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效果论文_付艳

付艳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动脉留置针穿刺患儿的外周动脉,使留置针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压管道和压力监测仪进行连接,监测患儿动脉压力与波形情况,将数据与患儿的同肢体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对比两者血压数据的差异。结果:有创动脉血压值比无创动脉血压值要高4~21mmHg,有创动脉血压与无创动脉血压的变化基本同步,两者监测数据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比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可以连续、动态、实时监测血压,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239-02

多器官功能障碍,又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2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1]。采取有效的监测与治疗对于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临床监测血压,通常是使用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只能间断地对患儿血压进行监测;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通过动脉置管动态地监测血压。本文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症状符合以下条件:(1)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后;(2)同时或相机出现两个及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3)患儿自愿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1.2)岁,疾病种类为感染性休克18例,重型颅脑外伤12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0例。

1.2 方法

全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期间,均实施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与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也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主要选择足背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容易操作的动脉进行穿刺[2]。使用BD动脉留置针穿刺患儿动脉后再连接有源传感器至监护仪,使用3M敷料固定穿刺管及肝素生理盐水抗凝,其中肝素浓度:0.5 U/ml,速度:2ml/h,接导管持续泵入。

1.3 操作方式

选取患儿的外周动脉进行刺穿,如果是桡动脉需先检查患儿手部尺桡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进行常规消毒后摸清患儿动脉走向后与穿刺点呈30~50度角进针,看到针尾有血液涌出,放入穿刺管内。完成穿刺后连接换能器、冲洗装置,连接调零后的多功能监护仪进行连续测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及动脉波形变化。动脉穿刺管持续留置3~7天,监测过程中同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与血乳酸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0.05表示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全组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中有28例选择桡动脉,2例选择肱动脉,5例选择足背动脉,5例选择股动脉。全组患儿中发生管道堵塞5例,脱管2例,未出现栓塞、感染、肢体肿胀等并发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可连续、动态显示血压变化数值、动脉压力波形变动,监测到的压力数值和穿刺点有关,表现为离心脏越近穿刺点,其收缩压越低,而舒张压越高。比较有创动脉血压数值与无创动脉血压数值情况,两者同步基本同步变化。其中:有创动脉血压的收缩压高于无创动脉血压的收缩压,而有创动脉血压的舒张压则接近或低于无创动脉血压的舒张压,具体见表1。

在全组40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出现休克症状,根据所监测到的血压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具体见表2。另外,其中有20例液体复苏的患儿,根据尿量、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评估液体复苏效果,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

3.讨论

多器官功能障碍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患儿机体内部环境失衡,目前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是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后较常见的致死原因。动脉血压监测常用的临床监测手段,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种方式。无创主要通过袖带听诊、振荡控制描记器来进行血压监测,操作简单,但监测时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确保数值的准确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可连续、动态显示血压变化数值、动脉压力波形变动,并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情况判断患儿的心脏功能,对休克、血管痉挛的患儿有着针对性效果[3]。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因此,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诊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莫振,王磊,葛绍侠.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2013,01:101-103.

[2]赵鹏飞,付小萌,王超,王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及评分系统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08:630-636.

[3]李荣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186-188.

论文作者:付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效果论文_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