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基软基处理论文_闵显明

浅谈路基软基处理论文_闵显明

青海第三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810008

摘要:这里我简单将软基处理的各种方法、使用类型及施工工艺和大家简单的交流。

关键词:特点;处理方法

软基一般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明显的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渗透性小、不均匀性的特点。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一、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是通过所开挖沟槽或盲沟及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等材料排除地表水,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一)适用范围: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二)原理:路基基底一旦遇水浸泡,基底土将软化,引起新的沉降变形。地表排水固结是通过开挖排水沟排除地表中的水,使其固结,提高地表达到承重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材料、机具的准备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测量放样工作,确定纵、横向盲沟开挖线,施工前应认真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2、沟槽开挖:按照设计要求放样沟槽开挖线,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开挖,开挖软土需运出施工场地。开挖深度需开挖至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层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沟底处理:开挖至基底以后,对于处在土层上的沟底,设置砂浆隔水层,或在凹槽基底铺设防水土工膜。

4、回填透水材料。设置反滤层、排水管。

二、砂砾垫层法

砂砾垫层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基础的持力层,可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

(一)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软土层不很厚,或虽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有较长的工后固结沉降时间。

(二)施工工艺:首先进行施工放样,标出软基范围,根据放样范围,开挖软土地基,待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处理(夯实地基),然后回填砂砾并夯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换填法

通过挖除软土,换填砂砾、碎石、碎石土、砂性土,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满足路基的设计与施工需要。

适用范围:开挖换填是针对局部存在软土及松软土,其厚度一般不超过4m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市政工程、工业民用建筑基础和场坪的地基换填处理。

四、砂(碎石)桩

砂(碎石)桩是用振动、冲击或打入套管或利用振冲成孔等方法在软弱地基中成孔,然后向孔中填入中、粗砂,再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反插或振冲器的振动对填入料进行夯实形成密实桩体从而对地基进行挤密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挤密桩与原地基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同时碎石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加速地基固结,提高土的抗剪强度。

(一)适用范围:浅层处理砂土类土,非饱和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人工填土。深层处理以上土质,对饱和粘性土应慎重。深层处理各种土质,对饱和软粘土应慎重。深层处理各种砂土类土及部分粘性土。

(二)原理作用:对松散砂土。砂(碎石)桩主要起挤密、置换作用。在沉管法或干振法中,在成桩过程中桩管的振动作用使砂土层液化,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同时桩管的打(插)入,使周围的土层被挤(振)密。对粘性土。砂(碎石)桩主要起置换和排水作用。在沉管法或干振法中,因为桩管的沉入破坏了黏性土原始的微观结构,加上砂(碎石)填料的挤入,改善了黏性土的排水结构,同时对黏性土亦进行了部分置换,因而改善了地基的特性。

(三)施工工艺:首先清理整平施工场地,进行桩位放样。然后桩机就位,校正桩管垂直度应≤1.5%;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设置二次投料口;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启动振动锤,将桩管下到设计深度。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停止振动,立即向管内装入规定数量(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的碎石。振动拔管,拔管前先振动1分钟以后边振动边拔管,控制拔管速度,进行数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拔出。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最后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移动桩架至另一孔位,重复以上操作。

五、强夯法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在重锤夯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力加固地基的新方法。

(一)适用范围:强夯的适用范围很广,适用的土质有:各种素填土、杂填土(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粘土、黄土、湿陷性黄土等。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需要考虑其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在城市施工时还要考虑对噪音的控制问题。

(二)施工工艺:首先进行桩位放样,先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两侧纵向控制桩,再根据试验确定的夯点间距用钢尺放出每个点位,并用石灰做出明显标记。然后将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点高程。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夯坑内及周围地面高程,当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要及时将坑底整平。每夯击一次,将场地平整,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标高。按规定的间歇时间,重复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结束语:软土路基的本质就是将软土通过置换、物理处理等方式,及时排除地下水,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论文作者:闵显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浅谈路基软基处理论文_闵显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