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讨论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差距论文,年来论文,居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20(2002)06-0040-06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1)我国居民收入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反映收入差距的数值。该系数值在0.2 以下为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为比较合理,在0.3——0.5之间为差距较大,在0.5以上为差距悬殊。尽管由于统计方法不同,基尼系数值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如:世界银行统计,1980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值为0.33,1998为0.382,目前为0.458[1 ];余海波认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值1979年为0.31,1994年为0.434,1997年为0.457[2]。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值1979年为0.16,1987年为0.2,1995年为0.28,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值1978年为0.21,1990年为0.31,1998年则为0.34[3]。陈宗胜认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值1981年为0.2635,1982年为0.2525,1983年为0.2865,1985年为0.2875,1995年为0.365[4]。
(2)城乡、地区、行业及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具体为:
①城乡差距拉大。课题组统计,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城市差距为3∶1,若按货币收入计算,差距为4∶1,若加入各种有利补贴,差距为6∶1[5]。朱光磊认为,1979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为1.72∶1,1995年为2.47∶1,1998年为2.54∶1,1999年为2.65∶1,如考虑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城市居民收入要比农村居民收入至少高出4倍[6]。陈益龙认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12%左右,与城市居民1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相比,比例为1∶12[7]。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龚红娥认为,东中部人均收入差距由239元上升为2308元,东西部由132元上升为2022元,东中西部收入比由1986年的1.3∶1∶1.13变为1.48∶1∶1.06[8]。③行业差距加大。熊若愚认为,目前航空运输、邮电通讯等制造业职工工资比为2.83∶2.03∶1, 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而私营企业主、外企中的中方雇员、项目经理、明星的收入与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和落后地区的农民的收入对比鲜明[9]。
(3)贫富差距巨大
国家统计局调查城市占20%的高收入户收入占总收入的42.5%,20%低收入户收入占总收入6.5%。农村中20%的高收入户收入占总收入的40%。同时,农村中还有5000万以上的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城市中人均月收入和支出低于100元的家庭占6%[10]。杨宜勇认为90年代初,10%的居民掌握60%的有价证券和40%的银行存款。到了90年代末,3%的富裕居民储蓄余额占总存额的47%[11]。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认识
对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如何看待和评价,社会各界各持已见争论激烈。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观点:
(1)适当论
以陈宗胜为代表的主流派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致适当,原因如下:①我国社会总体状况安定,没有大的社会动荡。因为根据Alesina的研究,如果收入差距不当,必会引发一定问题,而且容易诱发社会动荡。②基尼系数值要达到0.5以上才算上两极分化, 而我国只有0.365,就是将各种财产及非法收入计算在内也没有达到。 ③虽然10%的高收入层的收入额已是10%的低收入层的收入额的5 倍以上,但这只是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局限,使向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方向发展。④中国所有阶层的绝对收入水平都大大提高。⑤对照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来看,这种差距也是适当的[12]。
(2)过高论 王福重、李实、赵人伟等认为,到了90 年代中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到了相当高的程度。①从静态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基尼系数值已达0.455,虽低于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 但高于亚洲的一些国家,更高于欧洲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②我国20%的高收入层与20%的低收入层的收入比值为6.53∶1, 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③1997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比1995年上升1个百分点, 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以后又继续回升[13]。
(3)恶化论 魏众等学者从纵向动态的发展角度分析后认为,从1990年到1995年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居民分配状况进一步恶化,基尼系数值由0.339激增至0.388[14]。
(4)两极分化出现论
周焱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因为两极分化的经典定义就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产生原因大致有三:①凭借生产要素的垄断而占有他人剩余劳动。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类参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两极运动,沉浮起落不可避免。③非正当手段促成收入差距,而我国现阶段显然已经有以上三方面的表现[15]。
(5)两极分化明显论 宋冬林认为, 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因为1992年20%的高收入层人均收入与20%的低收入层的差距由1991年的2.6倍扩大至2.8倍,到1994年差距越拉越大。并且目前我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财产的人约有100多万,但我国一些地方温饱问题还未解决[16]。
(6)两极分化严重论 李强认为, 贫富差距上升速度如此之快,的确令人忧虑,必须考虑居民对收入差距的承受度。由于历史传统、文化模式等原因,人们已习惯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一直很强。如果收入差距仍以如此高速度发展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此应有充分认识[17]。
(7)价值判断论 蔡彦认为, 对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必须引入价值判断标准,否则就无法作出科学的决策和选择,因为我们很难从基尼系数值作出结论,该系数值只是对收入分配状况的客观判断。但此论断受到许多学者的批判和强烈反对,因为在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上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价值批判,它已经超出了实证分析的范畴[18]。
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趋势预测
国内学者都一致认为,在过去20年中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就今后的趋势却有所争论。
(1)持续上升论 国家计委经济所课题组通过分析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这种趋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发展,李实、赵人伟也认为改革以后居民收入分配差别基本上表现为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1995年基尼系数值高达0.445,比1998年的数值0.382高了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19]。
(2)可能下降论 陈宗胜早在1991年就认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居民收入差距可能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扩大,但已接近“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的最高点。1997年他又作出预测,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接近“倒U曲线”的转折点[20]。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近2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术界的主要理论与观点如下:
(1)二元结构论
宾建成等多重二元结构角度研究后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①体制二元结构。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采取了价格双轨制和收入分配双轨制,对居民收入差距形成起了作用。②经济二元结构,表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沿海与内地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21]。
(2)机会不均等论
吴敬链认为,中国改革以来形成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竞争机会不均等。因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由原来的权力机构掌握的,所以有权阶层可以利用职权之便捞取财富,一种就是在计划和市场体制同时进行时权利可以寻租,二是国有资产重新界定中,有权阶层鲸吞国有资产[22]。
(3)收入来源论
王玉梅认为居民收入来源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由居民劳动能力、居民劳动偏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造成,而非劳动收入差距则由居民拥有资产数量和种类的差异、居民单位收入和福利等形成。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导致收入来源多元化,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收入差距[23]。
(4)非法收入论
曾国安认为非法收入渠道的存在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非法收入渠道包括:①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②房地产热中房地产商炒卖地皮获得巨额非法收入;③披着合法经营的外衣,以造假、贩假、卖假为业坑蒙拐骗;④证券市场中部分人传播假信息,扰乱市场牟取暴利;⑤不法分子靠走私贩私获取非法收入[24]。
(5)改革目的论
王学力认为,80年代以前以平均主义为主,80年代后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形成收入多元化,收入差距必将逐步拉开。因为改革的初衷就是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5]。
(6)三元缺陷论
王福重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由市场机制、所有制和管理的缺陷所造成的。①垄断充斥市场,某些行业或部门靠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②有些部门和单位管理混乱,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权钱交易等手段牟取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过大。③目前,我国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所有制分配原则又有差别,因而收入差别就会形成[26]。
(7)制度论
贺卫、王浣尘认为,转型期制度原因造成了大市场和政府职能的紊乱与寻租活动的产生。在公有制集权式的封闭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承担部分资源配置的责任,产生了寻租机会与活动。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督难度大,寻租者和受贿者由此找到了保护伞,缺乏制约的权力便恶性膨胀[27]。
(8)“公有制经济收入差别的倒U曲线”与“阶梯形变异论”
陈宗胜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前期。在发展起步阶段,长期不变的低收入差别必然会同高积累、低消费、不变的消费水平共同存在。当改革开放后,进入较快发展阶段,部门差别增大,人口转移程度加快,劳动差别扩大,收入差别相应增加,这就是公有制经济收入分配倒U型曲线理论对收入差别扩大的解释。以后,陈宗胜又提出了“阶梯形倒U曲线变异”论,补充指出体制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8]。
(9)财税政策论
陶学荣认为,我国现行财税政策不完善,使得收入差距严重恶化。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有四个问题:①实行分类税制,难以综合计算个人收入并加以调节;②源泉代扣代缴规定无法全面执行;③征管力度不够,征管条件不具备;④不能有效体现量能讲课征的原则[29]。
(10)改革政策论
宋冬林认为,改革中的政策调整提供了收入差距出现的可能性。①行业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家承认了传统体制决定的行业格局和由此带来的收入差距,加一方面企业行业不能充分行使自主权,转产困难。②城乡差距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体制下的政策在一段时期内有较强惯性。如农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政策,对城市居民福利补贴政策等等。③沿海与内地的差距,是由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提出和实施[30]。
(11)分配秩序论
江秀平认为,我国现阶段缺乏公平、合理、公正的分配规则与秩序。①权钱交易为核心的违法收入扰乱了分配秩序,使腐败分子利用权力造租、设租、寻租有了机会;②灰色收入破环了收入分配秩序。公共权力拥有者有意模糊和利用制度法规的漏洞牟取私利[31]。
(12)经济体制论
陈立军认为,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首先,改革开放前的计划制度缺乏对经济主体的有效刺激,在封闭经济体系中,工业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并在相当程度上牺牲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工农差距拉大。其次,改革开放后,东部抓住了机遇,及时实现了体制的转变,按照市场机制来调整经济关系,将自身优势、人才优势和外部优势都结合了起来,因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西部没有得到国家的外力推动和东部的拉动,因此东西差距拉大[32]。
三、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如何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学者们见仁见智,说法众多。
(1)打破垄断
谢适汀等认为,国家应制定《反垄断法》来有效制约垄断经营行为,对某些自然垄断性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所获超额利润归为国有:同时对新兴产业要采取扶植和保护政策,清除市场准入壁垒,不允许凭借行业垄断获取额外收入[33]。
(2)建立劳动力市场
李实、赵人伟等认为,必须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形成开放性、流动性、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利益和特长自主择业,从而来平抑区域部门之间的工资率及相应的收入差距[34]。
(3)完善税收制度
钟碧菲认为,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体系,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即:①征收个人所得税,政府直接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②征收财产税,在原有的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基础上增加遗产税和赠予税;③征收商品税,将税负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和消费者[35]。
(4)重建工资制度
曾国安等认为,应从工资和薪金方式调节收入分配。①实行工资级差制度,使劳动贡献多的职工的报酬率低于劳动贡献少的职工的报酬率,从而缩小收入差距。②建立最低工资制,规定用人单位向招聘职工支付工资水平的底限,防止收入差距拉大[36]。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邓洪等人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即可解决失业、年老、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收入差别,也可以消除居民在社会转型期的不安全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险金由雇主、企业、个人、政府提供,社会救助为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居民提供,社会福利是政府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经济支持。以上措施有利于调节各阶层的收入差距[37]。
(6)深化教育改革
徐文涛等认为,知识经济的结果使企业经济收入和从事知识创新者的收入激增。不同性质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拉大。因此,必须提供教育服务,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38]。
(7)城乡平衡发展
邓洪等认为,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实施以下措施:①采取资源平衡发展的战略,建立新型的工农交换关系;②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收入,减轻农民负担;③打破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④改变分配有利于城市的不平等格局[39]。
(8)收入再分配
杨宜勇、张维达认为,市场化进程推进中,政府必须进行收入再分配。具体为:①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②国家要把有限的资金进行重点投入,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建设,广开致富之路;③加大税收调节力度[40]。
(9)治理非法收入
李如鹏认为,必须从防止非法收入入手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①提高政策和法规实施能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②增加各级官员收入的透明度,进行财产登记;③大力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1]。
(10)关注弱势群体
李强等认为,解决收入差距的关键是要把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因此必须关注贫困阶层。城市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为剩余劳动力。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多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进行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③推进社会中的上升流动(包括职业地位上升,政治地位上升,产业升级);④进行收入再分配,使财富由富裕阶层流向贫困阶层;⑤将“蛋糕”做大做强[42]。
总之,我国学术界对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许多理论问题还需更加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