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锦
郁南县恒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郁南 527100
摘要:由于梁柱节点受力情况十分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梁柱节点往往会存在着质量缺陷。若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形成梁柱节点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及预防措施,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梁柱节点;质量缺陷;原因;处理;预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建筑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梁柱节点受力的特殊性,其施工存在着质量缺陷,若不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将会降低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及承载能力,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甚至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梁柱节点质量缺陷进行有效的预防处理是当前工程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形成梁柱节点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1.1 梁柱节点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强度等级引起的强度不足
目前,仍有部分框架结构工程在施工中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先绑柱子的钢筋,然后安装柱、梁板摸板,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柱子混凝土,柱混凝土硬化后再绑梁板钢筋,再浇筑梁板混凝土。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时,为了方便安装梁板钢筋,柱混凝土往往只能浇筑至梁底10~20cm位置,在绑扎梁板钢筋后,这10~20cm梁柱节点才随梁板混凝土一起浇筑。大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这10~20cm梁柱节点并没有采用与柱混凝土同配合比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而是直接浇筑梁板混凝土,所以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实际上并不是与柱墙同等级或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而是与梁板同配合比同等级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往往高于梁板混凝土,当柱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按柱的强度等级去验收梁柱节点混凝土,就会出现强度不足问题。
1.2 浇筑过程中梁柱节点积水引起的混凝土质量缺陷
在施工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出现的水均可能引起梁柱节点在浇筑混凝土前积水,导致梁柱节点混凝土水胶比变大,强度降低,并出现漏浆、疏松、夹渣等质量缺陷。
(1)采用泵送施工的工程,为更好地泵送混凝土,泵送前有时会先用水润湿泵管。润湿泵管的水若排放在板面上,就会有部分水通过板面→梁底→梁柱节点汇集。
(2)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往往会先洒水润湿模板,而润湿模板残留下来的水有一部分会通过板面→梁底→梁柱节点汇集。
(3)混凝土自身的泌水。当混凝土外加剂保水性较差或掺量过掺时,混凝土经过震捣后往往会出现泌水,这部分泌水最终都将往地势低洼的梁柱节点、剪力墙顶部汇集。
(4)监管不力,工人随意往混凝土中加水,不按规定施工引起。现在的混凝土施工队伍大部分由农民工组成,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浇筑时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致混凝土的坍落度远大于满足施工所需工作度。由于施工前加入的水量,远远大于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能所需的用水量,往往造成混凝土离析、泌水,并在震捣过程中泌出,往梁柱节点头等低洼的地方汇集。
(5)天气。采用柱与梁板分次浇筑时,柱混凝土浇筑硬化后,在等待浇筑梁板混凝土的这段时间内,若遇到阴雨天气,梁柱节点处往往存在积水。
由于现在模板大多采用胶合板,形状规则,拼接缝严密,胶合板本身不具备很强的吸水性和透水性,对于以上情况出现的积水,往往无法及时排出。在浇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时,若未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当混凝土进入梁柱节点后,经震动棒一震捣,积水就会与混凝土混合,引起梁柱节点混凝土水胶比增大,从而导致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如果在震捣过程模板拼接缝变大,水泥浆与积水一起流出,则会在节点位置形成水洗混凝土,使梁柱节点骨料裸露,并在新旧混凝土接缝面形成夹砂、低强度混凝土层。
经排查,该工程出现质量缺陷的梁柱节点下方均积存着1~2mm厚、10~50cm高的水泥稀浆,且在新旧两层混凝土界面处,砂浆裸露(如图1)。结合施工前的该部位的情况,发现存在稀浆的梁柱节点,在施工前均存在积水,且没有清理积水就直接浇筑梁柱节点混凝土。
图1 节点积水导致稀浆外流、夹渣图
1.3 润管砂浆进入梁柱节点、剪力顶部引起夹砂
虽然DBJ/T13-42-2012《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中7.2.4.3条明确规定“润管用的水泥砂浆应独立运送并妥善处理,并不得用于构件混凝土。”但大部分工程在施工时并没有按照规定处置润管砂浆,而是将润管砂浆直接浇筑在梁板上。由于润管砂浆较稀,流动性好,浇筑在板面上的润管砂浆有一部分通过梁底最终流进地势最低的梁柱节点,从而形成梁柱节点夹砂现象。严重时,在梁柱节点处形成一层厚约10cm、强度很低的砂浆层。
1.4 施工顺序不当
现在仍有部分工程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不是先浇筑梁柱节点再浇筑梁板混凝土,而是采用从梁板一侧开始逐渐往另一侧浇筑的顺序施工,按照这样的施工顺序,板面上混凝土泌出的水就会有部分流入梁底。梁内的混凝土边缘经过泌水的洗涤,流动性好的水泥浆被水带走,只留下了流动性差的骨料,在梁内混凝土的挤压下,进入梁柱节点位置,从而形成梁柱节点夹渣,骨料外露、疏松等现象,且随泌水的增多越发明显。
2 处理方案
经排查,该工程梁柱结点的质量缺陷有些较轻微,只存在表层,有些则比较严重,在新旧两层混凝土之间形成1~5cm厚的疏松夹渣层。针对夹渣、疏松的程度不同,分两种方案进行处理。
方案1:夹渣、疏松层不深,清除夹渣、疏松层时不险及结构安全。
清除松散混凝土,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模板及扣件将缺陷处围起,上部预留灌浆口,然后注入高强灌浆料,待灌浆料完全固化后,折除模板。待灌浆料达到设计使用荷载后,用高强砂浆进行抹面,恢复柱、墙外观。
方案2:夹渣、疏松层较深,清除夹渣、疏松梁柱节点时可能险及结构安全。
结构柱在梁、板自重作用下已产生内力,如果直接清除夹渣、疏松的梁柱节点有垮塌危险。必须先对柱进行卸载处理,即采用临时支撑体系代替柱受力。卸载方式采用脚手架和千斤顶配合的方式进行。脚手架在需要清理的结构柱相邻区格内满堂布置,脚手架的搭设参数通过计算确定。在需要清理的结构柱旁边,设置千斤顶进行卸载。设置千斤顶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一个刚性支点,二是可以控制梁端与柱连接位置的标高。满堂脚手架采用Φ48×3.5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搭设参数为:纵横向间距均为1.2m,局部0.8m~1.0m;脚手架步距为1.5m;横向剪刀撑每隔4跨布置以加强满堂架的整体性;梁底脚手架立杆采用双立杆。脚手架和千斤顶的布置如下图(图2)所示。
图2 脚手架及千斤顶布置示意图
然后再开始清理梁柱节点夹渣、疏松的混凝土。每个梁柱节点应分两次进行清理。先清理1/2的夹渣、疏松部位,然后用水清冲洗干净,再用模板及扣件封住清理后的空洞(如图3),模板上方应预留灌浆口,利用高位差灌入高强浆料。浆料完全固化后,折除模板。待此1/2部位的浆料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再清除柱的另外1/2夹渣、疏松缺陷。按上述方法再进行另外1/2部位的灌浆。
3 预防措施
经过对该工程梁柱节点混凝土夹渣、疏松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其他工程施工过程的观察,宜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1)采用保水性较好的减水剂,调整配合比,在不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明显变化的范围内,减少配合比中的减水剂掺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厂坍落度,使混凝土施工前有合理的坍落度,不离析,少泌水,做好混凝土的交货检验工作。
(2)妥善处置润管砂浆,不得将润管砂浆用于构件混凝土,特别是梁柱节点。
(3)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及时处理润管、润模板的积水、柱头积水等。不得任意往混凝土中二次加水。按规定的顺序进行施工。浇筑前梁柱节点前,应将梁柱节点积水、水泥浆膜、松动碎石、杂物等清除干净。采用分次浇筑柱、梁板混凝土时,应采用与柱同等级混凝土浇筑梁柱节点,并应先浇筑梁柱节点及剪力墙顶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4)改变梁板、柱分次浇筑为一次浇筑。即同时安装柱、梁板钢筋、模板,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在柱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使两者能良好结合。
图3 清理节点、灌浆修复图
4 结语
综上所述,梁柱节点的质量缺陷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能、安全性能及承载能力。因此,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及处理十分重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质量。对于梁柱节点存在质量缺陷的工程,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春鹏.浅析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门窗.2015(06)
[2]冯占宇.浅谈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5(12)
论文作者:冯培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梁柱论文; 混凝土论文; 节点论文; 疏松论文; 砂浆论文; 积水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