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经济大国_经济论文

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经济大国_经济论文

把我国由旅游资源大国变为旅游经济大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旅游资源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也是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产业。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收入的增加,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当作休闲陶冶情操的高雅行为。1990年,世界旅游(国际国内)业总收入2.9万亿美元,1992年增至3.5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业,1980年接待旅游人数2.85亿人次,外汇收入925亿美元。1994年,全世界出国旅游人数为5.28亿人次,外汇收入321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2亿人,占世界就业人口的1/9。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78-1993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3.14亿人次,年均增长12.33%,旅游收汇274.7亿美元,年均增长12.12%。1994年入境游客4368.5万人次,外汇收入73.23亿美元,国内游客4.5亿人次,回笼货币95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跃居第八位,从业人员250万人。

在国外,旅游业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创汇主渠道。香港有四大经济支柱,旅游业居其中,是香港第二大创汇行业,1994年收汇643亿港元;哥斯达黎加,1994年旅游收汇为6亿美元,为该国第一大财源;泰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等,也都是世界旅游收汇大国。

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它能同时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市建设、传统工业、轻工纺织、商业、农副产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对外交流等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其比较效益更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据统计,旅游业平均创汇率为92%,而创汇贸易外汇收入为44%;每接待一名游客的平均创汇额,相当于出口5.4吨原油或18.6吨原煤;旅游业自身每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就增加4.3元,每增加1名就业人员,相关行业就会增加5个就业机会。可见旅游业是一个很好的经济行业,是经济增长的一极,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纵横几万里的经纬度,使中国的旅游资源在世界上无与伦比,但我们现有的旅游业还相当薄弱,离旅游创汇大国的距离还很大;要把我国的旅游资源优势变成旅游经济优势,在软硬件方面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一、分门别类掌握游客心理

要发展旅游业,吸引成千上万的旅游大军,首要的就是要掌握游客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般说来,游客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观光型。观光型又有两种:一种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浪漫飘逸型,即以欣赏山水为目的,崇尚自然,陶冶情操,追求返朴归真,寄情于山水,超然于物外。中国的自然风光,完全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观光客人的需要:有以险峻奇怪著称于世的五岳,有神秘莫测的雪域西藏,有茫茫无边的沙漠戈壁,有风高浪急的大江大河,有蔚蓝碧绿的汪洋大海,有莽莽无边的原始森林,有气象万千的山峦峡谷。另一种是以人文景观为对象的现实思索型,即通过对人文景观的观赏,达到了解中国古老文明、中国传统技术和艺术,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了解。中国的人文景观也是世界最丰富的,有号称世界八大奇观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世界保存最好的宫殿——故宫等。还有大量的名人、名居、名祠、名作、名山、古关、古庙、古塔、古楼、古树、古墓、古城等。

二是采风型。主要是文艺界的朋友,他们通过对中华民族民俗民情民风和文化的了解,来研究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并从中吸取营养,为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服务。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康定的转山会、福建的惠安女、湖南的龙舟节、泰山的登山节、西藏的晒佛节以及名目繁多的庙会、书画会、赛歌会、丝绸节、茶文化节等精彩纷呈。这些浩如烟海的节、会等,足以满足不同采风爱好者的需要。

三是学者型。这种类型游客的目的性较强。他们多把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有的是学习中国传统工艺。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宣纸的工艺、古建筑中的灰雕、斗棋、浮雕、楼台亭阁的设计,以及各种饮食工艺等。有的是了解中国的地理地貌。有的是考察中国动植物分布。有的是为了研究中国历史。

四是放松型。即度假型。度假旅游在不少发达国家已成时尚。日本的带薪度假是典型的放松型。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工作人员思想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很容易导致神经紧张和精神的压抑。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企业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度假,让他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找一个安静的处所,放松业已绷紧的神经,使体力得到恢复,精神得到振作,心情受到陶冶。

五是健身型。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有的是为了治疗现代病。现代化带来了现代病:颈椎增生、脊椎增生、皮肤病、神经衰弱、矽肺等,既要精心去治疗,又要时间去恢复。这种疗养型的旅游增加幅度较大。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比较多的有温泉浴、海水浴、沙滩浴、日光浴、森林浴。

六是猎奇型。有的属探险猎奇,以年轻人为主,是凭借自己的体力、智力去征服自然。国际上流行的有:登山,尤其是攀登世界著名高峰;漂流,尤其是漂急流险滩。有的属考察猎奇,去寻找史书上记载过的,民间传说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索和认识世界。英国尼斯湖怪物,神秘的百慕大、神农架野人、九寨沟水怪等,引起了无数的科学家和游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前去考察和寻找。

七是商业型。从游客的职业构成来看,商业型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主要足迹在各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他们一方面是了解国人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消费特点,为其商品在中国寻找机会和突破口。其次是了解国民素质,寻找合作伙伴。他们的消费水平一般都比较高,衣食住行都追求高档次。

八是模仿型。主要是模仿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习惯。不同时代的模仿,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反映的是丰富多彩的时代内容,衣食住行均是依不同朝代来定,使游客仿佛回到了过去,重温历史的旧梦。不同民族的模仿。如深圳的中国民族文化村,云南的民族村等都是成功的。它们把全国各民族的建筑、民俗、民情、民风全部搬来,让游人体会其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生活。不同阶层的模仿,反映了同一时代、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差异。在英国,推出了崇向自然的田园风光游,很受游客的欢迎。另外,还有回忆游,比如:丝绸之路游,万里长征游等。模仿游能让人重温过去的生活,感受历史的脉搏,加深对世界的认识,鼓舞前进的勇气。

另外,还有华人寻根游,宗教寻根游、武林寻根游等。

二、努力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进步、科学发达、经济繁荣的产物,它是旅行和游览的结合。我们在分析掌握游客心理的基础上,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以吸引游客。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游客产生亲切感

近年来,由于体制上的转轨变型,道德教育弱化,在旅游行业常常发生一些令游客不愉快的违犯职业道德的事。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旅游工作人员号称“民间外交大使”,他们体现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对游客的吃喝、住、行、玩等必须做到服务周到和无微不至,真正做到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帮游客之所需。使游客在异国他乡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又使他体验到国人的真情。二是健全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旅游业监督机制不力,不全是导致服务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尽管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制订了一些有关旅游法规,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督部门,许多法规如同虚设。有的地方竟办起了黑市旅行社,擅自经营旅游业务。有鉴于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工商、税务、物价、公安、检察、法院、环保、消防等部门,共同整顿旅游市场,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对旅行社必须严格奖惩制度,推行全面质量保证金制度,凡是服务质量出了问题的,除了赔偿游客的全部损失外,还要处以重罚,直至吊销执照。

2.加强防范措施,使游客产生安全感

安全第一,这是一切工作的关键。旅游行业更是如此。世界著名的旅游创汇大国,多是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身安全的国家。一个充满危险和动荡的国家,即使景观再美,也会令人望而却步。游客安全主要包括食、宿、行、购、玩。食要卫生,住要安全整洁,行要可靠,玩要尽兴,购要实惠。总之,要让游客食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使游客高兴而来,平安而归。

3.加强文化素质培养,使游客产生充实感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游客对导游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认识,而侧重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旅游作为一种文明的活动,导游的文化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要有礼仪修养。不但要熟悉中国礼仪,也要熟悉被接待游客所属国家或民族的礼仪,以体现一种大国的风范。他们必须持证上岗。未经国家旅游局统一考试,没有导游证的导游一个也不能上岗。导游证书也不能搞终身制,可实行三年一考或五年一考。他们要学好地理知识。看山,要知道山的形成原因,地质变化;入洞,要知道洞的形成年代和变迁;临水,要知道水从何来,到何处去,水质如何;见林,要知道林的年轮、种类、种属。他们还应学好历史知识。中国的人文景观浩如烟海,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兵马俑、明代十三陵、北京故宫、西安碑林等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导游人员应该对自己所导游的线路的历史有个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导游人员还应熟悉民俗风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俗民情民风丰富多彩。它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另外,在熟悉本国的民俗民情民风的同时,还要熟悉游客所在国民族的民俗民情民风。

4.加快资源综合开发,使游客产生整体感

我国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得很不够,至今未形成系列和群体。广东丹霞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红石公园,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几乎没有得到开发。江南仙境黄山的景点开发也远远没有达到可供开发的程度。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现有已开发的资源。象黄山松、桂林水、香山叶、九寨沟林、长城砖、新疆城等。要尽量使其减少风、雪、雨、沙、晒等自然的侵蚀,更要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损害。二是修复。由于历史的原因或是自然的变迁,有的景点被风化、被遗弃、被毁坏,对此要积极予以修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丝绸之路、长征路、京杭大运河、苏州河、秦淮河、上海外滩等都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修复开发出来,是很有价值的。三是开发。我国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实在太丰富了,黄山、张家界、九寨沟、桂林等开发的潜力非常大。各级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投资开发,旅游部门要把眼睛盯住国外的资金市场,多途径、多渠道地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旅游开发热近几年正在世界兴起。今年1月2日,柬埔寨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了总额为10亿美元的大型开发事业合同。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也是如此。总之,我们要把保护、修复、开发作为提高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去抓,形成系列景点群,使游客既有整体感,又有规模感,更有新鲜感,从而增强吸引回头客的力度,增强吸引新游客的强度。

5.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使游客产生方便感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它同时对交通、通讯、能源、宾馆等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要安全便捷。在我国的一些旅游区,行路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进亦忧、退亦忧”严重,尤其是空中通道不畅,对海外游客的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增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外资,争取在短期内有一个大的改观。通讯和交通一样,是又一大制约因素。食要多样性和多元化,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适合游客大众的口胃,尽量做到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游客的需要。住要满足不同档次游客的需要。

旅游业做为“朝阳产业”中的支柱,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竞争中,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我国旅游资源的优势,就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从而使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变成旅游经济大国。

标签:;  ;  ;  

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经济大国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