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传统农民起义的区别论文_刘明

辛亥革命与传统农民起义的区别论文_刘明

(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 510000)

千百年来,中国只有革命这一种方式结束一个政权。只要在战场上战胜了原有统治者,和同时期的竞争对手,即可建立王朝,分封功臣,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但自从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纳入到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之中,革命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史的因素越来越重,中国的事就不是中国人自己能够完全操控的,不光是外部势力会入侵,兵会打你,资本会进入,东西会倾销,还包括思想的问题,思想制度的因素也会改变你本身的博弈格局。以太平天国为例,英法两国策划成立了上海会防局,扩充洋枪队,自己出动军队、军舰,于186年-1862年4月,多次击退李秀成部对上海的进攻就是明证。1900年6月,清政府因义和团运动发出了“宣战诏书”,在清廷对外“宣战”之后,部分清朝地方官员抵制朝廷对外开战的决定,与英美帝国主义达成协议,维持和平局面。其中以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表现最为积极。在买办官僚盛宣怀的策划下,由上海道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会商,制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各省由各省督抚保护。后来参与东南互保的清朝地方官员不断增多,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等、四川总督奎俊,都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闽浙总督许应骙签订《福建互保协定》,实际实行东南互保的省份扩大到东南地区的十余个省份。清政府对于地方督抚,一方面要求“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饷,力保疆土”,进行备战。一方面却又表示宣战是出于“万不得已之苦衷”,要求“尔沿海沿江各督抚惟当凛遵迭次谕旨,各尽其职之所当为,相机审势,竭力办理”,(附一)实际上有默许东南各省督抚“相机审势”的意味。在北京失陷后清政府正式承认了“东南互保”的合法性。这就证明了中国的事已经不在是中国人做主。这就与中国传统的朝代更替出现了本质的区别,无论唐、宋、元、明乃至更久远的秦、汉都没有受到这样多的影响,地方军阀即使拥兵自重,也只是推诿,绝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的于皇权对抗。所以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辛亥革命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传统的农民起义截然不同。

首先从革命的出发点来说,辛亥革命和传统的起义有很大的区别。传统角度来说,一般说一场革命或者是一场颠覆王朝的起义(或大乱),往往都是说这个政府的系统绷不住了,吏制腐败到一定程度了,冲突太厉害了,老百姓有活不下去的感觉,起义爆发了,不管是官内部还是民众造反,每次都会有很大的呼应,很大的破坏。民众对于统治者忍受能力和忍受模式跟现代社会不一样,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造反的后果严重,只要都一丝活路,不会轻易选择这种激烈的方式,所以才先有易子而食,后有舍得一身剐。辛亥恰恰不是这么回事,民众没有多少强烈的革命要求,为什么呢?从义和团以后,新政时期是恢复时期,吏制在不断的变好,改革是比较扎实的,虽然不彻底,但是是比较扎实的。尤其是媒体的出现,有点什么事都给你爆出来,拿法律来跟你谈的,媒体什么都可以说的,不但不封你的,而且没有新闻检查,这样的媒体出现至少有一个不完善的第四力量出现行使了监督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

还有地方自治,预备立宪,清政府是被迫玩真的,只有这样才才能团结改良派,维系自己的统治。这种情况下,官制不可能变坏,强大的制约你,有点什么事都兜出来了,还想像过去那样腐败不大可能了。所以它要变好,老百姓实际上还是不错的,过去我们研究革命,都是说不行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民变了。然而辛亥革命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对旧的制度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的思想风潮所引发的革命,是一种爱国热情的体现和爆发,于生存无关,更多的是关乎于以后怎么样有尊严的生存下去。革命派的“民报”和改良派的《新民从报》的斗争就是明证。(附三)。但是在民报宣传中页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结果,对真正的民族敌人---帝国主义轻轻放过了,我们可以在民报纸的六大宗旨中看出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幻想;5、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的联合6、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之革新事业(附四)。虽然存在种种缺陷,但正如列宁在1913年《亚洲的觉醒》所说的:“中国不是早就被成为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附五)虽然表面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较量,但更多的是爱国主义和卖国政府之间的较量)。所以说辛亥革命的出发点是爱国主义的爆发,而不是我要吃饱饭的农民起义。

从革命的领导者来看,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刘邦:地痞,黄巢:私盐贩子、朱元璋:乞丐、李自成:驿兵、无不出身低微,受教育程度不高,一身江湖习气,带头大哥,被形势所逼聚众造反啊,成为一时风云人物。反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主阶级中的反满分子,孙中山、蔡元培、张大严、陶成、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秋瑾、等等无不是家境殷实,很多一部分人出国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他们的革命愿望这么迫切?吃不饱、穿不暖的不是他们,他们是当时制度的受益者,为什么自己革自己的命?我们看一下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所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和其三民主义的主张(附六),他更多的实在为自己的理想在奋斗,他是从关怀劳动者的痛苦生活和同情被剥削者的悲惨境遇出发。响应其号召的多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群体,普通民众趋于麻木,反而实在清政府被推翻后觉得天崩地裂,我们的皇帝咋没了?

最后一点,他们所崇尚的社会体系不同。无论是刘邦、张角、黄巢、朱元璋、李自成他们都是要延续传统的封建阶级统治,建立一姓王朝,无非噱头不同,有朱元璋的与文人共治天下,有李自成的闯王来了不纳粮,本质都是封建统治,君主专制。而辛亥革命,要推翻的不只是一个王朝,他先要推翻一个神圣的人物--皇帝,要推翻一切的陈腐。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一旦天子被推翻了,还有什么陈腐是不可怀疑、不可打破的?这也就是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区别。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夜写过一篇《偶像破坏论》说道:“君主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所以说辛亥革命和传统农民起义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推翻了一个偶像,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新的篇章,虽然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从直接结果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体。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辛亥革命46页。

[2]辛亥革命25-26页。

[3]辛亥革命86页。

[4]辛亥革命86页。

[5]辛亥革命91页。

[6]辛亥革命71页。

论文作者:刘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辛亥革命与传统农民起义的区别论文_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