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禁果”教育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法论文,禁果论文,巧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岁的丁丁津津有味地看姥姥洗衣服,并好奇地将手伸到洗衣盆里。姥姥立刻阻止:“丁丁,不听话了是不?不许碰,你衣服袖子湿了。”姥姥费了半天劲才把丁丁“赶”开。
晚饭后,丁丁突然没了动静,妈妈觉得奇怪,结果在洗漱间找到了正踩着板凳,在洗自己棉裤的丁丁。妈妈气得把丁丁拽下来打屁股。丁丁一边大哭,一边把自己的手套拿起来迅速扔到水池里……
丁丁的这出闹剧相信许多家长都不陌生,宝宝就像故意和大人作对,越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偏要干什么。其实,幼儿的这一行为出于好奇心,而激起他们好奇心的正是家长的“禁果”行为。
禁果与潘多拉的盒子
“禁果”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讲伊甸园中的夏娃偷吃了被神所禁的苹果,而被神贬到人间的故事。
“潘多拉的盒子”是古希腊神话。有一天,万神之神宙斯送给了女孩潘多拉一个神秘的小盒子并告诉她,绝对不可打开。潘多拉对盒子非常好奇,越是想起宙斯说的话,就越想知道盒子里究竟装了啥。她按捺不住打开了盒子。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它们都跑到了人间。
以上两个故事,共同讲述了一个道理:越是遭到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它。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禁果效应”:一些事物因被禁止,反而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更多的人参与或关注。这个效应也被称之为“潘多拉的盒子”效应及“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禁果”效应,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其作用的体现,依靠的就是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
你会使用“禁果”教育法吗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的独立性正日益增强,并逐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常禁止他们干一些不合适的事,这将许多事物披上具有诱惑力的面纱。比如父母很担心孩子用手指去抠墙壁上的电源插座,反复强调宝宝不许碰。而这样是很危险的,某一天宝宝可能真的会好奇地把手指放进去……因此,盲目抛给孩子“禁果”,是不智慧的教育方式。
运用“禁果”教育法是有技巧的
选择合适的“禁果”种子
选择一个优秀的种子,会让“禁果”根正苗红。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父母可抓住这一点,选择合适的“禁果”种子。这些种子应该是有价值的知识,并且是宝宝力所能及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让危险和无关紧要的事情成为“禁果”,比如上述对孩子强调不能摸电源,不如不提这事,只将家中电源保护起来;上例丁丁家长也一样,对3岁宝宝来说,洗衣虽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但宝宝好奇,不妨让宝宝参与洗手绢。没有了神秘,宝宝就不会“捣乱”了。
营养“禁果”成长的土壤
在“禁果”成长时要不断给它施肥,尽量让这个种子的成长过程充满诱惑感。有位智慧的妈妈运用上好的“肥料”造就了一个成功“禁果”。她的宝宝5岁时,对画画表现出了少有的天分,但宝宝坚持力很差,画一会儿就失去耐心。这位妈妈并不催她,而是带着她去画室,看别人怎么画画,但不让她画。过了一段时间后,宝宝说:“我想画。”妈妈却拒绝了宝宝:“画一幅画要很长时间呢!你根本就坚持不住,别画了。”宝宝着急地叫:“我一定能坚持住,一定能。”现在,宝宝对画画很执著。
不过父母要谨记,一旦被选中的种子,全家要众口一词,不能妈妈说不许,爸爸说可以。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宝宝好奇,而且就算这个事物原本是宝宝很感兴趣的东西,宝宝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出现矛盾感,甚至厌恶的情绪。
把握“禁果”的成熟时期
种子终于成长为果实时,可让宝宝自己采摘。父母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密切关注种子的成长过程,并且把握好“禁果”的成熟期。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有的好奇心重坚持力强,有的耐力时间长。这需要父母对自己宝宝的特点进行细微的观察和充分的了解。在最好的时期,将“禁果”抛给宝宝,“禁果”才会达到最好的效用。一旦超过了宝宝的耐力,宝宝对“禁果”的探究欲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否定自己的想法,“禁果”效用会适得其反。那个智慧的妈妈把握时机就很恰到好处,如果她在宝宝恳求之后仍然拒绝宝宝画画的要求,那么,她的宝宝也许无法爱上画画。
使用“禁果”教育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禁果”并非多多益善
“禁果”之所以被夏娃偷吃,一个原因是“禁果”是不被允许食用的,引起了夏娃对“禁果”的好奇之心,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禁果”是唯一的。虽然“禁果”教育法能够让宝宝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但是,无限量地抛给宝宝过多的“禁果”,会让宝宝的好奇心大大降低,甚至让“禁果”教育法失去对宝宝的教育效用。因此,家长们在运用这一教育方法时,要把握好“禁果”的数量,摒弃多多益善的错误想法。
2 “禁果”并非越大越好
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认为,教给宝宝的知识,是要宝宝踮起脚能够到的。父母抛给宝宝“禁果”时要考虑,这个“禁果”宝宝吃得下,拿得动。“禁果”好比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难题,当宝宝用尽方法都无法攻克,他们会丧失信心,甚至出现消极情绪。“禁果”太大,比如让3岁宝宝学钢琴,就超过了宝宝的能力范围。
3 “禁果”并非人人合适
“禁果”教育法,是一种带有激将色彩的教育方法,并非适合所有宝宝。在使用“禁果”教育法时要摸清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有不服输的性格,那么“禁果”教育法可能会正中下怀;若宝宝缺乏信心,胆小又懦弱,使用“禁果”教育法就要慎重了,也许“禁果”会加重宝宝的自卑心理。
标签:禁果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