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全国农垦经济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议纪要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经济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7全国农垦经济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回龙观饭店召开。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应邀到会作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专题报告,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到会作指导。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曾毓庄作关于本届理事会两年来工作的报告,研究会副理事长刘传筑作本次研讨会会议总结;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决定了研究会的有关事项。全国各垦区、农业部、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中心及有关单位代表70 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50篇。会议围绕着本次研讨会的三大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转制后农垦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问题
(一)垦区转制的必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代表们认为,农垦事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农垦的原有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垦区转制已势在必行。代表们认为,通过转制,垦区将从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区组织、政治组织、军事组织的“混合体”状态中走出来,明确自己经济组织的社会定位,逐步成长为市场经济中名副其实的市场竞争主体。代表们认为,也只有通过转制,才能推进垦区政企分开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在垦区企业中的建立。
代表们认为,对垦区转制为企业集团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由垦区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担负着经济、政治、军事和社区管理多重任务,追求多项经济、社会目标这样一种现状决定的。长期以来,垦区实行的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了垦区自我封闭的格局,单一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要进行转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由此也决定了垦区转制后农垦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性的研究课题。
(二)转制后集团的财产组织形式
代表们认为,垦区转制后,农垦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具体财产组织形式,要从各垦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确定,不能采取“一刀切”,一种模式。有的垦区可采取单纯控股公司的形式,集团公司只从事资本经营,把生产经营的任务放到全资子公司或下属控股子公司去完成;有的垦区则可以选择既抓资产经营又抓生产经营的混合控股公司模式,集团公司的责任和目标是双重的。天津的代表谈到,根据天津垦区的具体情况,转制后天津农垦企业集团母公司将选择既抓资产经营又抓生产经营的混合控股公司模式;上海的代表谈到,从上海垦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制后的上海农垦企业集团母公司要采取的则是单纯控股模式;广东垦区的代表谈到,目前广东垦区集团经济可以分成八大块,集团母公司重点是抓好直属企业这一大块,并以此带动其他七大块。
(三)转制后集团管理内容的变化
代表们认为,垦区转制后,随着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转变,管理内容也要相应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过去的行政管理相反,集团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职能、企业职能,而目前所承担的行政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则须处于从属地位。二是经济职能的管理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资产或资本的经营、管理为主。代表们根据几年的实践提出,转制后管理的重心只有转移到资本经营管理上来,才可能实现管理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转制后集团要扮演的是企业的角色,而不再是政府或政府部门的角色,即使目前仍承担的政府或社会职能也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即“以企兼政”,不再是以前的政企不分或“以政代企”的样式。
(四)转制后集团的功能建设
代表们认为,垦区转制后,集团母公司应当加强如下功能建设。一是战略规划功能。代表们普遍认为,这是集团母公司一项至关重要的功能,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集团实际,找出制定集团长远发展规划,确定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位置,科学地规定出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二是资本运营功能。改制后,资本运营成为集团母公司的基本经济功能之一。集团组建以后,势必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济结构,推进集团内行业和企业的改造和重组,而其手段就是资本运营。三是投融资功能。集团母公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进行集团内部资金调度、从事投资和进行直接间接融资的功能,实现这一功能,可以由建立财务公司和组建直接上市公司等办法解决。四是科技开发功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当今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转制后集团母公司必须加强科技开发功能建设,促进集团的发展壮大。五是管理控制功能。集团母公司要按照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结合垦区和集团的实际情况,建立集团资产和生产经营的管理控制系统,以实现集团经济的科学决策、严格控制、高效运行。
(五)转制后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代表们认为,垦区转为企业集团体制后,要注意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法人治理结构的协调、衔接关系;二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集权及分权的关系;三是集团的经营职能与所承担的政府、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四是增强母公司自身实力与发展壮大整个集团实力的关系;五是母公司与行业性专业集团及原来的“块块”之间的关系;六是集团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六)转制后如何发挥集团优势问题
代表们认为转制后集团要努力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经营优势和经营特色,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从长远来看,一个经济组织要确保在市场中的地位,必须具备足够强的经济实力,必须在某些方面具备优于他人的优势和特点。各农垦企业集团都要根据垦区的实际,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二、关于农垦农业产业化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代表们一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有的代表依据对欧美发达国家考察的亲身体会认为,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结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农业正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且将会遭遇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局面。要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障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农垦农业的发展也必然要走这条道路。
(二)农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代表们认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垦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耕地资源丰富。1996年农垦有耕地7050万亩,按全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计算,人均22.4亩,比全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耕地4.3亩多出4倍。且农垦尚有较多的可垦荒地资源,农业发展有着雄厚的重要资源基础。二是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农垦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表现在: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一产从业人员人均提供粮食3.66吨、棉花161.87公斤、油料1047.16公斤,粮食商品率达71.3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农垦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四是农垦有近20年的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历史,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发展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
代表们认为,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是发展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实施农业产业化,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垦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培育和发展起适应市场需要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生命力,参与市场竞争才有根本保证。如果没有适应市场需要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无从谈起。当然,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选择,既要考虑市场的需要,又要考虑农垦的实际、垦区的实际。如广东、广西垦区搞剑麻产业化经营,把剑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把剑麻产品作为主导产品。他们具有适于剑麻生产的土地气候资源,有生产基地,有剑麻加工企业,有自己的流通渠道,开发的剑麻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农垦的剑麻产量占全国的80%、橡胶占90%、机制糖占10%等,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已有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功能,推进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培育龙头企业要立足于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和提高
代表们认为,农垦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很多,但大部分企业未能形成规模,难以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角色。农垦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培育龙头企业。而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这项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和提高。要接受历史教训,决不能一提产业化经营、或培育龙头企业,就要再铺新摊子,形成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反,要立足于现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实现资产重组,扩大规模;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产出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通过改革和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也就是说,要通过低成本扩张的途径,达到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五)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是提高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核心
代表们认为,市场、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四个要素和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必须能够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及必要的相互制约,才能维系农业产业化链条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影响这四个环节做到四个“相互”的因素很多,而核心的因素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使四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是否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否形成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业化链条能否维持长盛不衰的体制问题的关键。实行利益联结的纽带可以多种多样,但应以资产联结为主,或者说,以资产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是利益共同体最主要、最牢靠的利益联结形式。
(六)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代表们认为,农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垦农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适应,也是市场经济对农垦农业发展的一种要求。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顺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产业化农业是市场农业,是开放的农业,是围绕着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对当地农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因此,发展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打破行政的界限、地域的界限、隶属关系的界限、所有制的界限,完全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组合产业链条。也就是说,发展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不要局限于一个农场的范围,也不要局限于农垦内部。要不断扩大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不断向外部延伸,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关于农垦工业发展问题
(一)对农垦工业形势的基本判断
代表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当前农垦工业的形势非常严峻,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显著下滑,企业大面积亏损。1995年全国农垦直属工业全行业亏损;1996年全国农垦场办企业全行业亏损,而且农垦工业增长率为零。这都是1979年以来的第一次。农垦工业的这种局面,是当前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但归根结底是与农垦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分不开的。因此,代表们认为,扭转当前农垦工业的这种极端困难局面,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两个转变”,特别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步伐。
(二)工业改革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以小企业改革为重点
代表们认为,工业改革要从农垦实际出发, 实行分类实施。 农垦11000多家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极少, 符合国家规定的大中型企业只有200多家;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只要把小企业搞活了, 农垦工业的日子就好过了。因此,依据农垦的实际情况,在继续抓好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把工业改革的重点放在小企业改革上。工业改革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小企业的改革以股份合作制、实施兼并、出售等作为今后改革的主要形式。要注意规范改革行为,加强监督,防止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受损。对于规模较大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要逐步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跨垦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并与小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农垦系统的奶业集团发展很快,像黑龙江垦区以前有几十个奶粉品牌,内部竞争激烈。通过改革,以完达山牌、鹤王牌等名牌产品为主导建立的区域性奶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商标、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销售,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三)调整农垦工业的所有制结构
代表们认为,调整农垦工业的所有制结构是农垦工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垦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投资主体单一化,不仅是农垦工业,也是整个农垦经济的一大问题。农垦现有净资产370多亿元,实有资本280多亿元,其中国家资本为252亿元, 占全部实有资本的80%。这种所有制结构不适应农垦经济和农垦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加大调整力度,主要是使国有资本从一些工业行业和企业中退出。按照十五大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新的理论,国有资本在农垦工业中的收缩,丝毫不影响国家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因此,这种改革是符合十五大精神的,关键的问题是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具体的改革办法。
(四)调整结构,加强企业管理,推进科技进步
代表们认为,解决农垦工业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从总体上看,只有依靠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问题,同时,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仍然是开拓产品市场的后盾,是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农垦工业困难局面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情况不同,条件不一,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农垦工业现状来看,除了改革不到位外,在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管理和科技水平方面差距很大。管理粗放、科技落后、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市场变化、行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还严重存在,农垦工业整体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0%,说明在这几方面的工作需要大力加强。
(五)农垦工业发展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
代表们认为,从农垦工业的行业结构来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农业只有实行产业化经营才能提高效益,同样地,农垦工业只有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因此,应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按照这个路子发展工业,关键是要解决好龙头加工企业与农业经营者之间利益联结机制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应发展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而目前存在较多的合同契约关系要不断予以完善。发展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从农垦实际出发所应采取的战略措施,而且将会易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从而为农垦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张军东整理)
标签:农垦改革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三农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