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董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政研室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采用社区家庭访视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6月6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社区家庭访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访视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社区家庭方式;护理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展,我国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而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也成上升的趋势[1]。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同时也需要患者有坚定的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心。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部分在家用药治疗,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因此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家庭访视是一种社区护理服务,针对的是社区内人群与家庭的服务[2]。我们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采用了家庭访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6月~2016年6月6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疾病与精神病家族史,具有阅读能力。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60~76岁,平均年龄在(69.4±5.2)岁,疾病类型:糖尿病6例,高血压12例,慢阻肺7例,冠心病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在(69.9±4.9)岁,疾病类型:糖尿病7例,高血压11例,慢阻肺6例,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和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组间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社区护理,主要方法包括①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②对患者用药、饮食、日常生活进行指导;③教会患者进行日常自我监测。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家庭访视,①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等。②预约好家庭访视时间,做好与患者的提前沟通。③首次进行家庭访视,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和生活状态、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析患者心理情况、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并依此为依据制定后续家庭访视内容与护理干预措施。其次,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和治疗依从性,了解其近况。④访视内容:一、心理支持:在家庭访视中对患者及其家属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家庭成员交流,给予体贴和照顾;根据患者的喜好和习惯实施针对性的方法使患者心情放松,如跑步、跳舞等[3];卧床患者提供游戏、报刊等分散注意力。二、生活支持:对患者的起居进行指导,告知患者慢性病与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关系,并对患者的血糖、血压、生命体征等进行记录,嘱咐患者遵医用药、定期复查;教会患者家属皮肤、翻身护理方法。三、饮食指导: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当饮食进行纠正,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蛋糕等高糖分食物,避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讲解多进食蔬菜与水果的好处,以鱼类代替肉类。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干预3个月患者的焦虑(SAS评分)、抑郁程度(SD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SAS评分:1~100分,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SDS评分:1~100分,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满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状况比较( )

3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各种慢性病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下,由于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给予患者更好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访视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便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用药情况和生活状况等,这为对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指导提供依据[3];同时通过家庭访视将护理工作扩展到患者家属及家庭中,可全面的实施护理干预;同时也能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如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皮肤按摩,静脉输液,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换药等;开发患者的机体功能,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自我监测能力;加上良好的心理咨询与卫生宣教科能够让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访视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宁艳花,何生兰,刘国莲.银川市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家庭访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1):122-124.

[2]李新辉,杜文娟,毛晓润,等.基于标准化护理语言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523-523.

[3]刘冬梅,杜茜倩,李胜玲,等.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及家庭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3(1):77-80.

[4]肖瑜,吴显和.社区家庭访视对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6):142-144.

论文作者:董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董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