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具象化论文_黄凯

论述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具象化论文_黄凯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5

摘要: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必须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绿色建筑的设计措施,才能确保我国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是就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具象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生态城市设计;体系;策略;生态环境

1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1.1建筑朝向及布局选择的合理性

根据地区太阳高度、角度的不同以及城市不同季节风向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的布置建筑的朝向,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节能效率的提升。而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现,则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严格的按照节能环保的要求控制建筑的深度,确保建筑采光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达到降低夏季室内照明设施使用频率的目的;其次,加大夏季自然风应用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建筑遮阳设施,从而达到降低建筑空调使用频率的目的。同时设置冬季阻止和减弱季风的相关设施,以达到降低暖通设备使用频率的目的;最后,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采取高低搭配的建筑设计格局,不仅促进了低层建筑通风性能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总之,必须严格的按照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控制建筑设计的进深,确保建筑开窗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高低错落的建筑结构布局,才能最大限度的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具象化技术体现出来。

1.2优化建筑构造设计

为了确保建筑构造的进一步优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必须确保建筑构造冬季保温效率的提升,而这一点必须在建筑的构造上予以充分的重视。比如,建筑的外墙可以采取双层保温或者屋顶铺设保温材料的方式。此外,不论是在设计住宅还是公共建筑时,一般都会使用面积相对较大的玻璃窗,而玻璃窗作为一种传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也是整个建筑保温最薄弱的部分。所以应该大力的推广多层空腔窗应用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建筑冬季热量的损耗。而采取在玻璃外层涂抹低辐射膜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发射夏季太阳的辐射;其次,在建筑构造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再生材料,才能实现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1.3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建筑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首先,自动遮阳系统的构建。外墙面遮阳设施的设置,不仅可以根据太阳角度的不同自动变化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遮阳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夏季空调使用所消耗的能源;其次,建立完善的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充分利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室环境,从而达到调节室内环境的目的。

1.4复合型能源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复合型能源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而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低热能等可循环再生能源。而这些再生能源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能源危机发生的几率,同时也降低了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而产生的碳、热量等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改善地球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

2.1空间形态要素与城市设计策略的紧密融合

就目前城市空间形态组成的现状而言,城市的设计结构、开发强度、空间开放以及建筑形态等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绿色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生态环境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和谐共存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在确保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城市绿色规划设计功能的顺利实现。在深入分析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空间增长计划,才能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效率的不断提升。由于城市中心地区土地的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将土地混合利用的理念与绿色城市发展的理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减速强度的提升,在大力推广多功能集约化土地开发的基础上,流出足够的绿地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缓冲带,才能确保绿色城市发展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2生态环境要素与城市设计策略的紧密融合

在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城市整体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后发现,气候、土地、绿色植被、水体等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在这其中气候作为生态环境的基础,对土地、植被、水体的构成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土地则作为植被和水体的空间载体,为植被和水体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同时植被和水体净化时所具有的涵养功能又对气候和土地要素的产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深入的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气候、土地、植被、水体等各种生态要素组成的特点以及其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城市生态环境设计策略。

在绿色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气候要素主要指的是风、热、声、降水、空气等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绿色城市生态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局地气候为依据,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因素对城市设计规划所产生的影响,才能设计出适合城市发展的建筑设计规划。而土地要素则主要指的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所承载的建设活动的内容和数量。因此在选择建设用地时,必须将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数据作为选择和使用土地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详细的计算土地的承载力和水文地质条件,在确保城市生态绿地建设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界限。只有严格的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进行建设用地类型和开发强度的确定,同时加大土地兼容性的分析,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设用地复合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城市规划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不同,所以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建设用地的地形特点,大力的推广紧凑集中街区建设用地的布局,科学合理的进行地面、地下空间的开发。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土地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自然植被和水体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时,必须将生态环境的稳定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严格的按照生态学原理的要求,加大自然植被和水体的保护,尽量避免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出现,同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严格的绿色城市发展框架,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束语

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基础,在城市发展规划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了,必须将生态、文化、美学、人本等内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发展规划。而这也是绿色文明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因从,生态城市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借鉴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优秀方式,将生态环境要素与空间形态要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才能在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效能的进一步提高,最终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峤,曾坚,臧鑫宇.高密度城区开放空间的生态防灾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221-227.

[2]赖军.敬天惜物,取法自然——墨臣的绿色建筑实践[J].建筑技艺,2013(2):76-85.

[3]杨辉,张晓容.空间视角下低碳城市规划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思考[J].华中建筑,2016(6):36-40.

[4]孙旭东.智慧与生态相融的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以徐州市西部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5):97-104.

论文作者:黄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论述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具象化论文_黄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