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养“鼠辈” 今朝成“鼠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鼠辈论文,今朝论文,鼠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没人买,我就自己吃掉”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黄见专,1991年本科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县糖厂工作。工作几年后,糖厂经营越来越困难,黄见专和妻子双双下岗。
黄见专想:“我是有知识的大学生,就算下岗,也不能坐等政府救援。”于是他一咬牙,狠心辞掉工作,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黄见专家乡在农村,自己又是学生物的,他深知特色养殖有广阔天地。1998年,他看了《广西科技报》(《南方科技报》前身)上一篇介绍养殖竹鼠的文章,他觉得在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野味需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销售竹鼠肯定有市场,于是他决定不再外出找工作,专心做“知识型农民”回家乡搞养殖。
1999年,黄见专试着买了20对竹鼠幼苗,在家里养了起来。当时,恭城县都没有人养过竹鼠,根本无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当是老鼠来看,还有人笑话他:“大学生养老鼠,白读了4年书。”黄见专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自己养的这些鼠头鼠脑的家伙,到底有没有市场?他横下心来:“如果没人买,我就自己吃掉!”
“比狗肉还好吃”
第一次养竹鼠时,还没有发达的网络信息,黄见专靠的只是《广西科技报》的一篇介绍性的文章,以及自己零星收集的一些报刊资料,慢慢摸索。他和妻子上山收集竹子、甘蔗,还有一些丢弃不要的水果蔬菜,都拿回来喂竹鼠。20对小家伙吃得很欢,半年后一个个都圆滚滚的了,每只有一两公斤重。邻居们看出点苗头来了:“这玩意,原来不是老鼠啊,倒是像以前山里的‘竹狸子’(当地对竹鼠的称呼),不过个头大一圈。”黄见专便邀请了邻居,宰了一只竹鼠炒来吃,竟然香得不得了,有嚼头,又没有一点肥肉,邻居赞不绝口:“这种鼠,比狗肉还好吃!”这一顿竹鼠宴,吃出了黄见专的信心。几天后,他带了几只竹鼠到县城的菜市,当做野味来卖,当时看稀罕的人多,也不懂开什么价,“大概是卖15块钱一斤,每只得50元那样,大家一会儿就抢完了。”黄见专回忆到。他的20对竹鼠销售一空,黄见专赚了2000元,心里格外高兴。他认准了这是一条成功之路,他把赚的2000元全部再买鼠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大学生当农民,我毫不丢人”
民间常说,“一鼠顶三鸡”,这其中不仅是称赞鼠肉的味道好,更是说鼠肉的营养价值高。而竹鼠无论味道还是营养价值,都比田鼠要高。据介绍,竹鼠肉中含的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比鸡鸭肉都高,低脂肪、低胆固醇,是猪牛羊肉无法比拟的。而且竹鼠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两年内能产7胎,一胎能产10~13只幼仔,繁殖极快。竹鼠平时主要吃竹子、甘蔗、玉米、牧草,饲养成本不高,尤其适合广西甘蔗产区发展养殖。
从2000年开始,黄见专有了经验,竹鼠从20对,发展到100对,200对,500对……一年比一年翻番。他的“鼠窝”,也从当年的几个鸡笼,变成一个猪圈,变成一个房间、两个房间、三个房间,直到今日的“恭城飞鼠岩特种养殖场”。
黄见专的养殖场,现在有2000多只竹鼠,他成了当地名符其实的“鼠王”。这2000多只竹鼠,每天产下几十公斤粪便,这都是很好的有机肥,从三年前开始,他就用这些鼠粪发酵,用来培养食用菌,黄见专对记者说:“我这里每年鼠粪能生产1万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这几乎是不用成本的。”
黄见专还种植牧草喂竹鼠,牧草的上半部分,丢到塘里喂草鱼,根系部分,养竹鼠,他的整个养殖场的饲料、粪便,实现环保全部循环利用,几乎不留垃圾。黄见专自豪地说:“我当年的生物学没有白学,作为大学生回乡当农民,我毫不觉得丢人,只要有知识,哪里都能吃香!”
在黄见专等养殖户的带动下,现在恭城县把养殖竹鼠当做当地一个特色产业,2009年恭城县竹鼠养殖户达1021户,种鼠数量2.5万对。每年竹鼠出栏10万多只,主要销往两广、湖南、贵州、港澳,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联系电话:0771-262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