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论文_洪珊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论文_洪珊

(国网如皋市供电公司 江苏如皋 2265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进入了“快时代”的生活节奏中,也就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促使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供电系统中主要的环节也就成了智能配电网。在现阶段,人们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就是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而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力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智能配电网的水平。本篇文章中,作者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速度持续加快,地区配电自动化的推广及运用也取得了充分的成长。在建设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以配电网运行状况为出发点,不能够仅仅追求配电网的自行运营及把控。从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例中能够看出,自动化这一技术在配电系统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监控作用逐渐演变为全方位的运维管理。本文以总结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为基础,对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有积极的作用。

1配电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具有多种实现技术和多种算法,在对故障处理时主要是采用集中式处理及分布式处理,同时也含有集中型自动化模式以及就地型自动化模式,但多个地区在配电自动化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误区,只选择两者中的一种模式,但这两种馈线自动化模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馈线自动化模式的选择应对其进行合理化的配置,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模式,同时还要结合相应的层次以及不同区域特点,来对馈线自动化的模式进行合理选择,或是同时采用这两种模式。从整体上来看可以采用横向分区和纵向分层的方式,主要是使供电快速恢复,并进行全局优化,对分层区域中的馈线自动化方案进行合理配置。 而从馈线自动化的实施角度来看,在分层的自动化策略中,主要是探讨自动化的配置方案及优化措施,而纵向则上馈线自动化配置主要是将其分为系统层、馈线岛层和馈线层这三个层次上;而横向上则将其局部FA中馈线,根据物理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子单元,确保各个单元从横向上来看是在同一区域中。馈线的配置方案主要是对同一层次,但不在同一单元中同时根据单元特点来选取FA技术。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也是结合多个馈线自动化模式,就地模式主要是在单电源的放射状单条馈线中,而多个电源并进行相互供电的馈线岛则采用主站集中式的馈线自动化模式,或者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对于配电网络中对于因变电站发生故障问题,使配电线路电源产生失电现象,并使配电网发生大规模的停电故障,通过主站系统来实现对自动化配置方案的优化,为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2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升级

2.1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的升级

配电自动化如果一直停留在小范围之内,那么它的覆盖率功能就会受到一些限制。要想充分地发挥出配电自动化的规模效益,就要努力提高自动化的覆盖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在对其系统的建设中,遥测、遥信和遥控并不是在每一个监控点都存在的,而是根据监控点的需要,对一些终端设备进行一些合理的布置,虽然结果并没有实现遥控,但是还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故障的所在区域,这就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2在安全加密基础之上的无线公网通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多的就是通信系统的建设。比一些有线通信方式施工许可审批时间长、施工工作量大、前期投资多等。为了将配电自动化的覆盖率快速的提升上来,就需要将无线公网通信应用在有安全加密基础之上的通讯中。但是因为考虑到无线公网通信的安全性,无线公网通信在一般情况下不适用于三遥终端的通信网络中,但是却适合用于一遥和二遥的终端通信网络中,因为此种无线公网通信能快速的建设起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从而使这些终端可以在保证安全度的前提下,快速的实现配电自动化的通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主站系统的实用性升级

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发展,主站系统的功能已经超越了配电网的运行监控了。对一些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就可以在管理信息的大区的应用功能中进行实现。比如说针对配电网的故障来对跨区配电网故障进行研判。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就要在多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研判。比如PMS、三遥终端设备等存在于安全Ⅰ区,在进行研判时将两个区的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研判功能,还提高了研判的准确性,进一步确保了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2.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维管理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数量巨大,地理位置分布也很分散,其维护工作量很大。实现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即插即用,减少其维护工作量,可以明显改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运行状况,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实现配电自动化终端即插即用的一个较好的做法是采用IEC61850标准在配网中的应用。通过基于IEC61850标准的IED设备自动注册、自动配置、自动接入,可以实现配电终端的免维护,提高终端维护管理效率。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是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靠运行,减少自动化系统与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量的重要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要实现自动化系统本身的自动化。将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各种支撑环境、各个软件模块,各类自动化终端设备进行建模,通过采集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系统软件模块的监视、控制,实现自动系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对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可视化展示。另外,还可以对配电自动化通信设备进行监视管理,并结合通信状况和自动化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便于电网公司分析问题,促进配电自动化的建设。

3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

3.1遥信辨别与简单状态估计

通过对拓扑连接关系、终端采集数据等进行相关性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开关遥信准确识别及可疑识别,地区不平衡统计分析,母线越线分析,综合评估等各项结果,达到遥信辨别与简单状态估计。统计各种结果的数据,并接个地区的用电特征加快对于可疑信息的识别和准确率的提升,不断系统运行时间,为选择或优化系统方案节约出尽量多的时间。

3.2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

电力稳定是我国近三十年来努力做的一件基础工程,只有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工厂才能不断地生产,在保障工厂用电的同时也需要保障居民用电,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恢复电力供应所需的时间。面对大范围停电情况的发生时,可充分利用系统的分析作用,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在大面积停电发生时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大面积停电生成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影响情况产生多种应对策略,操作员可以根据不同条件采用相应的策略。

3.3配电网动态感知及预警

配电网的预警功能可以根据近期对运行数据的分析得到未来一段时间里配电网的运营状况来实现,施行定点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及预测数据对告警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关键源,分析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和报警系统的不足和障碍。

结束语

本文结合智能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实践,从系统建设模式、相关功能、不同层级的应用需求等进行了分析,探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常诚.智能配电网自愈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孟祥柱.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初探[J].通讯世界,2016(02):246-247.

[3]辛晓伟.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探析[J].中国市场,2015(37):51-52.

论文作者:洪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论文_洪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