴震二十五部的发展,同时肯定了他就古韵对转、旁转、旁对转所作的论断。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黄孝德《“古韵28”说的理论依据及其历史线索》、乔永《黄侃上古韵研究的再思考》、陈晓强《从黄侃古韵表的变化中看黄侃古音思想》、刘艳梅《“脂、微”分部及黄侃对王力的影响》等。

2)模孔堵塞严重。发生模孔堵塞,与物料本身特性、调质质量、输送速度和模辊间隙等有关。模孔堵塞不但影响正常生产,降低生产率,还会影响成型颗粒质量,降低环模寿命。但是,目前如何很好地预防和及时处理模孔堵塞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五 、黄侃方言学研究

章太炎认为方俗语大多是古语的遗留,黄侃继承其思想,作了《蕲春语》、《读集韵证俗语》等方俗语研究著作。汪启明《黄侃方言学思想表微》阐释了黄侃的方言观、方言形成原因、方言用字和求本字、方言与雅言关系、研究方言的原则、方法等。文章认为黄侃提出了完整的方言学理论体系,他与章太炎一起,是汉语方言学的奠基人,并在章太炎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6]。研究他的著述,从中钩稽他的方言学理论,对今天的方言调查、方言研究、方言学理论的建设有重要意义。汪启明与罗业恺《〈蕲春语〉与四川方言》将四川方言与《蕲春语》中的词汇和语音进行比较,说明二者之同,以及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与汉语普通话做对比。罗积勇《浅论黄季刚考求方言本字的方法》参考现代音韵学和方言研究方面的成果,联系汉口话及作者方言(湖南衡南话),在研读《蕲春语》和《读集韵证俗语》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典型例证作疏证和分析,归纳总结了黄侃研究方言俗语的方法及其特点。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徐红、张春泉《黄侃〈蕲春语〉音系同音字汇》、黄建群及徐红《黄侃〈蕲春语〉音系的语音特点》、黄建群与孙杰《黄侃〈蕲春语〉疏证选例》、李婧《黄侃对民间俗语的研究》等。

六 、黄侃语言学整体研究

黄侃“学术远绍汉、唐,近承干、嘉,而又不受其局囿。在文字、声韵、训诂各方面蔚然成一家言。”[7]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生治学严谨,“在治学方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从客观材料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8],对待前人成果既重视继承又不忘发展。

(一)黄侃生平、成就及贡献研究 殷孟伦《黄侃先生在古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从黄侃在语言理论方面的建树、在音韵方面的继承和创新、在训诂领域的拓展、在文字学中的新探索四方面论述了黄侃在古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陆宗达《我所见到的黄季刚先生》总结了黄侃缜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重视客观材料的科学方法,以及他在传统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成就。赵振铎《论章太炎、黄季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通过论述章、黄的语言研究方法、古音学成就、训诂学成就,指出章、黄二人在语言学历史上起到的作用不能低估。他的《语言学家黄侃》介绍了黄侃的语言文字学成就。许嘉璐《黄侃先生的小学成就及治学精神》总结了黄侃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方面的成就,总结了黄侃治学精神的五个方面:师古趋新、恪守师承与博学多闻、学务精习、闳通严谨、以愚自处。罗邦柱、周大璞《黄侃先生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主要阐述了黄侃的小学成就:文字学方面,从总体上研究《说文》,强调形音义三者的紧密结合,并以声音为线索,寻找文字的变异和孳乳的历史相承关系,使每一个汉字都得到它的“统纪”;音韵学方面,最大贡献在于对古音作出符合当时语言实际的分类,即古声十九纽和古韵二十八部;训诂学方面,最突出贡献是把训诂学纳入语言学的范畴。罗邦柱《黄侃——新训诂学的开路人》认为,黄侃对传统语言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作为新训诂学的开路人,他主要有三个贡献:提出训诂学的新任务、新方向;用科学的观点指导训诂学的研究;重视故训,格守师承。李开《国学大师黄侃》认为,黄侃在音韵学方面,注重以中古的《广韵》来推证上古音,其古本声十九纽和古本韵二十八部就是用等韵审析《广韵》而求上古音的产物;训诂学方面,黄侃建立了训诂学学理框架,认为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学则要求对训诂作科学的理论概括,归纳出本学科的法式和义例,训诂学的最终目的是求得语言文字的横向系统和纵向根源;文字学方面,黄侃在实践上仍以《说文》学为主。这方面的专著有黄孝德《黄侃小学述评》、司马朝军及王文晖《黄侃年谱》。这方面的文章还有赵诚《传统语文学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一)——兼论黄侃的学术贡献》、谢栋元《黄季刚先生与训诂学》柯淑龄《黄季刚先生之生平及其学术》、陶国良《黄侃学术思想和成就》、司马朝军《〈黄侃年谱缺失的一页〉质疑》、杜季芳《略论黄侃的传统语言文字学成就》、范洁《黄侃的语言文字学研究辨识》、冷宇飞《论黄侃对现代训诂学理论建设的贡献》、张超《黄侃的语言文字学研究成就》等。

(二)黄侃语言学思想研究 周大璞《黄季刚论文字声韵训诂的关系》从八个方面阐述了黄侃的语言学思想理论,即:形音义的互相依存,形音义发生的先后,声义同条与音之变转,形声字的形声义相应和声母的假借,一字数音和声母多音,古文一字两用和同形异字,根据古音以推求本字,熟悉音理以推寻字根和语根。这方面的文章还有乔永《黄侃与历史语言学思想》、卢烈红《黄侃学术在武汉大学的传承和发展》等。

七 、黄侃其他研究

学界对黄侃语言学方面的研究除上述几类外,还有黄侃著作的文献学研究,如黄焯与王庆元《略谈黄季刚先生对〈十三经〉白文的断句》、刘春亭《读〈量守庐学记〉说校对》、徐有富《黄侃与目录学》、王曦《黄侃文集标点拾误》等。

黄侃辞书学研究,如黄孝德《论黄侃先生的辞书观——读〈字书编制法商榷〉札记》及《黄侃的字书见解和古汉语详解辞书的编写》、邹酆《黄侃的字书编制法设想》、王慧《黄侃先生的辞书学思想研究》等。

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环境风险。由于水利工程所处的环境系统和所影响的环境区域都是复杂的大系统,广泛地存在不确定性,尾水导流工程的建设活动也同样存在造成潜在危害发生的风险和对沿线居民健康、生态环境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造成损失的风险。如徐州尾水导流工程用明渠运送污水,一旦雨量大造成明渠溢出,就很容易对骆马湖水质造成影响。

八 、结语

总的来说,近八十年来学界对黄侃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多样,涉及面广。学界从语言学的各个门类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字源学、方言学、辞书学、文献学、成就、著作、治学思想与方法等方面对黄侃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第二,各个历史时期研究呈现不平衡状态。建国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界对黄侃的研究较为薄弱,成果很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与章太炎、黄侃相关的各类学术研讨会召开,研究黄侃的著作及论文不断涌现,各类论文近400篇。

截至目前,对黄侃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如研究较为分散,各方面研究成果不均衡,多集中在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及其成就、治学思想、方法、态度等方面,对其方言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注释 :

①因本文主要研究黄侃,所以与章黄学派有关的文章只收录侧重于描写黄侃的篇目。

参考文献 :

[1]陆宗达. 黄侃先生的学术成就[A]. 邓九平. 谈恩师[C].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236.

[2]黄侃.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王力. 黄侃古音学述评[A]. 王力.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76.

[4]黄侃. 黄侃论学杂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2.

[5]任继昉. 汉语语源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7.

[6]汪启明. 中国现代方言学的拓荒者——章太炎方言学理论与实践管窥[A]. 语言之旅——竺家宁先生七秩寿庆纪念论文集[C].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5:257-276.

[7]殷孟伦. 谈黄侃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J]. 文史哲,1982(1):13-15.

[8]陆宗达. 黄侃先生的学术成就[A]. 邓九平. 谈恩师[C].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233.

中图分类号 :H10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078(2019)01-0012-07

收稿日期 :2018-12-11

doi: 10.3969/j.issn.1003-8078.2019.01.03

作者简介 :田膂(1988-),女,云南蒙自人,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5ZDB107。

责任编辑 张吉兵

标签:;  ;  ;  ;  ;  ;  

近八十年(1935-2018年)黄侃语言学研究述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