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继电保护装置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特点主要有对装置接口、对装置硬件进行保护等,我们提出了要在通信网络领域与电子互感器方面进行适应性研究。文章认为今后继电保护的应用,必定能够是数字化变电站更加稳定、安全、高效的运作,在满足社会生活中庞大的电力需求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实现。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
1 前言
自电力产生以后,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伴随着电器产品的丰富和发展,低压配电系统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继电保护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这一应用也受到人们好评。现代数字化变电站都会采取先进的数字化传输以及处理技术,使得变电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其他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电力企业仍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2继电保护装置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特点
2.1 对装置接口进行保护
继电保护应用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传感器收集相关数字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自身内部的光纤传输到低压端,进而再通过合并单元的转化将具备着正确格式的信息输出。此过程中由于其所采用的光纤传输模式为合并单元,这就大大的降低了模数转换工作量。
2.2 对装置硬件进行保护
以微处理器为构造的继电保护装置,可选择多个接口形成电路,功能更加丰富,与此同时,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依靠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数据的收集,所实现的是数字信息量,这就改变了传统继电保护装置依靠专门数据单元所进行的模拟数据量的采集方式,确保了信息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 关于继电保护的适应性研究
3.1 在通信网络领域的适应性研究
继电保护装置在网络通信领域的适应性集中表现在其运作过程中,即采集数据样本和畸形样本控制两个方面。当变电站发生异常时,相关性数据指数也会呈现出混乱的波动状态,从而影响整体的网络环境。而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则是通过数据单元的合并和类型的分析来实现有效性运维的目的。数据传递的质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所导致。如果通信对外界的干扰相对较大,那么数据就很有可能出现乱码的情况。而针对不同的编码,继电保护措施有着不同的识别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如果保护装置启动失败,则说明问题出在数据的归类上。如果运维路径受阻,则说明样本畸形采集的情况发生。从整体性来看,继电保护能够加强入网检测的速度,形成各部分的独立性数据模型方式,在单元合并的过程中测试样本数据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健全。另外,操作者还可以独立的数据样本进行结果比对。一般来讲,数据样本之间的差异不会大于标准性的模式的五分之一。如果某一样本出现了异变,监控系统的指示灯会变为红色,提醒设计人员进行线路的重新规划。
3.2 在电子互感器方面的适应性研究
数字化继电保护的适应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对电子式互感器的适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电子互感器在数字化应用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有源式和无源式。从结构建造的原理上来讲,无源式更加符合目前的技术应用水平。有源式主要是以线圈为基本平台,以光学原理为主要建构类型,以形成集约化的互感组织模式。尽管电子式互感器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但它对数据的实用性与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不同原理的互感器在工艺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使用时我们要对其性质进行延伸。如果电子互感器出现延时的情况,数字化的继电保护措施会将数据进行归类,将同一类型的单元模式合并,最终根据相关的标准性指标进行运维,开启保护工作。以“测量延时差异”为例,探讨数字化继电保护的应用。在变电站总体运维同时启动时,电力运输会出现一前一后的情况,使电路延时0.05ms 左右,为了避免这种差异给电力稳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数字化继电差异保护就会启动。当然,这里的“差异”指的是时间上的迟缓。首先,工作人员会对电子互感器的适用性和类型进行检查,以确保互感器与继电保护设备之间的匹配程度。其次,设定测量的标准数值。自动化测量与传统模式的不同就在于它能够根据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自动化测验,进而将结构报送到屏幕显示器之上。最后,模拟的动态化过程。电流在输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实质性的误差,系统可以专门针对这些不可控因素进行灵感性的调整。如果在内部区域发现了故障短路的情况,线路保护差则会启动,实现互感连接的完整性。
4总结
综上所述,对电力的稳定性和大量的需求性,逐渐推动了继电保护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继电保护适应性的提高,为其今后能够广泛的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虽然当前关于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应用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类问题必将能得到一一解决,可以预见,今后继电保护的应用,必定能够是数字化变电站更加稳定、安全、高效的运作,在满足社会生活中庞大的电力需求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实现。
参考文献:
[1]彭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6,(3):204-205.
[2]汪洋.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
[3]李树兵,王正江,何天华等.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改进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9):102-103.
论文作者:陈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互感器论文; 适应性论文; 数据论文; 继电论文; 样本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