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的欧美“跨大西洋联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美论文,联盟论文,跨大西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5年起,欧美把建立新的“跨大西洋联盟”正式提上日程,这表明欧美关系在颠簸之中正经历一次较深层次的调整。去年6月,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提出21世纪美欧合作日程;7月, 欧盟提出对美关系战略文件;12月3日, 美总统克林顿同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马德里会晤,共同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和包括100多个项目的《美欧共同行动计划》。 这两项协议的签署被西方舆论称为冷战结束后欧美之间调整和密切相互关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跨世纪”和“跨大西洋”的“两跨里程碑”。它们超越了1990年的《欧共体与美国关系宣言》,基本确定了面向新世纪的欧美关系新框架。但新的“跨大西洋联盟”远未定型,欧美关系仍将在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双方矛盾的发展过程中继续调整。
一
从目前正在构筑的“跨大西洋联盟”基本架构来看,欧美关系已开始摆脱冷战时期以安全和防务为主要纽带的传统模式,进入一种面向全球的政治—安全—经济全方位合作模式之中:
(一)合作领域正从政治与安全向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拓展,政治、安全与经济合作将成为“跨大西洋联盟”的三大支柱。与以往欧美关系的调整重点不同,此次,双方关系调整在强调政治和安全合作的同时,也涵盖了经济、科技和文化上的交流问题,并更突出双边经济领域的合作。《跨大西洋新纲要》明确阐述道:“我们的经济联系,加强了我们的安全和促进了我们的繁荣”,强调欧美“将加强人民间的贸易、社会、文化、科技和教育的联系”。
在政治上,欧美表示将共同维护西方价值观念和政治模式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促进中东欧、俄罗斯、乌克兰和其它新独立国家的民主和经济改革”;协调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对“侵犯人权的国家”提出“联合倡议”。
在安全上,欧美准备建立一个新的欧洲防务体系,“北约组织、欧洲联盟、西欧联盟、欧洲防务与合作组织和欧洲委员会将在其中起到补充作用,并又相互得到加强”;欧美将继续推动北约的东扩和欧盟的扩大,并建立北约同俄罗斯及乌克兰的防务联系。
在经济上,欧美将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双方承诺将减少或逐步取消相互间的某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跨大西洋新市场,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就业和劳工问题。
(二)合作目标从欧洲事务扩展到世界性问题,欧美寻求共同解决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跨大西洋新纲要》设定的欧美合作四个目标中有三项直接关系到全球性问题,即(1)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民主和发展。(2)迎接世界挑战。共同打击国际犯罪、 毒品交易和恐怖活动;关注避难者和移民的需求;积极保护环境和同疾病作斗争。(3 )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更加密切经济关系,共同努力加强多边贸易。欧美在探索建立新“跨大西洋联盟”的同时,并未限制双方在新联盟以外地区的拓展、合作和竞争。欧盟在与美国加强合作的同时,正不断加大对亚太、北非和中东欧的渗透力度。这表明,冷战时以对付共同敌人的单项目标为战略基础的跨大西洋联盟已转变为面向全球的外向型体系。
(三)合作方式也从应付危机的“磋商”转入以防范危机为主的“更直接合作”。与1990年《跨大西洋宣言》不同,此次欧美关系调整更加强调“一起采取共同行动”。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塔尔诺夫认为“这个计划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欧盟、美国以及欧盟主席不仅承诺今后要进行磋商,而且承诺要采取空前程度的联合行动。”〔1 〕依据欧美《跨大西洋新纲要》和《共同行动计划》,欧美将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充分的合作”。而这些合作在继续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更着眼于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或为今后欧美关系的发展方向提出研究规划。在经贸领域,一些欧盟国家主张,应设立贸易冲突的早期预警系统。因为欧美领导人都认为,他们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同过去相比有本质的区别,这需要他们在战略上作出有别于以前的反应。将重点更多地放在防止冲突和控制危机上。〔2〕克林顿称, 美欧已有了协商关系,“现在我们要付诸行动了”。〔3〕
二
欧美双方急于调整关系,构筑新的“跨大西洋联盟”,是在国际形势变化下欧美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一)以北约为纽带的欧美联盟出现目标危机,欧美矛盾全面上升,跨大西洋关系亟待更新。冷战结束后,欧美所面临的来自苏联的共同威胁消失,原有的欧美联盟关系凝聚力迅速下降。而欧盟的建立与扩大又使欧美力量对比进一步接近。欧美正朝战略上的竞争对手转化。美国仍欲维持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而欧盟则谋求与美国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在欧洲事务中争得更大的发言权。欧美在政治、安全和经贸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加剧。双方在波黑、北约改组和双边贸易等问题上分歧增大,争吵不断。冷战时建立的欧美同盟关系因失去共同战略目标而陷入濒临瓦解的困难境地。“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北约作为维系这种关系的唯一机构已不再够用,未来的美欧关系必须得到进一步发展。”〔4〕
(二)欧美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其彼此间的矛盾与冲突削弱了欧美应付新形势下危机与挑战的能力。冷战虽已结束,但欧洲乃至世界局势仍然动荡不安。俄罗斯政局不稳,发展前景还有很大变数;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后,冲突各方矛盾仍在,重建工作十分艰巨;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活动、环境恶化、艾滋病蔓延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强烈冲击着欧美在国际经贸中独统天下的局面。欧美竞相实施对亚太的新战略,却使已相当发达的跨大西洋经贸联系受到冷落。于是欧美的安全与经济利益尽管受到威胁,但由于双方分歧增多,在许多问题上不仅难以联手行动,甚至还互相拆台,因而使得欧美在许多挑战面前软弱无力,难以应付。
(三)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抬头,欧盟内部民族主义色彩趋浓,双方不信任感增强。共和党控制美国国会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抬头,欧洲中心意识日趋淡薄。在向波黑派兵、与欧盟贸易争端等问题上,国会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对欧盟设置贸易壁垒,使欧盟国家深感不安。而欧盟国家内部的“欧洲人主导欧洲事务”的主张日受欢迎。不少国家对美国在波黑和北约秘书长人选等问题上的独裁作风甚是不满。欧美双方相互不信任感增强,疑虑增多。
(四)欧美在许多问题上仍难以彻底摆脱对方,双方都有加强协调,重建新型跨大西洋关系的需求。在政治上,美国仍须得到与其有共同价值观念的欧盟国家支持,才能在全球继续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维持其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维护西方社会在全球中的主导地位。
在安全上,西欧盟国承担了80%的北约防务,美军驻欧人数已减至三分之一。西欧虽欲发展独立防务,但波黑内战使欧盟认识到自身防卫能力的脆弱性,而主张仍需在北约范围内拉住美国,共保欧洲安全;美国则希望在保持自身主导地位的同时,有限度地支持西欧加强防务能力,减少自己对欧洲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与负担。在经济上,欧美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来往极为密切。欧美贸易摩擦对以振兴美国经济为己重任的克林顿政府和正努力加速一体化建设的欧盟国家产生的消极影响极大。同时,欧美许多大跨国公司也不断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取消大西洋两岸间的贸易壁垒。
因此,欧美矛盾的发展反而促进大西洋两岸的协调,但在协调过程中,矛盾又将会有新的发展。
三
欧美虽正在加紧构筑面向21世纪的“跨大西洋联盟”,但双方业已存在的各类矛盾并未彻底解决,新型欧美关系的重塑过程将是缓慢而艰难的。
(一)美欧对各自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地位的考虑有战略性的根本分歧,调和是暂时的,矛盾是持久的。美国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继续维护其在全球的“一超”地位,反对任何一方与它平分天下,而欧盟对未来的战略目标设定是充当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中的一极。美国想借调整欧美关系,将自己的大西洋主义注入西欧联合进程,以冲淡欧盟的“欧洲个性”;欧盟则想通过建立“跨大西洋共同体”,同美国实现新的合作平衡,与美建立一种分享领导权的平等伙伴关系。双方的总体战略目标相互抵触,无法从根本上调和。当欧盟在实力上与美国有较大差距时,这一矛盾可以被掩盖,一旦欧盟的实力地位接近美国后,双方的战略目标就会发生严重的冲突。欧洲人对此有较清醒的认识,他们现在只得痛苦地承认,“至少欧洲的时刻暂时没有来到”。〔5 〕今后的危险恰恰在于“欧洲的时刻”到来之后,欧美该如何协调双方的关系。
(二)《跨大西洋新纲要》回避了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欧美经贸难点问题,欧美间的经济协调程度有限。1995年的《新纲要》对“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避而不谈,对双方长期争执的货币、农业和钢铁等问题也未提出解决办法。特别是欧盟内部仍有包括法国和西班牙在内的9个国家目前仍反对建立自由贸易区,它们担心欧美间围绕农产品和影视产品的贸易战会再次发生,从而损害欧洲国家的经济利益。
正因为在经济联系这一中心问题上避重就轻,所以未来欧美在经贸领域的关系调整会十分困难。双方的贸易摩擦与争端也在所难免。1996年新年伊始,美国就准备就美欧牛肉争端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欧盟。欧盟执行机构也通过文件制订措施,支持欧盟国家的国防工业联合抵抗美国的激烈竞争。
(三)西欧国家要求改革北约的呼声增高,北约改组仍将是欧美在安全合作领域中的敏感与难点问题。欧盟国家普遍认为,改革北约的政治时机已经成熟。欧盟国家的初步设想是在保持美国对北约的领导地位和美在欧洲驻军的前提下,加强欧洲独立和统一的防务力量;在适当时候签署新的《跨大西洋宪章》,规定欧洲盟国在防务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但欧洲应和美国在安全问题上享有平等的发言权;逐步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但不要盲目和过激地推进北约东扩进程,以免激怒俄罗斯。美国虽希望欧洲盟国更多承担防务责任和开支,但担心欧洲盟国借改革北约,抬高自己的地位,与美国抗衡。因此,对签署新《跨大西洋宪章》之类的实质问题一直避而不谈。
(四)在政治领域,欧美双方仍各有所思,难以协调一致。欧美领导人一直声称,政治方面是其分歧最少的领域,但在人权和民主化问题上, 欧盟与美国也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如, 欧盟反对美国国会1995年9月21日通过的主张加紧对古巴实行长达34 年贸易禁运的赫尔姆斯法案,认为“保持政治对话并鼓励建立经济联系是最适宜促进民主制的演变并使古巴重返国际社会的途径”。
(五)美欧在跨大西洋区域外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亚太是其争夺的重点。欧盟已推出全方位拓展对外关系方略,南下地中海北非,东进中东欧和俄罗斯,并将亚洲作为其与美国竞争的重点区域。欧洲委员会负责人强调,“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在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展开较量,这地方就是亚洲。”为了牵制美国,“与亚洲携手巩固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国主义”,乃是欧盟的基本战略。〔6〕美国对首次欧亚首脑会议极为关注,担心欧盟与亚洲建立一个将其排除在外的“欧亚权益联盟”。〔7〕
跨大西洋联盟的最终建立虽困难重重,但欧美关系的调整事关全局,将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1、 建构跨大西洋联盟表明欧盟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更趋明朗。美国与欧盟寻求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是由于其地位已在不断下降,需要同欧洲盟国进行更多的磋商与合作;欧盟也逐渐有实力同美国进行更平等的交流和合作。2、未来较长时间的“一超”与多强间的关系将是在矛盾中协调,在合作中竞争。新的跨大西洋联盟就是欧美矛盾与协调的产物,欧美将在密切联系的同时,展开更具长远意义的全面竞争。3、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欧美关系中的政治领域还将以合作和协调为主,防范俄罗斯、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及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仍被欧美视为共同利益所在。4、随着跨大西洋共同体的建立,全球各大区域间的经贸渗透与融合将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的趋势将同时发展。
注释:
〔1〕美新署华盛顿1995年1月29日电
〔2〕德国国防部长吕厄1995年3月2 日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的报告
〔3〕《人民日报》1995年12月5日
〔4〕同注〔2〕
〔5〕路透社1995年11月22日英文电
〔6〕《东京新闻》1996年2月28日
〔7〕日本《每日新闻》1996年2月27日
标签:大西洋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