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上海论文,新趋势论文,师范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5月,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 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与此同时,上海市又宣布调整上海师范教育结构,将原来隶属上海市的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和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以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道路。上述举措,将不同隶属关系的院校合并,加大了上海市政府对院校的统筹,并意味着华东师大着手进行高水平基础上的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教育体系的探索,从而在中国师范教育界和高等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
一、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国师范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两大系统。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主要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承担,全国共有中国国家教委直属的师范大学6所,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六个行政大区,这六所师范大学代表了所在行政大区的师范教育水平。其次,全国各省、直辖市均设1—2所地方性师范大学,省内的一些地市还设有师范学院。这些师范大学或学院主要承担着培养具有本科学历或大专学历的中学(高中)新教师的任务。另外,在一些地市和区县设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主要承担着培养具有专科学历和中师学历的初中师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教师的培训任务,在省市一级,主要由各省、直辖市以及省内一些地市的教育学院负责;在区县一级,主要由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目前,中国的师范教育,正以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大系统呈网络状展开。据1994年的统计,在职前培养方面,我国有高等师范院校241所, 中等师范学校894所,其中幼儿师范学校67所;在职后培训方面, 我国有教育学院145所,教师进修学校2065所。此外, 国家设立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1所、国家中学校长培训中心1个、在各行政大区各设立一个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负责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
建国40多年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在:
1.已建立起多层次、制度化、网络化、系统化、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范教育体系。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大系统中,从国家到各地方,均设立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师需要的教育机构。
2.师范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明确办好基础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使各级各类师范教育机构的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3.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数量的大量增加,更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质量。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培养了大量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使在职教师在思想修养、学科知识更新、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师范教育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这一方面而言,当前中国师范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有:
1.条块分割,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国目前的师范教育机构,分别隶属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管辖,不同隶属关系的学校各自为政,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从师资到设备,均需配置齐全。这样,一方面,处于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师范教育系统内的各个学校,相互难以沟通,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障碍;另一方面,各种教育资源的重复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2.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分离。现有的师范大学(学校)负责培养新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在职教师培训,这种两相分离的格局,使得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脱节,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比如,师资比例不协调,上海现有从事在职培训专职师资473人, 从事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资却有2475人,尽管后者当中有少量教师兼职从事教师在职培训,但是,在职培训的从业师资数量客观上仍无法满足数以万计的在职教师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分离的状态也使得培养新教师的师范大学(学校)不能及时获得教师上岗后的信息反馈,客观上造成教学内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而多数承担在职教师培训任务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往往照搬职前教育的办学模式,在师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难以形成自身的体系,在培养、培训的内容上也往往造成重复或断档。
3.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在教育水平上的倒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师范院校的综合办学力量往往高于同级的师训机构,以上海为例,代表上海乃至全国师范院校水平的华东师大有博士点32个,硕士点97个,而代表上海乃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中国教育学院水平的上海教育学院却没有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院的师训工作往往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有这些,都要求师范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而上海决定构建高水平的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应当说是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二、上海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道路的现实基础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丰姿。
在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流城市”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一流教育”,而“一流教育”的建设,必须依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批优秀的校长。上海师范教育结构调整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的。而目前上海城市人口变化和基础教育的现状成为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道路最直接的现实基础。
(一)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人口明显呈负增长趋势。80年代中的小学入学高峰过后,小学学龄儿童数即呈下降趋势,由1993年小学在校生的116.7万人降到1995年的102.78 万人; 1995 年的小学校数为1907所,比1978年整整减少了一半。这样,上海新教师的补充需求正在逐年减少。
(二)上海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情况为上海师范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根据我国《教师法》和有关法规、文件的规定,教师应达到相应的学历水平:小学教师必须达到中师毕业,初中教师必须达到大专毕业,高中教师必须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状况良好。据1996年统计,上海市(含郊区)现有小学教师54517人,学历达标率在89.64%;45619名中学教师中, 初中教师达标率在88.86%、高中教师达标率在80.11%。上海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师范教育的要求,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上海新增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全部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标准配备,并且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也将继续提高;未来的在职培训,不仅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与提高,而且更应加强优秀中小学校长和教育专家的培养。
教师数量需求的减少和对教师质量的新要求都使得上海的师范教育必须走改革之路。上海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在先一步、高一层的原则指导下,1996年已停止普通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
(三)华东师范大学积极参与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融入上海教育发展的整体轨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条块分割状况有所打破,职前、职后有所打通,华东师大除继续承担为全国培养师资和开展国家级科研工作外,增强了为上海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从师资培训、管理干部乃至政府职能部门官员的培训、课程教材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地参与到上海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工作中。80年代以来,华东师大以在职培训的方式,对数千名上海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教育;进入90年代,学校以上千名上海中学骨干教师为对象,开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进行学科教学或学校管理方面的提高培训。设在华东师大的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了上海所有市重点中学的校长、上海市各区县的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学校有78位正、副教授直接参与1995年结束的上海市第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新教材的编写。新课程体系和新教材的建设,为上海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学校又投入大量人力,参与上海市第二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工作。学校在5 所附属学校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其它15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中小学作为学校教改的科研基地。上述20所附属学校、基地学校定期交流教育改革、教育科研的情况、经验与问题,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实验基地网络。鉴于华东师大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教学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上述工作,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确立、建设一支高素质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推动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国家教委与上海市政府的决策
199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市、广东省、机械工业部进行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上海市形成了师范教育结构调整的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发点是:合理和充分利用上海地区的师范教育资源,打破条块分割,进一步发挥华东师大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作用,构建上海师范教育新格局,在新的层次上增强师范教育学科建设的力度,发展新的生长点,提高师范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同时积极探索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道路,为中国师范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发展经验与思路。
三、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中国,在上海,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道路,尚属首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在学习世界上在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以及上海市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特殊情况,目前我们拟进行如下两方面的探讨:
(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此次上海市师范教育结构改革,从本质上讲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旨在加强地方政府的统筹,进一步发挥中央部、委高校为区域建设服务的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上海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撤消其建制,组建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和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并校以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在建制上华东师大仍属国家教委所属的重点大学,实行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建共管,以上海市为主的体制,原投资渠道不变,国家教委继续向华东师大提供所需的发展经费,并按委属高校的投入增长比例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同时上海市加强对华东师大的统筹力度,在制定、修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将华东师大的发展纳入城市整个发展规划中,负责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并给予学校相应的共建经费及若干与地方高校同等的待遇,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和促进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师范教育中发挥核心和龙头作用。这一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从根本上克服了师范教育机构条块分割的局面。这一做法,将在两个方面对中国高等学校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一是体制的改革,应有相应的配套改革,即体制、机制、投资(渠道)同步改革;其二是扩大了地方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统筹范围,即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发挥本地的中央部委高校的作用,部委学校可能会走上“国立共建地方统筹”的道路。
(二)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
新组建的华东师大的主要目标是:立足上海、辐射华东、影响全国,成为培养和培训高素质师范教育专门人才的摇篮,逐步建设成为适应中国和上海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对全国师范教育具有示范意义和领先地位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是其重要的研究任务与实践任务之一。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上,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华东师大将组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律,研究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理论上解决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问题;在实践上,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打通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之间的联系与联合,根据在职教师、干部的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内容,建设好高水平的在职培训师资队伍,同时组织力量认直编写教师在职培训教材。开展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和中小学教研室主任的培训工作,实施教育专家培训计划,为上海基础教育培养专家型教学和科研骨干。
国家教委与上海市决定由华东师大在上海进行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探索,突破了条块分割的体制,反映了上海市建设一流教育要依靠一流师资以及依靠一流师范大学培养、培训一流师资的观念意识,体现了上海对教师进行终生教育的战略思考。对华东师大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又是一种新的探索。我们非常乐意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同行开展交流,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在这一方面的有效做法与经验,从而使我们的探索更富有成效。
* 本文系作者97年6月赴美参加研讨会递交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