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交通基础设施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仍在扩大,人、车与道路的关系已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在汽车保有量暴涨的同时,公路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落后于交通需求所期望的目标。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建设从形式上、理念上、数量上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导致公路安全隐患问题较为突出。从设计角度,仍需不断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予以完善,提高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词:交通需求;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一、当前交通安全设计现状
随着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设计作为交通建设的先决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近些年修建的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一般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安全系数较高。但是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受地理、财力等客观条件影响及受重视程度的不同,其中一部分道路在路线选择合理性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置完善程度上仍有待提高,这些薄弱环节往往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
另外,部分业主认识不到安全设施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总会先考虑降低投资来实现项目的如期完工,忽略了线形因素的影响;削弱了安全设施的保障。从而给道路的行车条件、使用寿命、安全等级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给之后的改扩建工程增大了难度。
二、线形选定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公路的线形最终是以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横断面形式组合而成的立体线形映入驾驶员眼帘的。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所选定的实际行驶速度,是由他对三维立体线形的判断做出的。公路的立体线形除必须满足驾驶动力学要求的最小值外,还应满足驾驶员视觉心理方面连续、舒适的要求,反映公路线形好坏的关键是速度的连续性,它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
1、直线
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员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一旦有突发信息出现,就会因措手不及而发生事故。另外,驾驶员在长直路段车速往往不自觉地加快,致使车辆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分速度仍较高,若遇到弯道超高不足,往往导致倾覆或其它类型的交通事故。
2、平曲线
平曲线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很大。特别是与陡坡和路面滑溜等情形加在一起时,发生在弯道上的事故要比直线上多。在圆曲线上,由于横向力的存在,对汽车的安全行驶会产生不利影响。大半径曲线比小半径曲线的事故率低;连续曲线当半径协调时事故率比不协调时低。调查表明曲率愈大,事故率愈高;原因是曲率越大,汽车在运行中的转弯半径越小,视线盲区增大。
3、竖曲线
由于道路的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时,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距,使其视野变小,此时驾驶员不易发现前方情况,容易发生碰撞。凸形竖曲线上的视距越短,则交通事故也越频繁。
4、纵坡度
主要是下坡时,驾驶员为节油常采取熄火滑行的操作方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采取应急措施,此类事故约占坡道事故的24%。车辆下长坡时,由于重力作用,行驶速度过高,制动非安全区过长,频繁使用制动致使制动产生热衰减,遇有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停车,此种原因引起的事故占坡道事故的40%;车辆上坡行驶时,由于超越停放或后备功率较小的低速行驶车辆所造成的坡道事故占18%;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坡道事故占18%左右。
5、线形组合
行车安全性的大小与不同线形之间的组合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下列不良的线形组合往往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线形的骤变,如长直线的末端设置急转弯曲线,尤其是长下坡(大于1km)接小半径曲线是有危险倾向的设计,易造成车辆在不自觉的高速情况下驶入平曲线,事故隐患大为增加。
(2)在连续的高填方路段,如果没有良好的视线引导,驾驶员容易使车辆偏离车道中心线,可能冲出路面,酿成车祸。
(3)短直线介于两个弯曲的圆曲线之间,形成断背曲线(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而成的平曲线。),这样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把线形看成反向曲线,从而发生操作错误,甚至酿成车祸。
(4)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上,驾驶员位于下坡时看到对面的上坡段,容易产生错觉,把上坡的坡度看得比实际的坡度大。这样驾驶员就有可能加速以便冲上对面的上坡路段;同时,在下坡路段看上坡路段,驾驶员觉察不出自己是在下坡,因而有可能发生事故。
(5)在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插入急转弯的平曲线,因为没有视线引导而必须急打方向盘是极易引起交通肇事的。竖曲线上的视距越短,则交通事故也越频繁。
(6)在平面曲线内,如果纵断面反复凹凸,每当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形成只能看见脚下和前头,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这样的线形容易发生事故。
(7)转弯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组合在一起时,则会使事故急剧增加。
(8)是否设置缓和曲线对于圆曲线上安全特性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未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事故数显著地高于设置了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段。
(9)纵坡长度过短,出现锯齿形纵断面,这种地形使行车频繁颠簸,甚至可能产生颠簸的叠加与共震,危及安全。视觉上,这种地形使驾车者有路线不连续,坡长越来越小,线形破碎的感觉。坡长过大,下坡时使得车辆速度渐增,也不利于安全。
在诸多的交通事故中,大部分驾驶员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困难的行驶条件所造成的,道路的几何要素或线形组合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改善措施
改善路线设计,一条公路在设计时最好将指标统一,由其是山区公路,既使是相同的指标,设计时相邻的曲线半径比也应控制在1.5范围内;长直线段的两端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该段直线的长度;高填方路堤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大于3%的连续纵坡长度应控制在3分钟车程内。这样使得行车时司机的心理有过度阶段时间,对行车安全有利。
交通安全设施需加强,标志、标线的健全会有引领作用,防撞护栏设置的高度和强度要有效,能够抵御汽车在一定角度碰撞时的强度,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
加大交通管理力度,在治理超速行驶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使司机都能明白公路行车的安全常识。
三、安全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为不熟悉路网、路况及交通环境的道路使用者提供服务。通过道路风险分析,设置相应的必要内容,并与路面标线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体系,向服务对象传达明确的交通信息。以减少隐患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使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看不见:多表现为标志设置位置不当,或被树木、建筑物遮挡。导致失去应有的作用。解决办法:调整标志设置位置或方式,对影响标志面板识别的树木枝杈进行定期修剪。
(2)看不清:主要表现为标志规格不足,如尺寸过小、字高不足、反光膜等级偏低等;标志面板不清,蒙灰污浊或反光膜老化,缺乏维护及更换;同一位置信息量过载,无从辨认。主要为标志设置过密以及面板内容很复杂。解决办法:规范标志设置规格,并合理系统布局,定期进行更新维护。高风险路段适当提高反光膜等级及其他标准。
(3)设置不规范、养护不到位:是造成前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多出现于低等级公路及农村公路之上。由于农村公路里程长,资金短缺。但作为公路路网的的“毛细层”。更应在“保障安全、合理投资”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安防工程建设。
2、路面标线
路面标线是交通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设置时不应拘泥于形式上的统一,一切以道路资源有效利用及交通运行更加顺畅为目的,正确引导交通、确保车辆分道行驶、合理利用路面有效面积,并配合交通标志联系使用,避免相互矛盾。其使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路面标线材料及工艺不达标:主要现象为随着交通量的增大及行车荷载的持续提高,目前很多公路上标线磨损严重、模糊不清,有些道路养护时为了节约成本,施工便利,选择使用冷漆或不当工艺绘制标线,其耐磨、耐候、耐久都非常差,加之没有撒布玻璃微珠,其反光性更无从谈起。这种做法仅图一时之便,实则每过几个月就要重新施划,给没有明确行驶轨迹的路面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解决办法:采用正规材料、适当工艺绘制标线。必要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2)车行道宽度不规范:行车道并非越宽越好。如设置偏窄,易发生碰撞事故;如设置过宽,给车辆过度自由空间,易发生抢道或偏离行驶轨迹。其净宽应符合对应设计行车速度下规范要求值。解决办法:合理设置车道宽度。
(3)视线诱导标线运用不足: 目前此类标线于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其可以通过较小的投入,极大降低车辆对撞及驶出路外的可能性。
3、防撞护栏
护栏形式的选择,应针对每条公路的具体情况、交通构成等因素,充分比较各种护栏的性能;分析行驶安全感、压迫感、视线诱导、瞭望的舒适性;并考虑与公路周围环境的协调;结合经济性、施工条件及养护维修等因素来确定。
(1)防撞等级不足或缺失:部分高风险路段护栏防撞等级不足,车辆碰撞后推翻护栏,依然冲出路基之外或对向车道,造成重大伤亡。或护栏损坏后未及时修复,再次于同一位置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往往更加严重。解决办法:及时修复已损坏部位,更换设置不规范之处护栏。若发生事故处护栏未能有效阻止车辆偏离轨迹,则应考虑提高护栏防撞等级。
(2)过度设防:设置护栏虽是一种降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手段,但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路侧或路中障碍物。解决办法:当风险路段路侧危险程度不高时,可不设置护栏,通过适当修整边坡、边沟、改善视距或设置示警桩的办法来消除隐患。
(3)护栏端头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使用中护栏大多都是自然端头,车辆正面撞击护栏端部时,易发生剧烈对撞甚至刺穿车体的可能,造成更大的二次事故。解决办法:安装消能端头,对护栏端头进行外展或地埋改造。确因改造困难时,至少对端头进行警示处理。
(4)中央分隔带护栏开口过多:导致行车干扰因素大大增加,并对驾驶者造成麻痹心理。装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一般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如发生碰撞将成为恶性事故。另外,开口过多不宜保证开口处的安全停车视距。解决办法:合并开口,集中约束行人及过往车辆的跨路行为。
4、边沟及路肩
公路路侧排水边沟的设置在满足排水需要的前提下,有条件改进时,应采用有利于路侧安全的形式,硬化路肩。改进目的是车辆跌入边沟之后,减小对其伤害,并能快速驶回路面。
5、物理减速设施
物理减速设施的设置不但应考虑对限制对象的作用,还应考虑对非限制对象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后果。此类设施会降低行车舒适性,易造成交通缓慢,并对路面产生破坏,随着其逐渐损坏,真正起减速作用的是破损的路面。改进方式:干线公路上以彩色路面或立体图案替代。
四、结语
我们不能总是去抱怨驾驶者的错误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而是要认识到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驾驶错误和避免这些错误所导致的事故。
只要有一丝可能,就要全力以赴地进行调整和升级,让危险系数尽量归零。使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在满足安全可靠、力求经济实用的同时,各种设施之间应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并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运营需求与技术发展状况逐步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交通运输公路科学研究院,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年。
论文作者:张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曲线论文; 线形论文; 护栏论文; 公路论文; 驾驶员论文; 标线论文; 事故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