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幼儿初学绘画探析论文_梁海清

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幼儿初学绘画探析论文_梁海清

(桥头区齐贤中心幼儿园,浙江 绍兴 312065)

摘要:绘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绘画教育进行了四方面的阐述:一、以情境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绘图兴趣;二、以实物实景为对象,增强幼儿的观察力;三、以提问启发为主线,扩展幼儿的想象力;四、以体验欣赏为目标,提升幼儿的审美力。

关键词:绘画;兴趣;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

一、以情境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绘图兴趣

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就是一种玩耍。游戏是幼儿美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最好载体。对幼儿来说,只有在扮演角色游戏时,他们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游戏情境绘画活动十分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能够很快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情境,就是给他们提供一次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使他们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从而提高感性认识。 如在学习画线条的时候,请幼儿帮助妈妈绕毛线,边念儿歌:“绕、绕、绕毛线,我帮妈妈绕毛线,绕出一团大毛线”,边提醒幼儿从中心一点向外绕线条的过程,绕出各种颜色的线团,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的不亦乐乎,同类的游戏还有:织毛衣、挂窗帘、花格布等等。

二、以实物实景为对象,增强幼儿的观察力

绘画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是学前绘画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只有多看、多听、多模仿、多欣赏,才能在不断的实际观察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而观察对象是绘画活动的基础,是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从而使幼儿在与观察对象近距离的接触中,对其形成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

1、在观察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观察指导

在观察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谈话或以猜谜等形式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使幼儿在一开始就能将其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对象上。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对教师为其提供的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它们的形状、大小、结构、色彩等,了解它的组合特征,从而使幼儿对物体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然后让幼儿通过观察,对多种物体的形状、颜色、长短、粗细、厚薄、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2、如何对实物实景进行观察

如,我们在教小班幼儿练习画圆时,就可以选取糖葫芦这一观察对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来练习画圆。我们班的轩轩在幼儿园学习了画糖葫芦之后,回到家中看见爸爸画的上下一样大的糖葫芦,就对爸爸说说:“我们幼儿园的糖葫芦和这个不一样,上边大下边小”。这充分说明了轩轩在对实物进行细致观察的过程中已经对糖葫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观察力也提升了。

为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并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等户外环境中去玩耍,让其尽可能多地观察周围的人和物,从而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幼儿的观察视野,强化幼儿观察的深度,并使幼儿逐渐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三、以提问启发为主线,扩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教幼儿画“城堡”,先从童话故事引出“城堡”的主题,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城堡的结构特点;再示范讲解“城堡”的作画步骤;接着让幼儿讨论,谁是城堡的主人?城堡里住着谁?这一下小朋友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他们编出了许多故事情节,这就给幼儿创作绘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有的小朋友在城上画了两个士兵,说是保卫城堡的卫士;有的在草地上画美丽的公主,就是城堡的主人;还有的小朋友在窗户上画上许多脑袋,说是动物王国。……每个幼儿想的内容都不一样,构思也各不相同,画出的画面比较生动,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以体验欣赏为目标,提升幼儿的审美力

1、在作品选择时,应幼儿化

在美术作品的选择上,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儿童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位老师上过的一节美术欣赏《向日葵》的活动让我印象深刻。在教师展示这幅《向日葵》时,幼儿一目了然的了解了活动的内容。画面背后的意义没有那么深刻,就是一株向日葵,教师让幼儿自己来发现向日葵的颜色等。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同时,由于向日葵在幼儿的生活中可以说是较常见的,所以幼儿在临摹的时候比较容易,有了之前的观察,用色方面也比较到位。所以在美术欣赏活动作品的选择上,教师要有所选择,应尽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美术作品,要为幼儿所能接受的、具有儿童欣赏特色的作品。

2、在作品呈现时,应多样化

当前我们的美术欣赏活动多以挂图的形式开展,幼儿围坐在挂图前,睁大眼睛想仔细看清挂图里面所画的内容。有时作品中的人物比较多,那么在一张小小的挂图里面所占的比例就比较小,如果有些幼儿坐的比较远,根本就看不清画面中的内容,对于教师的讲解也是云里雾里,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幼儿什么也没学到。

3、在欣赏过程时,应对话式

在我们的美术欣赏活动中,看到最多的课堂就是教师说了一大堆,孩子一点反应也没有,一节活动就在老师的说与孩子的听中度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就浪费一个很好的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契机。

①在欣赏过程中,应尊重幼儿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欣赏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但是,欣赏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要把握一点:让孩子学会欣赏比学会理解要重要的多,有益的多。有的时候,不妨让幼儿来说说自己的心声,他们是如何看待和描述作品的,以及他们在看了作品之后的感受。我们竟能从孩子们这“天马行空”的讨论中获得一点启发,这是以孩子的视点给予我们的独特的感受。

②在欣赏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大胆说出欣赏的话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抽象的图饰,听到一段音乐,我们会感到快乐,感到愉悦。而当有人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情感体验时,往往说不清。幼儿也相同,孩子们的感受都很直接,但经常就是讲不出道理来。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幼儿通过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欣赏程度与理解,有利于幼儿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之,孩子们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尤其是在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幼儿去认识他们所接触的事物,让幼儿在无拘束的环境中充分的展开属于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2]高红.儿童想象画启蒙[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3]黄玉洁.引生活之水 灌美术之园——谈幼儿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1(09).

论文作者:梁海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幼儿初学绘画探析论文_梁海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