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的产生对世界及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元论文,我国经济论文,金融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货币联盟(EMU)将如期诞生,欧元将自1999年1月1 日正式启用,可以说是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瓦解和实行浮动汇率体制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欧元的实施将对我国的经贸、金融等活动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欧元的诞生
1979年3月,以协调欧共体各国政策、 促进经贸一体化为目的的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货币合作迈出了第一步。1989年,时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的德洛尔在《关于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单一欧洲货币。1991年12 月, 由欧共体12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下称马约)对实现欧洲单一货币的措施和步骤作了具体安排并提出了时间表。《马约》规定欧盟最迟不晚于1999年1月1日建立起单一货币体系,并在1998年1月1日以前,建立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马约》还规定了严格的经济趋同标准,概括起来为:(1)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3%以下; (2)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低于60%;(3 )消费物价上涨率不得高于最低3国平均上涨率的1.5%;(4 )长期利率不超过最低3国平均通货膨胀率的2%;(5 )货币在过去两年内处于欧洲外汇汇率机制的正常变动范围内,没有出现贬值。1993年1月1日,统一市场的建立使得欧洲在资本流通以及服务领域的交流又迈出了新的一步。1995年12月15日召开的欧洲货币联盟马德里高峰会议上,将未来欧洲货币的名称正式确定为欧元(ECU)。1996年12月, 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通过了“欧元”运行机制文件, 为单一货币的诞生确定了法律上的依据。1997年4月初,欧盟财长们把1998年4月底5 月初确定为成员国首批加入欧元行列的最终日期。1997年6月中旬, 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批准有关“经货联盟”的三个文件后,欧委会开始进行实际运用上的准备和法律技术性文件的起草工作;11月拟定关于欧洲中央银行的各项规章草案。1998年5月1日至5月2日,欧盟首脑特别会议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了欧元区的11个入围国家,确定了欧洲中央银行的人选。确定了未来欧元汇率的决定方式,即1999年1月1日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各国货币,将以各国目前在欧洲货币机制内的双边汇率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制,这一双边汇率是一直使用的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任何一个参加欧元的成员国货币兑换欧元的价格,要等到1998年12月31日才会最终决定,汇率在1999年1月1日欧元实施时正式起用。
二、欧元形成的内在原因
欧盟一些成员国不惜采取紧缩财政、减少公共投资、冻结工资增长和提高税收等一系列影响政府形象的严厉措施,致力推动欧元的进程,放弃自己的货币,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的考虑:
1.增加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欧盟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文件称,未来的欧元将成为与美国相当的经济实力,其实力强于日本。据经合组织统计,1996年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8.3%,而美国和日本仅分别占32.5%和20.5%;在世界贸易中,欧盟对外贸易额(不包括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9%,高于美国的19.6%和日本的10.5%。由此可见,欧盟在实行欧元后将逐步增加自身的经济实力,并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2.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在欧盟内部尽管统一大市场已经建立,但同样的资源、商品、服务,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价格。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存在,将扭曲各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利于大市场的合理发展。如果实施单一货币,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收益将逐步缩小差别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水平的总体下降,居民社会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消耗。由于目前欧盟成员国之间使用不同的货币,在经贸与金融交往迅速增加的情况下,银行业务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如果把成员国不同币种的贸易量都算在内,欧盟出口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而其主要竞争伙伴美国仅为8%,日本仅为9%。欧盟每年用在种种货币兑换和佣金上的支出近450亿美元, 在内部流通和对外贸易方面损失越来越大。而一旦实施单一货币,欧元以币种划分的出口统计便在10%左右,与美、日大体相当。欧元的使用不仅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 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 而且还会减少近300亿美元的兑换和佣金损失,使欧盟企业降低了成本, 增加了竞争能力。
4.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中,统一货币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但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仍缺乏抵御能力。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6年的日元危机,都一度导致欧盟经济增长滑坡、出口下降、就业减少。事实证明,欧盟浮动汇率机制下各自为政的多国货币币值“软硬”不一,经常由于利率的差别、汇率的变动,引发欧盟内部金融秩序的混乱。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后,上述问题将自然会大大得到缓解。
三、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长期以来,美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美国可借此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尽力使其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欧元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并将成为美元未来主要的竞争对手,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三位的主要货币。
首先,欧元的建立将改变全球外汇储备的状况。目前,60%的世界外汇储备是美元,今后,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将进行外汇储备的调整,尽管其过程可能会较长,但外汇储备朝着多元化发展却是必然的趋势。
其次,欧元的出现可以减少世界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从世界贸易总额来说,欧盟15国占到了20.9%,且不含欧盟内部成员之间的贸易,而美国为19.6%。在世界贸易中,石油等原料价格却一直以美元计算,这使美国占了很大便宜。因为作为世界贸易中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可以长期维持汇率偏低的货币优势,这有利于美国的外贸,且无需担心会因此刺激国内通货膨胀。欧元的建立将极大地改变这一格局,使更多的国家能在世界贸易中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
再次,欧洲实行统一货币后,国际资本市场将有重大的改观。据专家预测, 各国央行的投资者将对其投资结构进行调整, 有5000 亿—10000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会转为欧元,其中以美元转欧元为主。 世界上以欧元为单位的金融资产将达到30%—40%,以美元为单位的金融资产将降为40%—50%,剩下的属日元和其他货币;欧元也将参与投资者的种种证券交易。这方面美元所占份额已开始逐年降低,1981年为76%,现在为40%。同期,欧洲各国自身所占份额却在上升, 已从13 %升至37%,相信1999年欧元正式建立后,这一比例还会有显著提高。
四、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90年代以来,中欧贸易总额增长迅速,1996年双边贸易额比1975年增长3倍多,从而使我国一跃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也成为继日本之后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欧洲在技术出口方面表现最为突出。1981年—1996年,我国从欧盟国家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合同金额达268.9亿美元,占我国技术引进总额的48.8%。欧元面世后,欧洲一体化迈上了更高的层次。由于欧洲内部汇率风险的消除和交易费用的下降,欧洲内部商品、劳务、资本流动更自由,有利于欧洲内部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国家互相调剂余缺,重新调配资源配置和分工。这样势必会使我国出口企业丧失部分竞争优势,比如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会遭遇南欧国家更大的竞争。
从较短时期分析,欧元的诞生将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下列影响:
(1)货币转换成本高,难度大。就全球而言, 据估计向欧元过渡的成本至少为80亿—100亿欧洲货币单位。 我国向欧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电气材料、皮革制品等;从欧盟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技术设备、飞机船舶、机械产品、仪器、通信电子设备、医药、化工原料及钢铁等。出口商品结构表明,我国的出口企业相对分散,而且中小企业占有相当比重,而欧盟对我国出口则以大型企业居多。欧元诞生后,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财务资料,更新技术设备,培训人员这一切构成了货币的转换成本,大企业有着规模效益,中小企业既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能力负担巨额转换成本。由此可见,就转换成本而言,我国遇到的困难将比欧洲更大。
(2)差别价格战略将无法实施。 在目前欧盟各国货币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国家贸易制定不同的价格战略,而且汇率风险的存在也为这种不同定价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欧元诞生后将使差别价格战略无法实施。而且欧元推出后,欧盟将更易于找到削减配额、征收反倾销税的理由。
(3)欧元的诞生并不能消除中欧贸易中的交易风险, 尤其是在欧元的过渡期内,风险可能更大。这种风险一方面表现为欧元的结算风险,欧元进行贸易和非贸易结算时所出现的风险,体现在企业的对外贸易支付中;另一方面表现为欧元的借贷风险,即债务人在归还欧元或欧洲货币债务时所由于欧元的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风险。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变化,借贷风险往往具有变化快、影响大、难预测和难管理等特点。而商业贷款一般金额比较大,汇率上的轻微波动都会给债务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4)汇率风险集中,财务管理得到简化。货币统一后, 原先不同欧盟国家间货币兑换风险消失,企业财务人员由关注多种货币汇率,变成关注一种货币的汇率,财务管理相对简化。但主种好处将主要为大额出口商分离,中小出口商受益不明显。而且在不同货币统一成欧元时,仍蕴藏一定的折算风险。
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正在起步。到1997年底,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处已达544家,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170多家,包括外国银行分行142家、中外合资银行7家、外资独资银行5家、外资财务公司7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8家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家。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达379.9亿美元,贷款余额为275亿美元,存款余额为44.3亿美元, 比1996年底分别增长27%、42%和15%。 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资产额占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7%, 占中国内地金融机构外汇总资产的比重为16.2%。1997年外资银行发放的275亿美元贷款中,有88.2 %发放在境内,而在中国境内吸收的存款只有36.8亿美元,表明外资银行是资金的净输入者。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内地的总资产为18.1亿人民币,比1996年增长36.1%。总保费收入为7.45亿元,比1996年增长29.6%。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又批准八家外资银行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人民币同业拆借、债券买卖和回购业务。目前已有9 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立的机构达700家左右。欧洲是我国金融业跨国经营的中心区域, 因此欧元的诞生必然会给我国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1.我国金融机构现有的欧币资产与欧币负债将经受考验。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银行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判断和选择的正确与否,在下世纪初欧元的过渡期结束时将有可能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或风险。欧洲投资银行已开始发行欧元计值的债券,其债券期跨越2001年,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判定购买此类欧元债券,在跨越2001年后将面临的风险损失或收益。当前在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和外债结构中,美元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日元。在我国外债余额中,尽管欧洲货币只占6 %的比重,但欧币的政府贷款占我国借入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41%,而且不少债务将因跨越过渡期而须转换成欧元,欧元的汇率和利率将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适应欧元的转换,我国企业将付出一笔转换成本,企业和银行为适应这种新货币,必须付出费用更新技术设备、调整有关的财务资料和培训人员等,从全国来考虑这将是一笔很可观的费用。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大约60%是美元储备,日元和马克的比重仅占15%左右,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欧元的启动,欧元将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主要货币,在国际化身储备中所占比例将达20%—30%,我国需要依据货币的稳定程度及实力变化,适当增加欧元在外汇储备与外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适当调整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与吸引外资的政策,这也是我国不断扩大与欧盟关系的需要。从世界金融资产的前景看,40%—50%的比例将会由美元计价,其余为日元及其他货币,但短期内欧元本身仍具有潜在的风险因素,欧元实施后将会有一个弱势动荡期和过渡期,我国有关部门应重视欧元的影响并加强跟踪研究。
2.银行业的货币兑换收益将受到影响。兑换收益一直是我国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欧元的统一将使大量的收益不复存在。不过,欧元出现后,将来欧元与美元、日元的交易量有可能大大增加。
3.跨国银行的区位战略面临调整。未来欧洲中央银行总行将设在法兰克福,这意味着法兰克福金融地位的进一步上升。这样,我国金融业必须调整自己的欧洲区位战略,适当加强在法兰克福的力量的投入,并考虑在欧元区之外的国家设立机构。
4.来自欧盟的竞争力增强。单一货币的实施将直接导致新型欧洲金融机构的产生,这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将在三个层次展开:一是在欧盟内部,金融竞争趋于激烈;二是在欧盟外部,如东南亚、美国、中东,欧盟金融机构的业务开拓力量都会增强;三是在我国内,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必然进一步要求我国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提出更强的挑战。这就要求国内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速调整与改革,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以应对新的挑战。
5.投资银行业务将有可能增加。在欧元实现的过程中,欧元区内各国在税收和银行监管方面的差异将不会随着欧元的形成而消失,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在欧洲各地的零售业务格局不会有较大变化。但随着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内的资本市场将会有较大变化,银行及企业间的竞争将加剧,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将增多。这样,我国的银行就势必应合理安排欧洲各分支行的零售和批发业务,并努力寻求更多的投资银行业务。
6.新的欧元金融业务将给我国金融业提供更多的机遇。欧元诞生后,欧元债券、欧元股票、欧元大额存单等新金融工具将会出现,这也给我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银行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参与新业务的竞争。
五、应取的策略
1.加紧对欧元实施后对我国影响的全面研究。应研究欧元实施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外债结构、外汇储备运营、金融业务经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以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2.应积极稳妥地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欧元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已经显现,欧盟各国正在调整其货币财政政策,甚至不惜巨资去适应欧元的到来。美国目前的金融机构兼并浪潮其部分原因也是出于欧元诞生的压力。日本“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分割,东南亚各国也正在进行程度不同的金融改革,以积极的姿态早日走出危机和迎接欧元的挑战。而最迟不晚于1999年3月1日生效的全球金融服务协议将使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保险、证券业等得到更广泛的对外开放。可以说全球的金融业正在走向更开放、金融业务更综合化、国际金融市场份额正在重新得到调整。因此,我国应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扩大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加快与国外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进行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同时,应稳步实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可在允许境内发行外币债券等方面先行突破。
3.防范债务和汇率风险。在欧元过渡期内,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从稳妥的角度出发,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欧元的推出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在短期债务方面,可适当采用远期结售汇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的条件下仍面临升值的压力。目前中国银行总行及北京、上海、深圳等12家分行可以承做远期结售汇业务,以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外贸结算回避汇率风险。在长期债务方面,应对原有以欧币计值的债务存量进行分析,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那些利率水平较高的固定利率债务安排提前偿还,或利用利率调期、货币互换等金融工具改变原利率水平或者货币形态,以避免欧元出台后可能承受的高利率及汇率风险。各金融机构应积极稳妥地进行欧元结算的准备工作。一旦欧元1999年问世,银行应及时提供欧元咨询和欧元结算服务,并增加欧元兑换人民币和外币的汇率报价,以及欧元的存贷款利率的报价,并按照国家通行做法,保留有关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等欧元区内货币的折算汇率等。同时,应适时合理地调整收汇币种和外汇储备结构,减少过分依赖美元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欧元启动后,中国的一些企业可能对这种新货币缺乏了解,在使用时会产生一些不便。因此,应密切注视欧元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如果出现动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注意在货币转换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纰漏,造成损失。
4.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可以考虑适当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和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这样做,即可以防范风险,又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同时健全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审慎监管,从而使我国的金融业以高效、安全、更富竞争力的姿态迎接全球金融市场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标签: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贸易金融论文; 欧盟成员国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欧元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欧元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外汇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