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黄体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钦州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联合组在黄体酮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和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联合组的腰酸、止血和腹痛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时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是联合组治疗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联合心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流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体酮;心理干预;先兆流产;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13-02
先兆流产病因复杂,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黄体功能异常、孕妇免疫功能低下、妊娠期意外伤害或糖尿病等。一旦出现先兆流产表现,孕妇多伴随出现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情绪不仅不利于顺利分娩,对胎儿的发育也非常不利[1]。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钦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的60名黄体功能异常其出现先兆流产表现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单纯采用黄体酮治疗以及黄体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钦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60例黄体功能异常导致先兆流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联合组在黄体酮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联合组中初产妇22名,经产妇8名;孕妇年龄在22~41岁之间,平均年龄(28.37±4.68)岁;孕周在4~12周,平均孕周(6.17±2.32)周。对照组中初产妇21名,经产妇9名;孕妇年龄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28.52±4.58)岁;孕周在3~12周,平均孕周(5.197±2.34)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孕妇在年龄和孕周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黄体酮治疗和常规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心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积极主动和孕妇沟通交流,建立起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彼此信任。
(2)实施健康教育,和孕妇说明先兆流产的病因和治疗方案,提高孕妇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孕妇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并耐心答疑解惑,消除孕妇的疑问和顾虑。
(3)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孕妇的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制定适当的干预方案,加强与孕妇家属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4)通过多种措施纠结心理问题,比如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法转移孕妇的注意力,帮助其放松心情,缓解焦虑,进而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下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有效:下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明显改善,B超检查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合;
无效:下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未改善或加重,B超检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同时采用SAS量表比较孕妇干预前后焦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2.结果
2.1 两组孕妇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联合组治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和高龄产妇的大量出现,近年来,早期先兆流产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早期先兆流产多发生在孕后三个月内,临床上把妊娠28周之前孕妇阴道出现少量出血以及下腹疼痛,无妊娠物排出和胎膜早破的情况均诊断为先兆流产。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2-4]显示,先兆流产孕妇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或恐惧等心理问题,而心理状态对于先兆流产孕妇的结局有重要影响,改善孕妇的心理焦虑状态有利于避免加重病情而导致流程。因此,如何针对先兆流产孕妇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联合组的腰酸、止血和腹痛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时间短,联合组治疗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刘亚莉[5]和徐霞[6]等人的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可以避免不良情绪对继续妊娠的危害,防治由于焦虑和抑郁加重病情,继而导致流产。此外,心理干预也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得到患者家属的关注和支持,使孕妇在家庭的良好支持下获得治疗的信任,争取认识疾病,提高疾病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情绪波动,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述所述,黄体酮联合心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流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辉.心理评价及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235-238.
[2]白凤丽.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986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8):191-191,192.
[3]陆燕珍,邬意芬,傅波珍,等.黄体酮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62例[J].中国药业,2013,22(3):89-90.
[4]熊丽丽.早期先兆流产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5,(30):121-122.
[5]刘亚莉,郭清皓,林虹,等.心理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4,(3):374-375.
[6]徐霞.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临床护理探究[J].心理医生,2016,22(24):190-191.
论文作者:杨柳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先兆论文; 孕妇论文; 黄体酮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钦州市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