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心内科 江苏南京 210044)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时间内来我院治疗的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与新活素组(40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医师对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结果: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t值=1.3212,2.6613,3.5123,2.6212,3.1325,4.6023,P<0.05)。结论: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新活素;急诊PCI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5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一般较为危重,一旦发作便需要采取及时地治疗,因此很多患者往往在第一时间送往急诊科进行急救,急诊急救时往往给予患者常规抢救治疗,同时有些医师还会给予患者急诊PCI术进行治疗,但是采取PCI术治疗后往往会产生急性前壁ST段抬高的情况[1]。本院研究与分析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时间内来我院治疗的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与新活素组(40例)。在常规治疗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有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59.12±10.14)岁;在新活素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有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19~75岁,平均年龄为(59.29±10.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家族史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经过我院医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取最为合适的药物来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新活素组:我院医师对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新活素(苏州苏兰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53)进行治疗。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同常规治疗组完全一致,而新活素的药物剂量为1.5g/kg,需要在1~2min内进行匀速静脉滴注进行治疗,随后使用维持剂量0.01g/(kg·min)来进行持续静脉泵入,持续静脉滴注72h[2]。
1.3 评判标准
由我院的医师对两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进行监测与观察,同时进行详细地记录且存档。其中急性左心衰的评判标准为心功能≥Killip 3级。
1.4 统计学科学处理
患者的主治医师将两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记录于统计学软件SPSS 21.0中,其中患者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取(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采取(n,%)进行表示,如果科学处理后的结果显示P<0.05,即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
在常规治疗组的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急性左心衰的情况,发生率为22.5%,而在新活素组的4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急性左心衰的情况,发生率为10.0%,故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1.3212,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t值=2.6613,3.5123,2.6212,3.1325,4.6023,P<0.05)。具体的情况见附表。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是缺血心肌的早期再灌注,但是根据大量文献显示[3],对于患者采取再灌注治疗还会引起患者的心肌损伤。如果人们的心肌长时间处于一种缺血的状态便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4]。在人们机体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其机体内的内皮细胞会受到一定刺激而释放ET-1,该物质具有缩血管的功效,发挥作用后便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出现增殖,进而加重患者的血管以及心室的纤维化,在这个过程中,该物质还会参与B 型尿钠肽的合成与释放,该物质具有维持血压动态平衡、扩张血管以及促进排尿等功效[5]。而新活素便是一种由基因技术制成的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同B 型尿钠肽相似,可以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该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t值=1.3212,2.6613,3.5123,2.6212,3.1325,4.6023,P<0.05)。故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郝清卿.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效果[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4).
[2]陆锐,张文超,李欣,等.rhBNP治疗高龄女性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73-674.
[3]马小宁,康志敏,胡晓宁,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7):829-831.
[4]王元明,郭润民,李建国.rh-BN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12):1340-1341.
[5]于淑芝.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8):903-904.
[6]丰树堂.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J].中国实用医刊,2016,11(1):22-23.
论文作者:杨宏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常规论文; 心衰论文; 急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数据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