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忧患意识为特点的爱国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的统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人别有用心地鼓吹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已经过时,宣称既然爱国的前提已经都不存在,那爱国主义也就没有再提倡的必要。现实中有一部分学生受到这些不当言论的误导,以为讲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中国向西方趋同化、一体化,没有必要再提倡爱国主义。这些问题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开展提出了挑战,也使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变得更加迫切。 一、错觉:国家理论已过时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对日常生活的长驱直入,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国际主义、世界主义的说法更符合潮流,国家和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与全球化的大趋势格格不入。这类看起来似乎很合潮流的提法,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下面首先从理论上回应这一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仍然适用。 全球经济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虽然“地球村”的提法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有了,人们幻想出很多对于世界一体的“地球村”想象。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国家间的疆域仿佛消失了,世界好像成了没有疆域限制的“地球村”。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形成国家的因素并没有消失。马克思认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二重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在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规则仍然需要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进行制定和修改,经济空间、经济利益的区分仍然鲜明地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 事实上,当我们讨论全球经济时,我们不可能是在谈论一个抽象的全球经济,而是由各个民族经济的实体所共同构成的全球经济,是通过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经济所展现出来的、具体的全球经济,同时,也是需要依靠民族经济和民族国家的力量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全球经济。不仅经济活动离不开民族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更是以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为前提,否则就无法有效实施。当然,面对全球化、跨国资本和一些跨国、跨地域社会组织、政治组织的挑战,民族国家正在被重新想象和重新设计,民族国家的功能发生了一些改变,既制定国家政策也开始执行超国家机构制定的政策,但制定后者的目的是为前者服务。 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存在阶级。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告诉我们,作为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其消亡是以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消灭为前提的。马克思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特殊产物,所以它也会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消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①这种全球化不仅把人类社会带入“世界历史”的新阶段,更为最终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提供了超民族边界的基础。但是,对于国家的消亡,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将之表达为“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才会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②换言之,只要阶级差别仍然存在,国家就会继续存在。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明确地将国家的职能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并将社会职能视为政治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③ 就目前的现实来看,显然马克思当年的分析仍然适用于今天,现代国家仍然存在着阶级以及阶级对立。如曾经发生在阿根廷因为推行新自由主义导致国内巨大贫富差距的那场骚乱,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其实质正是典型的“无产者”问题,财富集中在少数富有阶层手里。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某种程度上就是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借助于资本和科技力量支撑的无情扩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仍然是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对立形式,其扩张的不平衡性质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资本继续其一贯的剥削特征,国际间资本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和扩大化。经济全球化不但尚没有能力促进各国内部阶级之间关系的缓和,反而导致一些国家和社会之间以及国内产生社会和政治的进一步分裂,这种分裂实际上就是阶级和阶级之间对立的表现。 无论是福利国家的出现,还是中产阶级的提法,或者其他各种新的名称、概念,从根本上讲都没有离开马克思对阶级的分析范畴,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也必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继续存在下去。所谓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已经过时了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二、错位:全球化等同于一体化 全球化时代国家仍将继续存在,在现实的全球化过程中,爱国主义并不会因为全球化而面临被遗弃的命运。全球化更多的是表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依赖在加强,但因为国家界限、国家利益的区分和存在,这一趋势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体化的程度。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导致经济利益的一体化,也不可能产生政治的一体化,更不可能形成文化的一体化,反而让各国逐步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更加强调突出本土特色,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全球化不等于经济一体化。所谓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已经过时,是西方国家兜售的一种新国家观,它打着“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幌子,主张既然爱国的前提已不复存在,爱国主义也就没有提倡的必要,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在全世界推行经济自由主义,以维护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生产出来的文化和商品符号,对许多国家来说并不陌生,它们经由全球化浪潮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这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全球化虽然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但从根本上来讲,经济全球化不等于经济利益的一体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个民族国家仍然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仍然需要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维护各个国家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在增强,生产要素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也在加强,我们看到了好像是全球统一市场在逐步形成;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具有极强的全球流动性,形成跨国资本,很大程度上掌控着全球的生产、贸易和金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发达国家由于在资本、科技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领先地位,它们主导制定全球化过程中的各种规则和条款,在加剧的国际竞争之中,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及其民族工业都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冲击。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利益更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正使它们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即使对于一些没有直接处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而言,其挑战和危机以及国际间经济利益的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按照现有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各国经济利益的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带来经济的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的一体化。国家是政治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各民族国家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主动地放弃自己国家的主权,反而是在不断地进行强化,避免受到他国的侵犯。而且,由于政治不仅与经济密切相关,更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问题及宗教信仰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能出现大家认可的、超国家的主权能够取代当今世界公认的国家主权。欧盟虽然由于欧洲从古至今较为相近的文化传统和长期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国联盟,但这也只是区域间的联盟,而且更多的还是经济领域的联盟,而非政治领域的联盟。并且因为每个成员国注重自身主权而导致欧盟的运作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因此,我们说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文化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也不可能导致文化的一体化。即使是在很多文化产品的制作、生产和消费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全球化阶段,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外合作时,只有尊重和融入当地的文化,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同样,只有真正代表了自己国家文化传统又融合了现代观念的产品,才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也更能够代表自己国家的形象。因此,很多国家都在经历了最初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产品的忽视,到现在的努力塑造、强化本土文化及其产品、形象,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并以此对抗代表全球化的美国文化的入侵。 迪斯尼在法国的惨淡经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法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并视传统为珍宝的国度,在保持本土文化民族性的问题上具有高度的自觉。部分民众排斥那些没有进行本土化的外来文化,甚至有人认为米老鼠污染了法国文化,再加上管理问题、欧洲休闲度假习惯等各种问题综合在一起,导致了法国迪斯尼乐园的亏损,无论是游园人数还是消费购物,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作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深受美国文化影响,在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提出了文化主权的概念,意识到抵制和摆脱美国流行文化对其文化影响、渗透的重要性,制定了相应政策扶持和保护本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误判:爱国主义教育式微 面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经济全球化浪潮背道而驰的指责与挑战,忧患意识教育需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以他山之石作为警示,唤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和历史担当。事实上,从很多国家的发展现实都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主动地放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恰恰相反,很多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处处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倡导经济全球化的美国,其本身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公立学校的中小学生,一般都要求背诵效忠誓词,誓词是这样说的:“我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代表的共和国,一个国家在上帝之下不可分割,全民拥有,自由公正。”誓词还被印在杯子、钱包等各种生活用品的上面以达到随时提醒的目的。而且每一个申请加入美国籍的人,他们也都要发誓,宣告完全放弃以前自己所属的国家,并且要宣誓真诚地效忠于美国。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谓无孔不入,以美国是个“大熔炉”的理念对这个移民大国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前面提到的效忠誓词对美国精神的灌输,还有象征着美国的国旗随处可见,以开国元勋、美国总统、国家英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广场比比皆是。拉什莫尔山上,四位美国总统的硕大雕像,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遥遥相对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以及二战、越战纪念广场等场所,还有国旗日、独立日、老兵纪念日等活动,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着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另外,除了我们熟悉的很多好莱坞影片、美剧中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捍卫国家利益之外,就连广告都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2013年美国的全国橄榄球联赛“超级碗”赛事期间,Jeep汽车为该赛事专门所设计的大量融入国家、英雄形象的广告就是一个典型。 韩国,打上本土文化烙印的爱国主义教育。说到韩国,提起爱国主义,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很多韩国主妇纷纷主动地捐献黄金首饰,将家里的美元兑换成韩元,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另外,韩国汽车、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韩国人对本土产业的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韩国是国产汽车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电子产品也是如此。韩国还有一个特色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执着热爱,许多韩剧都深深打上了韩国本土文化的烙印。韩国政府也借助韩剧、电影等大众文化形式有意识地向世界展示韩国文化,培养韩国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身土不二”这个最初是维护韩国农民利益,倡导食用本土农产品的提法,进而凝结为一种韩国民族精神。从韩国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情结,扩展到对故土、对祖国的自豪感。 俄罗斯,重拾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重视对俄罗斯人特别是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很多场合专门就这个问题发表讲话。普京提出,俄罗斯应该在牢固的基础上构筑自己的未来,这个基础就是爱国主义。以此为基础,俄罗斯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领袖,重新评价前苏联取得的成就,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俄罗斯现代史特别是前苏联历史进行了重新评价。从2001年起,俄罗斯联邦政府每五年颁布一部《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迄今已经出了三部。“国家纲要”重新界定和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内涵、目标,以及实施体制机制、评估等问题,希望以此重燃民众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重拾俄罗斯曾经拥有的爱国主义传统。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因为主权、利益的差异而更加明晰彼此的界限,每个国家都在加强适合本国的、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面临着极其复杂、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更加需要充满忧患意识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3页。标签:爱国主义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