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_哈拉恰西·吐尔逊

哈拉恰西·吐尔逊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人民医院 8392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在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三项指标上,麻醉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麻醉后,上述三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5.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5.00%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及使用。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气管内全麻;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

在临床中,针对骨关节疾病患者,通常会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为了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有必要在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从最新临床研究进展来看,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不少学者表示两种麻醉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1]。本次一共纳入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 分析评价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治确认书,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及存在意识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43-72岁,年龄均值为(56.8±1.3)岁;疾病类型:骨关节炎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1例、髋臼骨折19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42-73岁,年龄均值为(56.9±1.2)岁;疾病类型:骨关节炎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1例、髋臼骨折19例。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两组患者均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及时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进一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手术前,对患者使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

(2)对照组患者,取L3-4旁侧,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厘米到5厘米;基于硬膜外,使用0.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5毫升,5分钟之后对麻醉结果进行分析;出现麻醉平面及排除全脊髓麻醉后,使用0.7%甲磺酸罗哌卡因10毫升到12毫升;手术中,使用杜冷丁1.5-2mg/kg,静脉注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量追加0.7%的甲磺酸罗哌卡因,1-2次,每次7毫升到10毫升;并使用丙泊酚,2-3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手术结束后,暂停使用丙泊酚。

(3)观察组患者,选择L3-4旁侧。行硬膜外麻醉,使用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5毫升,5分钟之后对麻醉结果进行分析;出现麻醉平面及排除全脊髓麻醉后,使用0.45%甲磺酸罗哌卡因3毫升到5毫升;使用2-5mg/kg的丙泊酚,静脉诱导;使用维库溴铵,0.08-0.1mg/kg,并采取7.0或者7.5号气管导管,实施气管插管操作,并接入麻醉机;在手术过程中,需做好呼吸控制,30分钟到45分钟左右追加0.04-0.05mg/kg的维库溴铵,使用1%到1.5%的异氟烷,手术前5分钟异氟烷吸入需暂停。

(4)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输注血液、晶体液以及胶体液,并做好术后镇痛处理。

1.3判定标准

比较麻醉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此外,麻醉效果分为:①优:血压降低<10%,心率波动<15%[2];②良:血压降低在10%到20%之间,心率波动为15-30%之间;③差:血压降低超过30%,心率波动>3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两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前后HR、SBP、DBP变化情况比较

在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三项指标上,麻醉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麻醉后,上述三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优3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40例患者,优11例、良19例、差10例,优良率为75.00%。在麻醉优良率上,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折等骨科疾病患者,会采取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为了确保手术顺利、有序地进行,需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本次提到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两种麻醉方法[3-4]。首先,连续硬膜外麻醉具备阻滞镇痛完全以及肌松效果好等优势,可以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在联合气管内全麻的基础上,能够麻醉手术麻醉的要求,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呼吸抑制等情况的发生,且还能够控制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从而确保手术安全、有效[5-6]。

本次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经积极麻醉后在HR、SBP、DBP三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患者;此外,在麻醉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5.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5.00%高。

综上所述: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效果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彤.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7,41(07):645-646.

[2]蓝诺,李昌,孙玉兰,孙传良,卢尚亭.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07):122-124.

[3]吴忠伯.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4):33-34.

[4]况芳祥.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7):65-66.

[5]邢相记,申家美,孟庆玲.观察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441-442.

[6]杨飞雪,何亮,徐维娟.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5):532-534.

论文作者:哈拉恰西·吐尔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连续硬膜外麻醉结合气管内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_哈拉恰西·吐尔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