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动队论文,文化教育论文,现状论文,优秀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研究目的
我国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其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怎样改革和发展?无疑是摆在有关领导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我国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有关资料;(2)访问座谈法。走访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有关领导; 参加全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研讨会;(3)逻辑分析法。 在掌握丰富详实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地归纳、分析,导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历史沿革概况
3.1.1 优秀运动队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
优秀运动队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利用社会制度、发挥举国体制、创造优异成绩的一个特殊群体。
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1)运动员大都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进行文化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需要;(2 )现代竞技运动不仅是体能和意志的角逐,更是科学技术的较量。不断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是实现科技引入、运用和物化过程的需要;(3 )运动员终将面临二次就业的选择,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解除后顾之忧、稳定队伍的需要。
由于优秀运动员是国家正式职工,担负着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繁重任务,难以象同龄人一样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体育系统只能自己办学,因此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3.1.2 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产生
高度专业化的竞技运动离不开文化教育的支撑,我国优秀运动队与文化教育如影随形。50年代末抱着“对运动员要关心一辈子”的宗旨,一些省市优秀运动队逐步配备专职文化教师,进而设立文化教育科(组)编制,负责开展教练员、运动员初、高中文化知识补习工作,“文革”中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处于被取消或停滞状态,七十年代又逐步恢复;82年-87年期间,贯彻原国家体委“优秀运动队向院校化过渡”的方针,广东、上海、北京等10个省市体委先后在体工队的基础上(少数独立于体工队)成立了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技术学院),部分省市及原国家体委训练局则成立了职工体校或职工中学,也有部分省市在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附设运动员文化教育科。上述教学机构(见图1)利用训练、比赛之余(每周10—12学时),对教练员、 运动员进行基础教育和大专层次的成人教育;同时部分体育学院(以下简称体院)设置体育专修科和运动专修科,面向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招收全日制学生。
图1 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械及内容示意图
3.1.3 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巩固与提高
自90年代以来,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步入巩固、提高和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时期,积极探索教育体制与竞技体育体制有机结合的途径,在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在办学条件、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例如根据训练和比赛周期安排学期,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学习年限酌情放宽;坚持按班级和课表上课,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和运动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自学、补课、插班、教师随队上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3.2.1 运动技术学院
技术学院是经原国家体委和所在省市教委批准,由省市体委创办,它主要设在我国竞技体育较发达地区,一般具有小学、中学(或中专)、大专3个层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职能, 成为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
技术学院按结构和管理体制可分为两类:(1)学训一体(见图2)。在“体工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设施,扩大教学部门编制,组建技术学院,一般设教务处和几个业务科室负责文教工作。其优点主要为:任务明确,以训练为中心,教学为之服务;资源节省,人、财、物共享;操作简便,在原有编制上适度扩展,不需另辟校园。主要弊端为:办学经费不足,原国家体委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每年不得低于优秀运动队全年经费(不含基建费)的2%”的要求,多年无法落实;缺少办学自主权,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全院宏观上考虑却往往成为可以缓办的次要问题,教育发展欠帐较多;院领导一般都是运动训练管理的行家,但对教育问题研究不多,在“金牌”任务重压下,难有更多的精力顾及教学。该类院校有上海、广东、辽宁、陕西、山东、湖南和四川七所。(2)学训分离(见图3)。即独立建制、以教学为中心的技术学院。其优点主要为:与运动队形离神不离,把为运动队报务作为首要任务;经费比较落实,图书资料、实验器材和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规范向普通学校靠拢,易得到地方教委的理解和支持;院领导专司教育,自主办学,较有活力。不足之处主要为:启动经费较大,专项经费投入较多,需要另辟专用场地和校舍,添置全套办公、教学和后勤设备,新增教职员工编制较多等,因此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该类院校有北京、黑龙江、浙江3所。
图2 学训—体型技术学院示意图
图3 学训分离型技术学院示意图
3.2.2 体育学院
体院是正规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隶属国家体育总局或省(市)教委和体委,按其内部结构和任务也可分为两类:(1)三位一体。 即教学、训练和科研三结合的南京体院模式(见图4)。它具有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低耗高效等特点。如由体校负责队中、小学教育,由体育系(体专科)、运动系(运专科、本科)和成教办(成人函授专科和专科升本科)共同负责优秀运动队大专以上教育。(2)教学为主。 即以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这类院校目前也在向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方向发展,如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加强与各省市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衔接,招收本、专科函授生,并自办竞技体校,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一支新兴力量(见图5); 又如吉林体院将优秀运动队文化学习纳入本院教学体系,凡进入优秀运动队者既是隶属于省各专项运动管理中心的运动员,又是吉林体院的在籍学生,并正在进行津贴改奖学金的尝试(见图6)
图4 南京体院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流程图
图5 北京体育大学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示意图
图6 吉林体院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示意图
3.2.3 体育运动学校
体校一般由地方体委创办,并纳入国家中专教育体系,在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1 )由体校进入优秀运动队者多数已具备中专文化程度;(2)部分体校兼管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3)部分省市体校已与技术学院合并。形成一条龙的教学管理体制。
3.3 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3.1 体制转换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是从集中型向综合型过渡,而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分散体制,即改革由政府单一拨款、统一管理的旧体制,以体育社会化促进产权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市场取向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缩减指令性配置资源的比例,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行业、社会各界多种成份参与经营,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新体制建立是对旧体制的扬弃,在推进中离不开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也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1)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 但国家和人民对竞技体育要求和期望却很高的情况下,政府管理的方式,仍是相当有效的,因此虽然个别运动项目开始走向市场,但总体而言源自计划经济体制的现行优秀运动队管理体制未见削弱,甚至还在“适度发展”;(2 )只有当市场机制逐渐完备、社会逐步成熟之时,政府才有可能将部分权力和利益移交给社会;同时随着社会各界对体育价值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对体育的投入才有可能增长;(3 )新机制的运行离不开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发展也需经历一个过程;(4)我国具有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 竞技体育项目众多等特点,商业运作只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基于上述条件的制约,新旧体制的转换将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3.3.2 优秀运动队与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的分离
竞技运动社会化、产业化是不可逆转潮流,优秀运动队终将与训练基地和技术学院分离,即使现行竞技体育管理方式作为一个部分保留下来,也将更多地按市场规律运行。虽然届时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仍可与训练基地一起为入训的运动员提供优良的学习和训练环境。但是也应未雨绸缪,跳出竞技体育看教育,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3.3.3 普通高校积极参与竞技运动,按教育规律培养优秀运动员
在体育体制的变革中,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正积极地参与竞技运动,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如首届CUBA(中国大学生男篮联赛),有617所高校参加,被称为“中国篮球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 最具青春活力的比赛”,不仅如此,98——99年大学生篮协将在全国成立60多所面向中学生的“篮球人才训练中心”并举办优秀人才夏令营,为大学输送后备人才并以此带动中小学篮球运动的开展,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人才培训体制。“打篮球是你的梦,上大学是你的梦,CUBA就是你圆梦的地方!”,教育与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按教育规律培养知识型的优秀竞技运动人才,发展前景令人注目。
3.4 教育改革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
3.4.1 优秀运动队基础文化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为升学做好准备。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学习目的尚不明确,学习习惯也未养成,在繁重的学训任务面前,往往会放松学习;同时由于技术学院“战线”较长,对基础教育也存在淡化倾向,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现“滑坡”现象。
3.4.2 优秀运动队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1)内部不适应。对技术学院来说:第一,办学规模小, 教师人数少,图书资料不足,实验设备简单,严重制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第二,专业单一,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等基本上源自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专业特色不鲜明,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离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第三,自成体系,封闭发展,缺乏与其它高校的横向交流,有的技术学院与体院同处一城,甚至仅隔一街,教学层次和专业设置重复。对体院来说: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在专业数量、学科种类以及跨学科综合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在生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师范院校体育系无显著差异,自身特点不够鲜明;(2)外部竞争。第一, 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招收优秀运动员的数量逐年增加,综合性大学凭借其知名度、多学科、高水平和在招生中享受的优惠政策,对优秀运动员及其家长颇具吸引力,如今顶尖运动员就读于名牌大学已成时尚,有的学校甚至将一个项目的队员全部录取;第二,远距离教学技术的发展,为优秀运动员就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如函授教育、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克服传统教育在空间、时间、进度等因素上的制约,使个体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可能;(3 )教育公平原则的要求。运动员有自己的禀赋、兴趣、特长和追求,结束运动生涯时,也将面临大千世界,选择各自喜爱的学校和专业学习,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3.4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教育改革的对策
3.5 顺应“多元化”办学的潮流
随着办学实力的增强,特别是参加国内、国际大学生运动会的需要,普通高校招收退役和现役优秀运动员,参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原本就包括体育,普通学校参与竞技体育是教育的发展和回归,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发挥普通高校的作用,改变国家包揽的现状,使体育系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完成本职任务。
3.6 文化教育机构深化改革的途径
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应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以作为争地位,以竞争求发展:(1)明确定位。 正确的定位是学校制定规划,配置资源乃至发扬优势和特色的前提。根据任务、对象、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技术学院应立足优秀运动队,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或中专)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适度发展成教或高职专科层次教育;(2)联合。破除条块分割、重复设置、封闭发展的弊端, 围绕“联合、共建、调整、合并”等内容加大改革力度:第一,加强技术学院间相互协作,在继续搞好协作会的基础上,成立院际协作组织,定期编印教学情况通报,解决问题,共享成果;第二,加强技术学院与体校的联合,优化配置体育系统内部的教育资源,解决体校毕业生出路不畅、技术学院规模不足等问题;第三,加强体院、技术学院和体校间的衔接,理顺关系,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形成“体校——技术学院(专科)——体育学院(函授专升本)”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在没设技术学院的省市可形成“体校(或职工中专、中学)——体院(函授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第四,鼓励技术学院与其它高校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在经济发达,高校众多的省市,应收缩战线,专心搞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则应重效果不重形式,可联办,也欢迎其它高校独立招生,技术学院仅作为教学点,提供服务和协助管理。(3)内涵提高。第一, 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应以够用为准,不苛求所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项理论和专项技术应深于、新于师范院校,形成重点和优势课程,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不可能开设很多选修课程的实际,抓住主要矛盾,切实加强英语、计算机及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建设,学以致用;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编制不必“满员”,以便聘请确有真才实学者来校任教;第三,重视新技术应用。第四,按教育规律依法自主办学;重视与当地教委的联系,主动寻求教委的约束和指导,把自己置于大教育之中;(4)外延发展。根据社会需求,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在服务社会中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实力,进而保证和促进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发展:第一,开展成人继续教育,承担所在省市体委的培训任务;第二,增设体育教育专业。目前80%以上的小学体育教师不具备大专学历,且许多省市要求小学教师逐步达到大专学历,并作出了时间上的限定,技术学院可抓住契机,积极申办;第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3.7 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指导和调控
技术学院是在原国家体委直接指导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新时期更需要体育总局的统筹和扶持,如:加强教育改革的宏观指导,使之适应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合理规化体育系统内部教育资源,做到分工协作,层次分明,上下通畅;举办教学研讨会、优秀运动员毕业论文报告会,组织教材编写和重大课题的研究等全国性活动;对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经费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规范办学;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解决优秀运动员入学难问题;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横向联系,推动技术学院与普通学校间相互渗透、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
4 结论与建议
4.1 改革开放20年来,体育系统内部初步形成了成教、 职教和普教结合,小学、中学和大学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与现行竞技体育体制基本适应的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体系。其中技术学院和体育学院是主要教育机构。
4.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仍可大有作为,同时非体育专业普通高校和其它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正更多地参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国家包揽,封闭办学的旧格局将被打破;相互竞争,相互弥补,多元化,开放性的新格局已见端倪。
4.3 技术学院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软、 硬件建设上努力向正规学校标准靠拢,按教育规律,依法自主办学。同时应明确学校的定位,重新确立基础教育的中心地位,高等教育则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即有的可逐步将高等教育的任务移交给体院和其它普通高校,有的可加强各种形式的联合,适度扩大办学口径和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体院积极参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既是应尽的职责,也是形成特色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4.4
现行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机构的改革和发展仍需要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指导和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