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的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也在近几年中频频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关注。下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并就抢险救援的对策进行了探,以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抢险救援
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1.1突发性,毒物毒害大
化学事故一般常在意想不到的时间突然发生,这种突然性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有关。
1.2危害范围广
事故发生后,毒物以多种形式向空气、水源、地表和物体扩散而造成大面积的污染,造成大范围的污染,伤害效应大。因为酸碱类化学危险品一般具有氧化性,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甚至爆炸。如硫酸、硝酸、过氯酸等无机酸碱都含有高价位的元素(S、N、Cl等),易氧化放热而引起燃烧。使得人群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3救援难度大
由于化学物质种类多,燃烧和爆炸可能形成缺氧,有毒的小环境给救援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个人防护装备和器材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酸碱类,例如:发烟氯氟酸的蒸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接触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会使人窒息。
1.4洗消困难
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的物质可渗透到地表造成深度污染,污染发生后,对污染区域进行洗消非常困难,造成局部地区生活失衡,甚至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2.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成因分析
2.1化工厂的选址和内部构造问题。化工厂如果在选址的时候,位置没有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规划,在建成后就会因地形条件,气象因素的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果生产及储藏危险化学品的车间与仓库没有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规定,没有留出足够的间距,那么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事故规模不可控,损失将无法估量。而设计工艺上的不合理,不合格常常会导致化学品出现泄漏现象,这些都是为爆炸及火灾留下的隐患。
2.2设备超龄服役,老化问题。有的小型或者私营化工厂生产设备经常超年限使用,超负荷运行,而且日常的保养及安全维护由于技术限制跟不上。在生产的时候,设备的薄弱环节因为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以及化学药品的腐蚀就会出现滴漏现象,如果维护再没有跟上,就非常容易引发大型事故。
2.3忽视技术安全规程,违规操作问题。虽然类似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部门都会有相关的安全守则与岗位职责,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而疏忽大意,甚至违规操作。就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小疏忽常常会引发重大事故。
3.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救援对策
3.1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
在消防人员到场后,毒物仍在外泄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事故单位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了解泄漏毒物的名称、理化性质、毒害类型、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并在仔细研究关阀、堵漏的实施方案后,积极配合事故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和业务技术熟练的工人在严密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切断事故源。在实施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的处置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穿防化服(在已发生燃烧.高温的情况下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或避火服),穿戴前,应认真检查其完好状况,有专人监护(记载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压力、进出人员姓名、进入时间等等),以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对容器壁、管道壁堵漏,可使用专用的软橡胶封堵物(圆椎状、楔子状等多种形状和规格的塞子)、木塞子、胶泥、棉沙和肥皂封堵,对于较大的孔洞,还可用湿棉絮封堵、捆扎。
3.1.3泄漏物正在燃烧时,只要是稳定型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出水枪对泄漏燃烧的容器、管道及其周围的容器、管道、阀门等设备以及受到火焰、高温威胁的建、构筑物进行冷却保护,在充分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方才灭火。
3.2认真检测,严密控制污染区
化学事故发生后,应由消防专勤人员、化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毒气检测设备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尽快采样检测。在已知外泄毒物种类的情况下,应迅速查明有毒物污染的范围及在空气和水源中的浓度,根据实测结果标出重点防护目标和事故区域的边界。在未知毒物种类时,应取样迅速送监测机构分析、确定。要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从而,为总指挥部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抢险总指挥部迅速调集人员划出警戒区,并对警戒区边界安排岗哨或用插旗、洒石灰线、拉绳索等方法设置警戒线,切实对污染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污染区外的人员、车辆误入污染区而引起伤害。警戒人员应对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卡,控制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保抢险救援车辆通行。
3.3抢救中毒人员,疏散和保护群众
3.3.1抢险人员应在切实搞好自身防护安全的情况下速将中毒人员从污染区抬、背、抱出,转移到安全地带,让其呼吸到新鲜空气,脱去其染有污物的衣服。由于毒物的伤害,往往造成人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如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现场医疗救护组应及时对中毒人员抢救和治疗。并尽量使用特效解毒药解毒,以及灌肠、洗目、水冲洗等辅助手段,抓紧解毒和排毒。对现场难以急救的重伤人员在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后,应及时组织力量,送有关医院救治。
3.3.2在积极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应派出若干疏散组,通知污染区内的人员,在疏散组的组织引导下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区。组织撤离前,检测组(分队)应将检测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以制定最佳的撤离方案,确定最佳的撤离路线。
3.4实施洗消,控制并消除毒物污染
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周围的道路、水源可能会受到严重污染,若不及时进行洗消,污染会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3.4.1洗消方法
①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②燃烧消毒法。即用燃烧来破坏有毒物及其毒性。对价值不大或火烧后仍可使用的设施、物品可采用这种方法。但燃烧虽可破坏毒物,也可能使毒物挥发,造成邻近及下风方向空气污染,故在使用此法时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③物理消毒法。此法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吸附,即利用有较吸附性能的物质吸附染毒物品表面或过滤空气、水中的有毒物,亦可用棉花、纱布等擦去人体皮肤上的可见有毒物液滴;第二种是溶洗,即用棉花、纱布等以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将染毒物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掉;第三种是机械转移,即利用切除、铲除或覆盖等机械,将有毒物移走或覆盖掉,使人员不与染毒的物品、设施直接接触。
3.4.2洗消(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氧化氯化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主要通过氧化、氯化作用来达到消毒目的;②碱性消毒剂;③物理洗消剂,包括常用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以及吸附剂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突发性,污染严重,难处理直接导致此类事故处理难度直线上升。当不可避免地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事故处置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面临这一危险事故,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好抢险救援的对策,将事故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常留栓,赵艳梅,杨丽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卫勤应急救援及预防对策[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
[2]曹国建,姚干兵.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控应急救援联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
[3]李春华,刘颖杰,邵高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
论文作者:陈亮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毒物论文; 事故论文; 危险化学品论文; 人员论文; 污染区论文; 发生论文; 总指挥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