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论文_白雪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论文_白雪菲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545006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有:首先应该系统地开发中国史和世界史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进一步深化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帮助学生完成从单纯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三,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通过学习历史,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素材

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它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展望未来,把众多纷繁复杂的过去通过师生的互动展现出来,在参与和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美好、鞭挞丑恶,其道德功能是不可言喻的。因此中学历史教育过程除了要完成 “借鉴历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明天”的社会功能外,也需要和其他学科一样注重进行德育渗透,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就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复兴梦。历史就是一本书,就是一个美好世界,书之韵味,且为读之。阅读历史这本书,等于在历史里走了一回。认识中国梦,先潜心读历史书,就会从其历史中找到中国梦的注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题材。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系统地开发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高中的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因此我们应该对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合理地运用历史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民族危难史教育、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各民族团结统一教育等。

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绚丽的文化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方面的世界之最,如粟、水稻、大豆、大麻、苎麻、桑、茶和漆等是中国最早种植的;隋朝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中国有“瓷器之国”的称誉,还有著名的“四大发明” 等等。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欣赏汉唐时期的史学、诗歌、宗教、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文化艺术方面辉煌灿烂的成就,感受汉唐盛世的风采。学生在学习或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壮志。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走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国土沦丧、主权瓜分,中国人民生活在贫困和屈辱中。反映这一段历史的电影、电视、文字材料较多,形象、生动。我们可以经常设置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国的这段屈辱史,产生气愤、痛恨的心情,并在这种情绪中思考、探究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理解中国生产力的落后是导致被侵略、掠夺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

在利用好中国史德育素材的同时,我们还应合理开发世界历史的德育素材。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世界的文明也是相通的,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子时代”,这些文明发展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永无止境。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科技文明的创造,这些都是人类的骄傲。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发展进步,理解是科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引导同学们对比同一时期中外的社会状况,理解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从而树立发展中国科技,振兴中华的决心。

第二,进一步深化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帮助学生完成从单纯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历史也是教人做人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体验到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如果引入历史和现实中的道德人物、道德活动和道德精神,就能使德育过程中知、情、意、信、行丰富饱满。历史知识生动真实,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中国历史上,关天培、邓世昌、黄继光等勇赴国难、守土保国、甘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李大钊、吉鸿昌等严守纪律、威武不屈、慷慨成仁的革命精神。这种道德情感必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行为习惯。

第三,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历史能给人以启示的作用,启发中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什么司马迁不畏权贵倾注全部心血写成《史记》,李时珍用毕生的精力写成《本草纲目》,孙中山百折不挠从事民主革命?他们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历史舞台上众多的圣哲、先贤、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们对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国古代,人们追求青史留名,《左传》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为历代所推崇。通过讲解,让中学生认识到如果不追求人生的意义,只随波逐流,那么人的一生只是扮演了一个泡沫的角色;如果只是吃喝玩乐,那么生命只是一短暂的年华,很快付诸东流,毫无意义。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奋发进取,为人类作出贡献,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有了这种思想境界,就确立了中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最后,通过学习历史,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中华民族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拂尘览史,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骄傲与自豪。这种自豪感能产生强大的心灵震撼,催促人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能产生强大的民族亲合力与凝聚力,使我们伟大的民族蒸蒸日上。因此,学习中国历史能使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达作出贡献。“中学生正处于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树立的关键时刻,而历史正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世界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洁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2]《历史教育学》。

论文作者:白雪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论文_白雪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