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带捆绑技术在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葛照琴,庄潇

泗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宿迁 2237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对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绳带捆绑技术进行步行训练所具有的价值和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2例,剔除中途退出实验的4例,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在实际康复治疗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步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配合绳带捆绑技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步态参数指标(步幅、步速、步宽、FIM评分中步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指标(步幅、步速、步宽、FIM评分中步行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指标(步幅、步速、步宽、FIM评分中步行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均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用绳带捆绑技术对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步行训练,可帮助患者有效矫正步态,逐步提升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水平,进而促进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有效恢复。

【关键词】前循环脑梗死;偏瘫;绳带捆绑技术;步行训练;应用效果

前循环脑梗死作为急性脑梗死中的一类主要亚型,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三联征表现,对其脑部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造成一定障碍,并对患者视神经及半身运动、感觉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者正常运动行为和机能,为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康复训练作为针对该疾病所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一项主要治疗措施,对于其步行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训练作用,但由于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其步态存在一定偏差,就需要采用相应器械辅助治疗,实现其步行能力的改善[1]。因此,为研究分析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对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绳带捆绑技术进行步行训练所具有的价值和效果,故进行本次对比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2月~2018年09月期间,泗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64例,脑梗死病程3到7天,临床体征和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前循环梗死,前循环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标准;患者均有一侧下肢瘫痪症状,生命体征稳定,患者能站立并在辅助下行走,无理解语言障碍,基本运动口令能执行,无肢体创伤、关节炎等,二组年龄、病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吸烟、饮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实验组各有2例因经济原因退出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52.48±5.62)岁;研究组30例患者,16例,女14例,年龄40~67岁,平均(53.53±5.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步行康复训练结果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无认知能力或试听障碍,可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并具备一定基础活动能力。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在实际康复治疗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步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配合绳带捆绑技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训练。(1)常规步行训练:患者可在医护人员辅助下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上下楼梯、桥式运动、跨步等康复训练内容,促进患者偏瘫体侧肢体肌肉张力及运动协调功能的恢复,并在患者每日训练后予以其相应肌肉按摩、针灸等理疗康复治疗内容,起到疏通患者肢体经脉的作用。(2)绳带捆绑技术及功能:将弹力带一端缠绕一圈于患者偏瘫体侧脚跖关节外侧,将另一端从该侧小腿后方绕至膝关节上方位置处,再绕行至腰部缠绕2圈后,于肩部交叉后绕至腰部打结。绳带疗法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提供适当的触觉和感觉刺激,恢复正常的姿势与自主动作模式;改变前庭功能、增强身体感觉域身体空间定向能力,减少异常的病理反射和刻板的协同动作定型;对于较弱的肌肉和肌群,提供外在的支持和稳定,提供动态姿势矫正,让身体在最正常状态下维持静态的姿势或动态控制;刺激大脑重新训练神经网络、加快新建运动模式形成。两组患者各项康复治疗频次均为每天两次,每次时长40分钟,共治疗10天[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步态参数指标(步幅、步速、步宽、FIM评分中步行评分)变化情况。FIM评分中步行评分采用国际通用评分表,根据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7分,得分越高步行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用(?x±s),t检验,当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明显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均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步态参数指标情况对比(?x±s;n=30)

3讨论

前循环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在对患者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不可逆损害的的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同样具有较强影响。虽然目前临床中所采用的各类治疗方式对此类患者病情及症状均具有一定的治疗、缓解效果,但疾病所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存在不可逆性,导致患者运动神经对肌肉张力的自主控制能力受到负面影响,影响其基本运动功能,从而使患者出现偏瘫等情况,导致其无法按照正常运行步态进行行动[3]。

本次复健治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指标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患者步幅、步速、步宽、FIM评分中步行评分各项步态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在常规前循环脑梗死康复训练治疗中主要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运动训练辅助患者实现各类功能性恢复训练和理疗驯良等预后治疗措施,使患者能够通过训练逐步加强对自身肌肉张力的控制及肢体运动平衡性的恢复,逐渐使患者恢复基本运动功能。但此类复健治疗方法仅仅通过运动训练使患者基本步行能力得到恢复,却不具备对其步态进行有效训练的有效辅助措施,从而无法使患者步态获得较好的调整作用。而通过绳带捆绑复健技术的应用,通过在康复训练期间对患者踝关节的有效固定,从而实现对患者下肢关节功能恢复的刺激,并通过固定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对患者步行中足内翻、拖足等不良步态问题进行有效矫正。与此同时,绳带捆绑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患者在职关节活动性的限制,促使患者在行走训练中充分调动下肢行走肌肉群,在增加肌肉活动性的同时,起到肌肉群锻炼作用,改善因偏瘫所引发的肌肉萎缩等症状,使得患者肌肉运动控制能力得到训练,逐步实现对现有不良行进步态的矫正及恢复[4]。

综上所述,运用绳带捆绑技术对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步行训练,可帮助患者有效矫正步态,逐步提升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水平,进而促进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1]张俊华,邱桂才,苏建华,耿瑜睿,王君茹,于明.绳带捆绑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中的运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8,32(04):266-269.

[2]刘沁.绳带捆绑技术应用于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3):42.

[3]王晓丹.绳带捆绑技术应用于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4):123-124.

[4]张俊华,邱桂才,于明,苏建华,耿瑜睿.绳带捆绑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6):3227-3230.

论文作者:葛照琴,庄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绳带捆绑技术在前循环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葛照琴,庄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