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对康复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彭雄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对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把我院从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对康复功能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个体化护理服务;康复功能

脑梗死指的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缺血和缺氧而急性突发的一种疾病,属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地不断转变,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老年群体较为多发,会对其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1]。有临床研究表示[2],为脑梗死患者应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难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需要为患者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来改善康复训练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对康复功能的影响,特选择我院10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从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有53例患者。观察组5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2.8±3.1)岁;患者病程1~3年,平均病程(1.7±0.4)年。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43~88岁,平均年龄(63.1±3.3)岁;患者病程1~4年,平均病程(1.9±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主要有常规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常规指导以及呼吸道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干预,具体措施有:①饮食干预:全面分析并评估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进展情况后实施个体化饮食干预,和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来设计科学合理饮食计划,保证患者合理、科学以及营养进食;嘱咐患者多吃维生素与纤维丰富的、易消化的以及胆固醇与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忌辛辣、生冷以及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少食多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②体位干预:早期实施有效体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症状,摆放健侧卧位时在患者躯干前后分别置入高枕来维持身体平衡,告知患者要充分将上肢前伸;患侧卧位情况下,当肩关节屈曲100°时将软垫垫入患侧上肢,将长枕垫入患侧下肢来保证能抵达足部下方部位,保持膝关节与髋关节屈曲位;患者摆放仰卧位时将软垫垫入患侧上肢,伸直患者上臂并外展成45°角,腕关节背曲位手掌摊开并放置250g沙袋,让患者手指关节呈伸直状态,用软垫垫入患侧膝部,稍微屈曲膝关节,用丁字鞋来防止患者足下垂;每隔两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来防止或减少压疮、运动肌痉挛以及关节僵直等症状的发生。③肢体康复干预:辅助并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为患者指导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首先指导患者开展床上被动训练,辅助患者完成简易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训练;定时按摩患者患肢,促进患肢肌肉功能恢复;鼓励患者积极完成康复训练,叮嘱患者家属严格督促。④语言功能康复干预:按照患者失语状况实施个体化语言训练,从简单发音起训练,通过为患者选择性播放电视节目、音乐或广播等方式来增强语言表达功能。⑤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实施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积极给予有效心理支撑,和患者讨论积极向上的话题,如介绍治疗成功案例为患者认识,以此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主动和患者家属交谈,让其多多陪伴患者,不断提供心理支持与安抚。⑥出院指导:加强患者的出院宣教,于患者出院前应做好患者全面有效的出院指导,详细叮嘱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如饮食方面应保证营养均衡,以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主,注意多餐少食;运动方面要在家属辅助下完成适度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与理疗等,多多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站立、坐、行走、穿衣以及进食等生活训练;用药上要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切忌自主更换用药量。为患者家属发放脑梗死宣传手册与宣传画,普及脑梗死成因与临床表现,以此尽量减少和避免再度发病的危险因素。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状况,应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评估患者语言功能,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语言功能恢复越好;应用简式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9.0统计数据,用(%)和(x±s)表现计数和计量资料,用x2和t检验;用P<0.05评估对比有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通常急性起病、缺乏发病预兆,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失禁以及瘫痪等症状,生活无法自理,可能发生语言交流与智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及时诊治与有效护理[3]。为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体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基本功能的逐渐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个体化护理服务主要是从患者饮食、心理、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体位等方面实施多层次与多方位的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康复质量[4]。此次研究通过为观察组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服务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结果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对康复功能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茜.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35):59.

[2]杨菊香.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6,19(6):207.

[3]何艳艳.脑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对其康复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6(26):5049,5052.

[4]朱樱花.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4(15):56,58.

论文作者:彭雄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脑梗死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对康复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彭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