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回顾与未来趋势探讨_英语论文

英语教学回顾与未来趋势探讨_英语论文

对先前英语教学的回顾及今后走向讨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先前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相关背景分析

      中国教育信息网转自《中国教育报》刊发的刘海峰的署名文章《“英语退出高考”为何一再被误读》剖析了有关人士和媒体对今后英语考试改革的误读现象和根源。这说明,今后英语考试改革的走向由于其决定着今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走向,在时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甚至误读,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而在这方面,相关的媒体文章和其他渠道的关注信息可谓不计其数。

      中国教育新闻网上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何止英语教育出了问题?》认为,“在各级考试中英语举足轻重,人们将英语作为敲门砖,差不多全民皆学英语,国人将不少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很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仍然无法跟外国人顺畅交谈,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有问题。因而,人们对英语教育很有看法,认为学习英语牵扯精力很大,到头来所获甚少。”

      在201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有委员和代表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大范围内弱化甚至取消英语学科的教学的新奇提案。“我觉得没必要让每一个本科生都要学习公共英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建议,高校应取消英语必修课,让学生拥有学不学英语的选择权。张树华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时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教学陷入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学生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12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几个考试,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浪费。

      这种提案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议论,在各种媒体上赞同声与质疑声不绝于耳。赞同者的理由是学习英语耗费了青少年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某种意义上排挤了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从青少年成长情况总体来看,得不偿失;质疑者认为在当今社会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对外交流的规模日益加强的今天,弱化和取消英语教学最终会妨碍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与融合。根据光明网2013年10月21日报道,北京市2014年高考和中考将在加大母语分值的同时,降低英语分值(又据2014年1月6日《京华时报》消息,否定了这种说法,2014年北京市高考英语分值暂不变动,但是,“到2016年,本市高考英语总分将由150分降低到100分”)。河北等省份也将英语由高考必考科目降低为平时考查科目,在高校录取新生时外语成绩仅作参考,意欲以此来降低人们对英语的“过分”重视。

      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深思。社会各界人士对英语教学提出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的看法是正常的。许多作为具有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资格和长期从事高中阶段英语教育和教学的教师,对于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的历程和当今英语教学的现状一直在进行思考和反省。在这个历程中,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有成就,也有偏差。虽然许多人士并不赞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弱化与淡化英语教学,但是,不少英语教师认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样的公众人物和处于社会基层的普通人士掀起对英语教学的质疑与反思甚至批评,并不是坏事,而且对于正确认识、评价以往及当今的英语教学并且使得未来的英语教学有着更好的走向,必然无损,并且将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当前及今后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二、回顾与反思

      下面笔者就对以往英语教学历程的反思和当今英语教学的观察与感悟献诸同行,以期抛砖引玉。

      (一)原先对教学法在不同程度上失当的侧重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造成了两个极端化的不良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改革开放程度不高,我国多数社会层次对外交往,尤其是与外国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极少,所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当时的初中和高中以及大学制定的教学大纲都把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书面阅读外文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与这个目的相适应的语法翻译法,即教学以语法为中心,教师精讲语法项目,然后课本中每课或每个单元的语言材料(包括句型练习、对话、主要课文、阅读课文)和课后练习,都是围绕该课或该单元的语法来设计和组织。升学考试没有听力测试,所以听力教学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在很大范围内被取消。语法翻译法教学带来的优点是当时的学生普遍英语语法基础好,对书面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英语笔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而弊端是学生学习比较僵化,过于墨守语法规则,笔头交际语言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以及丰富性,口头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差,造成当时人们所戏称的“哑巴英语”和所谓的汉语式英语(即国人为此杜撰的Chinglish)。

      付承梅(2005)认为,作为一种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而学生的任务也变成了背单词、阅读、通过本族语和外语之间的互译来试用和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和词汇。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结果是学生对语法掌握得较好,但是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人士对外口语交往的机会空前增多,需要大大增加,很多人也感到以往用语法翻译法从事英语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大中学生难以胜任对外交往的新需要,所以改革英语教学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以听说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手段即交际法兴盛起来。这时的英语教学重视口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弱化英语语法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带来的积极结果是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提高,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带来的消极结果是学生的语法基础相对过差,对于书面英语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相对过低,非常不利于他们英语能力的继续提高。结果导致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们在学习了教材所提供的表面化语言材料后,学习程度长期处于“高原状态”,难于继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到听说法英语教学弊端的人士越来越多。李方军(2010)认为,近20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一直都在强调交际教学法的应用,然而在实践中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交际教学法所面临的困境。

      1.教师素质。交际教学法对教师的语言素质要求非常高,但大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身还存在着语言障碍。这一基本条件不能满足,便谈不上交际法的真正实施。

      2.评价方式。交际法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以中考和高考为主。一些教师打着交际法的口号,但实际仍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这样看来,对交际法的教学效果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

      3.实际效果。交际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经常不知其意,写起来更是错误百出。因此,笔者认为,以往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社会条件与形势所采纳的英语教学法虽然有因势而动的特点,但是因为我国外语教学界尚未形成成熟的、稳健的教学理念体系,结果难免使处于盛行与支配地位的英语教学方式失于偏颇化,在因时而动加以变革时又难以避免地陷入矫枉过正的尴尬境地。

      (二)近年来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的弱化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劣势

      在我国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全国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法教学,大、中、小学生对于汉语的句子成分知识、句法知识、汉语语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逻辑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耳熟能详,因此学生们的基础语言知识非常丰富,基本技能纯熟。但是后来在改革语文教学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名义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同样存在着弱化语法教学的倾向和做法,结果导致学生母语使用能力的下降和母语水平的偏低。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当今许多学生的汉语口笔头表达能力均欠佳,学生们进行为时二十余分钟的即兴或预备性发言和演说普遍有困难,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时语言逻辑性差,语病较多,句法不正确之处比比皆是。大中小学生的母语水平如此,自然难以促进英语学习,在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讲授相关语法知识和提到相关语法术语时,许多学生听得倍感陌生。

      刘芬(2005)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出时所进行的推理过程大都是由母语承担的,母语在第二语言输出过程中起着理解中介、检索中介和形式逻辑分析、判断中介的作用。这表明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语法对应关系,更是两种语言在人类心理和思维上的顺应。……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母语学习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在国内汉语学习面临挑战、英语学习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把视角投向我们自己的语言,或许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放弃或不重视第一语言学习是外语学习的障碍,加强汉语学习有助于英语学习。

      当前已经有人意识到这种偏差所带来的危害,力图纠正这种偏差。近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举办的学生汉语字词认读比赛就是可喜的尝试之一。我们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和教育界人士也充分警醒这种偏差带来的隐忧,并且加入到矫正这种偏差和强化学校及社会对汉语的重视活动中来。

      (三)汉语和英语所属语系的不同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欧洲诸国,其语言同为印欧语系,不同的语族及语种之间共性较多,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自然有便利的方面。我们在有关的媒体资料中所了解到的掌握多种语言的大师级人物的事迹时,往往有其掌握多种语言的实例。其实,除去他们的天生条件以及后天勤奋以外,这种客观上的学习便利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国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差别较大。据2014年5月1日,搜狐网博客的一篇文章《中国人学习英语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认为,印欧语系语言的主要共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清浊音对应存在;词汇方面,拥有大量共同来源的词语,具有相似的语音形式和相似的结构形式;语法方面,具有屈折变化,要求数、性、格等保持形式上的一致。然而,汉藏语系语言的三个突出的共性特征是:1.除个别种类语言外,每一个音节都以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2.单音节词根占绝大多数,而且大都可以自由运用;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因为这两个语系的明显差别,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相对费时较多又效果较低,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是正常的,无需过于苛责。杨安良等(2009)认为,中国学生以汉语为母语,汉语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他们的英语表达大多翻译自母语,不可避免地反映出汉语思维的种种特征,表现出思维模式的负迁移,以汉语的形象思维代替英语的抽象思维。他们的论述就道出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由于两种语系的差异而面对的巨大困难。

      因此,在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方面,需要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和相关方面的语言专家除去积极借鉴外国英语教学的成功做法以外,还应该考虑到汉语和英语所处语系的差别,根据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表达方式和文化积淀特征,来努力探索与创新,从而开创崭新的、有别于国外英语教学做法的、适合中国人特点的特色外语教学理论与方式。

      (四)英语语言环境与背景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我们知道,人们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有从幼年到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又到成年的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无数次机会的耳濡目染和学校教育影响及周围环境影响,才造就一个人用母语进行感知、理解和接受外界信息以及与他人顺利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在我国,由于传统上封闭的时间长,程度高,对外开放过晚,绝大多数大中小学生学习外语时,没有任何英语语言环境与背景优势可以借助,仅仅依靠时间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来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规则、句法结构,达到与一个人的母语使用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外语使用水平的预期,对于英语教师和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自然属于极其艰巨的任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新加坡、爱尔兰、菲律宾、南非和我国香港地区等,由于历史原因,英语通用程度高。在这种优势环境和背景下,那里的孩子学习英语便利程度自然高,英语水平的提高自然相对省时省力。因此,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英语教育工作,应针对英语语言环境与背景缺乏的现状,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小气候与微环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益。

      (五)历史上外语教学的断续性和由此造成的部分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较低,造成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费时低效

      与语文、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处于时而弱化时而断绝的处境。清朝和新中国成立前的大、中、小学自不必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曾经处于长期被取消的状况。自从改革开放进入八十年代期,各地的大中小学才陆续恢复英语学科的教学。由于这种先天客观劣势,我国许多地方对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外语教师的培养都属于仓促起步,速成救急的性质,严重缺乏成熟的英语教学法理念和熟谙语言教学规律的英语教师。鲁定元(1997)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教育十分落后,有机会学习英语的人不多。故英语教学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令人遗憾的是,自1953年至1957年,因为种种的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不应有的排斥。1966年以后的十年期间,中学外语教学遭受了空前的打击,曾一度陷于停顿。1969年至1970年以及以后几年,部分学校恢复英语教学,但教学内容政治化,教学方法简单。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是制约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据统计,符合《教师法》规定标准的中学英语教师,有的地方还不足一半。以孝感市孝南区为例,在234名中学英语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其中38名高中英语教师中只有6人获得本科学历。

      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一方面,许多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过关;另一方面,除了按照教材上语法翻译法的理念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同质类型的教学外,许多英语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也没有驾驭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方法,所以许多教师的英语教学一直在沿用“课文翻译一遍,知识与词汇死记硬背”的费时低效手段。

      以上种种原因,均造成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处于教师虽然费力,但是常走弯路,学生吃力,而且效果不理想,社会各界均不满意的现状。针对这个现状,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进行反思,并且以百家争鸣的热情与责任感,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对当前英语教育的评价

      笔者以及周边许多资深的英语教师和从事英语教学和教研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持有非常值得重视与深思的看法。总体来说,值得关注的观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应试教育的选拔性特征造成各个层次的英语考试难度过大,挫伤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当今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都规定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能够胜任难度浅于课本中语言材料的处理任务,课后练习基本也是遵循这个难度设计的,多数学生达到这个程度并不难。如果各个层级的英语考试试题也在这个难度层次上命制,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合格成绩,并且由此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学习兴趣。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各个层级的英语考试同其他各个学科的考试一样,为了选拔“优生”,区分“优劣”,纷纷提高试题难度,在考试中学生面对的语言材料难度普遍超过教材中所学语言材料内容,当然更加超出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难度,结果造成学生虽然在实际上掌握了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了应该形成的技能,但是在各个层级的考试中获得的成绩仍然偏低,人为造成“劣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视英语学习为畏途。

      从有关各级教研部门针对各地中考和不同地域的高考英语试题,以及全国统一命制的高考英语试题的研究结果来看,60%区域以上的中考英语试题和将近100%的高考英语试题均存在上述问题。众多学生和教师对这种现状非常不满,但又无法改变。

      (二)“哑巴”英语的形成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同时不必过于担忧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时缺乏习得母语时的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与感染,自然难以使英语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口语水平。但是,我们不必为此苛责我们的英语教学。大家公认,大多数从业者将来很少像外交人员、出国人员和涉外接待人员那样有与外宾进行口头交流的需求与机会,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意义在于阅读英语书籍和资料,所以,只要具有相当水平的阅读、理解和笔译能力,他们的英语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所以,那种为纠正“哑巴英语”而硬性淡化语法教学,意图强行通过“人造的”“英语环境”来形成较强的听说能力的初衷,必然难以实现;由于淡化和弱化了语法教学,学生书面英语的提高也难以为继。近些年颇盛行的“听说优先”的英语教学法已经陷入两难的境地,饱受诟病。我们提倡“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但是营造英语听说环境的方式和听说培养方式需要开拓、改进与创新,在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与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不必为学生暂时欠发达的听说能力而杞人忧天。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学生打好了语言知识的基础,在听与说的需求到来时,他们的听说水平会有相应的很大提高的。

      (三)英语学科在高考中的“曾经”低分值是限于当时形势,并非被认为“不重要”的产物

      英语在“文革”结束后之初的几年,高考分值确实经历过较低的几年,如同《中国教育报》在2013年10月29日所说,“英语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并非一成不变。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规定考语文、数学等4个科目,各科都为100分,除报考外语专业外,不必加试外语。1978年外语列入高考,但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且规定没有学过外语的可以免试。1979年高考外语考试成绩,报考重点院校的,按考试分数的10%计入总分;报考一般院校的,暂不计入总分,录取时作为参考分。1980年高考,外语分数按3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仍可作为参考分。1981年高考,外语成绩本科按5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是否计入总分,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1982年高考,外语成绩本科按70%计入总分。从1983年高考开始,外语成绩本科按10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是否计入总分或作为参考分,仍然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可见外语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刘海峰,2013)。

      但是那并不等同于英语分值屈居其他科目以下是合理的,而是英语教学断代数十年,英语教学起步异常艰辛,教学水平上升艰难的产物。当今我们反思和改革英语教学与考试所存在的问题,绝不应该等同于我们应该走为高考英语降低分值的老路和成为淡化、弱化英语教学的借口与口实。

      (四)英语“无用”的说法是谬误

      有些人因英语“无用”而建议大范围和大幅度弱化甚至取消英语学习和考核,被不少关注英语教育未来走向的人士认为是典型的庸俗化的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做法,属于急功近利式的短视行为。

      正如2013年10月29日《中国教育报》所说,“如果单纯以对学生是否有用为标准,来决定中学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那英语肯定不会是第一个被调降的。在文理分科的情况下,许多文科学生永远用不上六年中学到的那么多数学知识。比如,几何肯定是用不上的,借助几件简单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足以解决几何课上教师布置的所有题目,哪里需要添加辅助线,援引定理,进行繁琐推理?如果学习数学的意义在于训练思维,那么学习英语就没有同样的作用吗?就形式逻辑思维而论,汉语确实弱于英语,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正好提高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开发科技创新能力打好基础?”一个上过小学,甚至几年“私塾”,学过加减乘除,能够认读门牌号、乘车时刻表、货币面值等文字者,再掌握一两种操作技术,完全可以在当今谋生。但是,这样的民族,如何有发展的基础与后劲?如何能够成为世界强国?如何能够与世界融合与接轨?

      所以,笔者认为,因部分人士学习英语暂时“无用”是属于短视行为,是功利色彩过浓的理念,对于国家的对外开放和今后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与全世界各个方面交流与融合空前增多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培养人才要充分展望到未来很长一个时间段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尤其是英语素质的需求,以免到时“悔之晚矣”。

      (五)“全民学英语”并不是过错,更不是“逆流”

      众所周知,被某些人士所诟病的“全民学英语”热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中国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融合程度不断提升的现实,另外,当前的“全民学英语”热实际上有益于当今人们的工作、生产与生活。当今在大中城市,尤其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方,不仅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有机会和需要与外宾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而且日常生活中也能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宾进行最基本的交流。昔日只属于高级专业人才的外语由“阳春白雪”的状态已经成为“下里巴人”。在这种中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大大增强的潮流下,淡化外语教育与教学,实际上是“反潮流”的行为。

      有人愤然批判部分高校学生英语考试托福中得高分,但是写一篇汉语短文则错别字频出的现象,忧虑英语抢夺了汉语的地位,“喧宾夺主”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是汉语的悲哀,但是绝不是英语的过错。我们要做的是同时加强汉语的学习和修养,而不是削弱英语的学习来使之与汉语水平“平齐”,甚至割英语的“肉”来补汉语的“疮”。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英语教学的尴尬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国际间各种交往的频繁以及英语在国际上通用的程度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才具有相应程度的外语水平,甚至通晓英语的使用。虽然当前确实有部分行业和群体中的工作者外语使用机会较少,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以未雨绸缪的远见去大力培养英语人才,具备英语使用水平。如果我们当今的学生因为我们当今决策的谬误丧失了学习英语的机会,那么就是在自我隔断和封闭我们的明天与未来。所以,那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取消英语教学的提法是因噎废食,与历史发展潮流背道而驰的。

      我国英语教学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前进与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前进和发展中通过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理念加以解决,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眼下的问题是英语教育亟待大刀阔斧的改革,英语教育需要符合人们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习惯,同时英语教育改革不能从整个教育改革中游离出来,考虑到教育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改革要从根源上改起,即从考试制度上入手,而不是单纯地改革英语教育。我们需要做的是:

      1.积极开发和借鉴具有生命力的英语教学新理念和新理论,大力改革英语教学,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2.辩证地看待和合理化应用具有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特征的教学方式,使得各有其长的教学方法都为促进英语教学起到应有作用,避免英语教学理念的偏颇化做法,以免贻害英语教学,甚至将英语教学引向歧途。

      3.在学校教学和国家其他办学途径之中,强化母语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好母语的同时,为强化英语教学打下基础,而不是同时削弱英语教学。

      4.适当处理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之间的重大差别,尽力为学生降低甚至避免这种差别对学生学习英语所造成的障碍,而是使其成为学生体会全新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个良机,从而吸收与融入西方思维方式,以此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5.根据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原则改革各个层次升学考试中英语科目考试的方式和内容,适当降低试题难度,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水平与范围命题,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一味以“选优汰劣”为宗旨一味提高试题难度,甚至偏题、怪题频出。

      6.加强英语科目师资的选拔、培训与提升,使所有英语教师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同时,又具有足够成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掌握相应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使学生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学校英语教育。

      7.在大力培养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与书写能力的同时,无需刻意为避免“哑巴英语”去舍本逐末地刻意追求听说能力,而是以读写和理解为听说能力的开发打下基础,听说能力的开发应因人而异,应时而动,因需而为。

      8.对于部分省市降低英语高考分值的做法不宜盲目模仿与推广,而是要观其试行效果,审慎而动。对于其试行做法及结果要认真调研,科学剖析,辩证看待,以此来决定自身外语教学的走向。

      9.理直气壮地提倡和引导人们加强英语的学习和学校英语教学,使人们和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和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我们对于英语学习既要克服膜拜的心理,也要防止抵触心理的发生,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胡子民(2014)认为,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说英语的人数最多,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几亿)讲英语。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都不能熟视无睹。并且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英语不可或缺”的情况下,“希望学子们不要因为高考不考英语就不重视英语,要知道,掌握这门技艺对于你们将来走出去、引进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鼓励学生和其他人员学好英语,并且在社会上营造学习英语的气氛和热潮;改革当前教育制度中不合理的英语教育教学行为和考试制度,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推进器与催化剂;加强汉语盲文学的教学,使学生的母语学习与英语学习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加强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使得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源源不竭的源泉;在深入钻研和准确理解英语语言特点和我国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与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方式;尽力创设与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中国特色的环境等。

      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必然能够最大程度地走出英语教学和教育所在的误区,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使各行各业人才的英语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使我们当今与未来的对外交流和融入世界更加顺利和有效。

标签:;  ;  ;  ;  ;  ;  

英语教学回顾与未来趋势探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