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意识必须到位_反腐论文

反腐败意识必须到位_反腐论文

反腐败,认识须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反腐败,我觉得目前仍需要解决一些认识问题,这里就此谈点看法。

一、回顾历史,知其难度

建党初期,我党就吸取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注意反腐败。1926年8月4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腐化分子的通告》。《通告》中说:“在这个革命高潮仍然高涨的时候,许多投机腐败的坏分子,均跑到革命队伍中来”;“若是容留这些分子在内,必会使他的党陷入腐化”。1927年5月党建立了防止和反对腐败的专门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之后,苏区各地也设立了监察机构。1933年3月15日,党中央发布《训令》,在中央苏区开展反贪污浪费斗争,而翌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时,共查处了贪污和官僚主义者40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党内成份较为复杂,党的周围存在着国民党腐败诱惑的因素,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因之而有了滋长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为此,1937年11月,毛泽东告诫全党:要防止“国民党对于共产党干部所实施的升官发财、酒红逸乐的引诱”;《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反贪污条款;淮北苏皖边区制发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1942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主题虽不是反腐败,但是通过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等文件,对防止和反对腐败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针对此前此后党员队伍在迅速壮大中,审查不够严,手续不够全,有许多投机分子乘机混入,以及一些本质较好的党员也因缺乏严格的教育而出现腐化堕落、贪污自肥等问题,中央决定开展整党运动,通过“三查”(查阶级、查组织、查作风),查出一批坏分子,逮捕了一批有罪者。在中国革命彻底胜利的前夜,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的英明预见,对防止和反对腐败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国初的五十年代,基本上年年搞整风,“从严治党”在那时决不是一句空话。1950年全党进行整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居功骄傲情绪、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结合整风开展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就是直接的党内反腐败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中央下决心杀了腐化变质、贪污巨额赈灾款粮的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赢得了民心。接着在1951年至1954年又进行了整党,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这两次整风整党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和指导思想都是正确的,因而比较成功。之后,又开展了1957、1959、1963—1964(“四清”)三次整党整风运动,但由于发生了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偏差,在斗争实践中犯了扩大化错误,伤害了许多不应该伤害的人,因而产生了一定的副效应。特别是顺着这种极“左”思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被彻底破坏,从而留下了腐败滋长和蔓延的后遗症;以致粉碎“四人帮”之后进行了1983—1987年的三年半整党,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没能从根本上使腐败问题得到治理,反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终于在整党结束后不久的1989年导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事件。

平息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之后,可以说进入了全面性的、主题明确的反腐败阶段。198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近期内做进一步整顿清理公司、坚决制止高级干部子女经商、严格限制使用进口小汽车、严格禁止请客送礼等七件群众关心的事;同年8月15日,高法高检机关联合发布了两院《通告》;1993年8月,中纪委召开二次全会,对反腐败斗争重新做了部署,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没能尽如人意,不少地方、部门的腐败现象仍在升级,党内外不少有知之士心急如焚,呼声日高,党面临着腐败现象的严重威胁!

二、总结过去,重取教训

自建党以来,党在反腐败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笔者以为其经验主要有:

——建党之初就有反腐败意识,因而能避免走更多的弯路,并取信于民,使党的队伍本身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以预防为主,取得反腐败的主动权,如抗战初期和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全党发出的警告。

——通过学习马列理论、研究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以至国际共运史、改造世界观来增强党员干部对腐败现象的政治免疫力,如延安整风时期和50年代的学习运动。

——相信和依靠群众,如“三反”中发动和教育群众,揭露和打击腐败现象。

——党的领袖和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如在60年代的困难时期,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生活极其节俭,同全国人民一道共渡难关。

——重视反腐败的法制建设,把制度作为根本性的保证来对待,如党内民主集中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党内生活会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政治保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抓大案要案,即抓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举足轻重、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腐败案件,以此教育党员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等等。

总结经验固然重要,但从今后的工作着眼,更要注重教训方面。战争年代及50年代和60年代初反腐败的教训,主要集中在“人治”方面,总体上讲尚缺乏较强的法制意识;1957年第三次整党整风及“文革”的教训,主要是以极“左”的思想和方法来反腐败,结果得不偿失。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败的教训,我以为主要有如下三条:

(一)忽视教育。拨乱反正以来,一些领导同志片面吸取“文革”中“空头政治”的教训,从而走到不讲大道理、不组织学习、不搞思想教育的极端。这样,在无形中我党多年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被否定,艰苦奋斗精神、改造世界观为不少人避而不谈,“为人民服务”及共产主义理想一时间销声匿迹。这就必然导致许多人陷入思想空虚,信仰失落,精神颓废,“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和以权谋私的泥坑。

(二)缺乏预防。在实行改革开放、“双轨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并存、承包制、厂长负责制、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市场经济等政策时,几乎都没能令出法随,将监督、防范、制约、惩罚措施同时出台。诚然,我们不能要求一种政策实行之前就制定出完善的防范细则,但吸取我党历史上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仅就当时的认识水平,完全能够提出一些粗线条的防范措施,只是我们基本上忽略了这步工作。这就使得不少执行者只知“兴利”,不知“祛弊”;只管“致富”,不顾是否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只管厂长有权支配法定的“活动经费”,而不论其所用是否妥当;只管“承包”,不管是否已变成了实际上的“个人占有制”。待滞后的防范性法规条文出台后,问题已经一大堆而难以收拾了。由于反腐败工作中缺乏科学的超前性预见,还造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三)忽视依靠群众。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一些领导同志把“依靠群众”同“文革”、“四清”之类的“群众运动”混为一谈。这样,对群众只希望其关心经济利益,去搞个人致富,不要其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不是说这些做法统统错误,而是说指导思想上有片面性。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年正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抛却了群众,进而脱离了群众,腐败现象缺乏了“雪亮眼睛”的监视,才发展成如今近乎积重难返的地步。

三、信心问题,尤为可虑

目前的腐败现象是很严重的,其严重性主要表现在:

(一)内函上的普遍性。腐败现象都是不正之风,但不正之风不一定是腐败现象。然而在这些年,几乎所有的不正之风都发展升级成了腐败现象:任人唯亲等用人不正之风发展成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用人腐败现象;请客送礼等经济往来的不正之风发展成为“官倒”、“官商”、“吃回扣”的经济腐败现象;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发展成为争相出国、争相公款旅游、乱购进口小汽车、坐豪华车、吃黄金宴等工作上的腐败现象;公款娱乐的不正之风发展成为嫖娼、豪赌的生活上的腐败现象;等等。

(二)腐败主体的广泛性。腐败的主体已不是个别人,而是一批人,数层人,从基层的乡级干部到高层的省部级干部都有,而且已查处的比之实际上存在的只是极少数;不光是党政机关有,工厂、学校,金融、商业、各类执法部门、文化领域以至军队,腐败者无处不有;而不少腐败行为还是集团性作案,一个领导班子都受贿,一个单位的人都参与私分公款,一件工程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都吃回扣,等等。

(三)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不少人对反腐败失去信心。不少人认为腐败已成趋势,好多“大腐败”还在台上,因而对吃吃喝喝、行贿送礼等“小腐败”司空见惯,麻木不仁,见怪不怪,“老鼠过街,无人喊打”,对所宣传的好人典型感到怀疑或不解,对正面教育的话充耳不闻,对表扬、表彰无动于衷,对评比、检查漠然处之。因为人们看到,这些年来,不正之风越刹越多,管住了明的,生出了暗的,真可谓层出不穷。1982年时,腐败问题就“远比1952年‘三反’时严重”(见1982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犯罪活动的决定》)。1983年查处党员干部违纪建私房,1984年整顿乱建公司,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刹六股不正之风(乱购小汽车风、出国风、公款旅游风、请客送礼风、领导干部子女经商办企业风、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工资以外收入风),1989年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制止高干子女经商、严禁请客送礼、严控领导干部出国(即“七件事”),1993年严禁接受和赠送礼金及有价证券,1995年又增刹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学汽车驾驶等不正之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边刹边犯,因而使许多人对反腐败失去了信心。

四、求真务实,莫避尖刻

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为了全局的稳定,我们不能把腐败问题说得过于严重,但是,也不能过高地估计这些年反腐败的成绩。我认为,要深入反腐败,还应解决某些认识问题。

(一)持久战,但不能旷日持久。反腐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但不能因长期性就使斗争的实践陷入马拉松状态。而应当抓住当前群众特别关注的一两个热点问题,分领域,分部门,搞责任制,逐个解决。在战略上要打持久战,但在战术上要集中兵力,打速决战、歼灭战。这才能使人民群众看到党一鼓作气、每战必胜的气魄,从而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二)承认共性就等于认可腐败。近年来的理论界有一种似乎回避矛盾的说法,认为腐败是世界共性,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被腐败现象所困扰,还说资产阶级政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也没有彻底解决腐败问题。这些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中国的腐败现象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符合世界共性,不值得大惊小怪。这种说法抹杀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认为中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同属于和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腐败现象一样的“世界共性”。这样的话,我们的反腐败斗争还有胜利的希望吗?

(三)思想政治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德者,国家之基也。”政治是以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心的方向性、统帅性因素,思想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东西,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是重要的保障。战争年代的军事工作,和平年代的建设工作,都应以思想政治为其灵魂,为其生命线。思想政治建设有其特定的内函,它包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关心集体、爱护国家、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等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年流行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说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反过来把政治的主要以至全部内容归结为发展经济,甚至只剩下赤裸裸的效益、挣钱、发财,这委实是一种概念游戏。承认这种逻辑就必然削弱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进而使腐败现象泛滥成灾。遗憾的是,我们在客观上偏偏自觉不自觉地走了这样的路子。近来,中央领导同志重申重提改造世界观,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这不啻为一帖清醒剂,全党应对此给以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

标签:;  ;  

反腐败意识必须到位_反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