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母亲,教子:非常不寻常_王萍论文

法官,母亲,教子:非常不寻常_王萍论文

法官妈妈教子:非常不一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子论文,法官论文,不一般论文,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萍,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2012年当选为南京市“十佳家长”。她从事未成年人案件审理工作多年,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少年充满关爱,孩子们都称她为“法官妈妈”。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法官妈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讲原则,讲诚信

因为工作关系,王萍曾探究那些孩子走上歧路的原因,深知培养孩子的原则性的重要。

一天,爷爷奶奶和王萍带着两岁多的儿子一起去逛超市。那个时候,儿子对超市的手推车特别感兴趣,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转。奶奶心疼孙子,就说:“你想买什么就往车里放。”儿子听了十分高兴,推着购物车慢慢地逛,看见有喜欢的东西就放到车里。起先,王萍在别处找自己要买的东西,等回来时,儿子已经拿了一车的东西,说要妈妈结账。王萍蹲下来告诉儿子,今天他可以买两样东西,其他的都要放回去。

到如今,王萍还深刻地记得,当时儿子仰着圆圆的小脸,看看爷爷,看看奶奶,这个时候,爷爷奶奶都不作声了。这是王萍一家早已达成的共识,家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意见一致。即使当时意见不统一,也要事后讨论,绝不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所以,当王萍向儿子提出了购物原则,爷爷奶奶即使心疼孙子,也选择支持王萍。儿子一看,家人都是这个意见,也就没有多少可纠结的,在购物车里认真挑选了一番,最后拿出两样东西。

王萍觉得,从小就给孩子制定原则,随着年龄增长,这原则就能内化进孩子的思维,遵守原则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颗遵守原则的种子播下去,还结出了预料之外的果——讲诚信,当然,这些果子是一脉相承的,就好比根深必会叶茂。

儿子中考在即,老师让他们整理出一份复习资料,并且强调一定要自己弄,这样才会真正了解和掌握。然而,很多学生都是家长帮忙整理,因为舍不得孩子熬夜辛苦。王萍也想帮帮儿子,但儿子坚决表示要自己弄。结果那一晚,儿子忙到凌晨两点半。因为他不仅为自己整理好了一份纸质复习资料,还录入电脑做成了电子档,准备第二天带到班上,如果有哪位同学需要,就让他分享。

还有一次,王萍去学校接儿子,刚巧遇见一位同学家长。同学家长告诉她,你儿子很厉害,这次考试居然有一门是满分。初中阶段,得满分很难,王萍见到儿子一问,是有这么回事,但这个满分现在已经不是满分了。看着儿子一脸平静,王萍问为什么?儿子说,拿到试卷他检查后发现有一题他做错了,但老师没有改出来,于是他跟老师如实说了。现在老师已经改过来了,分数自然也就不是满分了。虽然儿子的分数已经不是满分,但王萍心里却十分高兴——儿子的诚信得了满分啊!

自己整理复习资料,把满分改成不是满分,说起来是儿子对老师的诚信,但说到底是儿子做事具有极强的原则性和自律性,这是一种自我负责的精神。

多倾听,多沟通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王萍每天跟儿子都有半小时的悄悄话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和儿子无所不谈,她会告诉儿子自己的工作情况,儿子也会把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向妈妈倾诉。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时,王萍正在准备考研,周末都要去上课。一天中午,王萍正准备去上课,儿子突然跟她说:“妈妈,你陪我午睡吧。”王萍本来想说你自己睡吧,后来看到儿子的表情跟平常不太一样,仿佛有心事,就决定留下来陪儿子。结果,儿子说了句令王萍大吃一惊的话:“妈妈,我想去死!”王萍吓了一跳,但依然保持平静地问:“你知道怎么死吗?”儿子说:“我知道,我拿刀杀自己。”王萍马上意识到,儿子不是随口说说的,他真的知道死是怎么回事。王萍引导他:“我觉得生命很宝贵,杀了自己命就没有了,我这么大都还觉得自己没活够呢,你这么小就不想要命了?”儿子说:“我不要了!”

王萍按捺住心惊肉跳,慢慢跟儿子聊自己对于生命的感受,聊着聊着儿子就睡着了……晚上,儿子没再说什么,一切正常。第二天,王萍送他上幼儿园,悄悄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询问儿子最近在幼儿园是不是遇到了麻烦?老师经过再三回想,猜测是不是因为前几天一位老师批评了他?王萍觉得,这很有可能,因为这个老师一直是儿子非常喜欢的,在心理上对她有依赖,才会出现这么大的失望情绪。这件事情带给他的痛苦无以排遣,所以他觉得去死是最好的表达了。

当晚,王萍并没有直接告诉儿子想死的念头是对还是错,而是从生命的角度告诉儿子活着的意义、生命的珍贵,一旦失去便不可能再得到,要学会珍惜。同时,她搂着儿子,告诉他,如果他这样想,某老师会很伤心的噢,因为她是那么爱你。即使有时候她会批评你,也只是想告诉你什么地方做错了,并不是说不爱你了。

在王萍的轻言软语中,儿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也体会到了老师的爱,不再提起那个想法了。这件事情让王萍深切感受到,家长切不可忽视孩子的情绪表达,重视了解决好了,那就是小事一桩;轻视了解决不好,可能就会衍变成一件大事。

先身教,后言传

王萍经常会跟儿子交流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案例。针对某些孩子犯下的错误,王萍会问儿子: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

儿子的思考虽然稚嫩,但通过这样的交流,却让他明白是非黑白,有些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

今年暑假,王萍带着儿子及其十几位同学一起,与两名在押少年犯进行了交流。起初,孩子们对与那些少年犯做交流很不以为然,有的同学根本不愿意去,想不通自己跟那些少年犯八杆子打不着,为什么要跟他们做交流?然而,座谈会结束后,那些平常脸上都挂着不羁表情的孩子,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孩子们感慨,原来,这些少年犯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坏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犯下错误,都缘于一念之差。他们这时才明白,其实自己距离所谓的坏孩子,并不遥远。

儿子回到家后,跟王萍真切地聊起其中的某个孩子,儿子认为他的本质并不差,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他的亲人当时多给他一些关爱,他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王萍听了很欣慰,因为儿子的思考逐渐有了深度。

王萍一贯以人性化的思维处理案情,她对于那些少年犯付出了许多特别的关爱,被他们称为“法官妈妈”。而对于儿子的教育,王萍秉承身教大于言传之道。一个孩子,他不仅是父母的孩子,也是整个社会的孩子。“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了,就是为社会减轻负担,也是为社会作贡献”——是法官也是家长的王萍如是说。

标签:;  

法官,母亲,教子:非常不寻常_王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