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方外圆”与统一战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线论文,内方外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内方外圆”与统一战线的关系后认为,作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内方外圆”是毛泽东创立统一战线理论的直接素养,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质和核心可概括为“内方外圆”。
毛泽东常常借用中国古代一些十分精炼却又通俗易懂的哲学要领来表述其思想。“搞统一战线要‘内方外圆’”,就是他对统战工作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和概括。
内方外圆,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却往往使人们产生联想,从而类比某些事物而自发地形成一种哲理。因此,“内方外圆”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比喻,一种原始的辩证思想,通常被人们奉作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准则。毛泽东也将这种比喻和道理,用来告诫和启发全党:“共产党人做统一战线工作,要象‘制钱’那样‘内方外圆’。”当然毛泽东把“内方外圆”与统一战线联系在一起,并将它作为行动准则和工作方法,这已远远超出了“内方外圆”一般意义上的范畴,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内方寓意为原则性,外圆则是指灵活性。推陈出新是毛泽东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往往将一些复杂的事理用最通俗的话语表达,并通过逻辑抽象赋予这些日常用语新的涵义,从而使之上升到一种理性高度。搞统一战线要“内方外圆”,这决非随意的比方,而是毛泽东深思熟虑,对统一战线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所得出的精辟论断。在这里,“内方外圆”是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的,因此,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如果对毛泽东有关统一战线的论著进行较普遍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曾用了许多术语和日常用语从各种角度来表达这对范畴,或说明相关的意思。如一致性与差异性,领导者与同盟军,原则与策略,团结与斗争,坚定性与灵活性,目标与手段,两点论与重点论,同和异等等。几乎在统一战线的所有命题中,毛泽东都用“内方外圆”式的辩证思想和方法进行过思维。我们认为,这是由以下方面因素促成的。
一、“内方外圆”形象地概括了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每一事物都同周围事物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事物内部各要素也都处在互相依存、互相贯通之中。
作为客观事物,制钱的“方”与“圆”是紧密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整体的,它们互为区别又互为同一,互为制约又互为依存,离开了这种联系而分割为各个部分,就失去了制钱这一事物的本来意义。统一战线也是如此。统一战线这种客观存在是在社会分裂成阶级和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本身就具有最广泛联系的普遍性和紧密性。它的涵义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各个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和社会人士,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这种联盟的范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毛泽东所开创和领导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在性质上不同以往的统一战线,其广度和深度,也是其他统一战线不可比拟的。因为无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是立足于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目标的。它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团结大多数”,不仅要搞好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统一,而且要联系和争取最广大的同盟军,要联系和争取一切愿意顺应历史前进的集团和人士共同工作。早在1926年3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 毛泽东就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的这种本质特性,把统一战线问题提到事关革命成败的高度,尖锐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并大声疾呼“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因此,团结就是联系。这种联系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具体实施的,也是由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具体地说:
1、 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离开人民的特殊利益,而是以解放全人类,实现世界大同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过去团结和联系各革命阶级、阶层的人民夺取政权,在夺取政权后用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消灭阶级和剥削的历史任务,今天团结和联系所有劳动者和爱国者为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目标而奋斗。
2、解放全人类, 使全人类都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是长期奋斗的目标也是无比艰巨的任务。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决计达不到目的的。它需要在革命的不同阶段联系和联合一切可以成为革命力量的阶级、政党、集团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才能达到目的。
3、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便不能最后解放自己。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长期奋斗,消灭阶级和阶级存在的根源,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无产阶级也才获得了最后解放。
无产阶级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正是为了无产阶级长远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的最后解放服务的。毛泽东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和实践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工作,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因为,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一幅由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交织起来的画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联系的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内方外圆”的制钱是这样——“方”和“圆”密不可分,“内”和“外”紧紧相连;统一战线的形成也是这样——核心领导和同盟力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就失去意义;同样,整体也离不开部分,离开部分就无所谓整体。“内方外圆”的哲学涵义正在此,它形象地概括了统一战线的这种本质特征。
二、“内方外圆”科学地界定了统一战线的行动准则
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就哲学范畴而言,“内方外圆”作为矛盾综合体,“内”和“外”是对立的统一,“方”和“圆”也是对立的统一。“内”和“方”指的是事物的内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外”和“圆”指的是事物的外围,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起辅助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贯通,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说,“内方外圆”科学地界定了统一战线的行动准则,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有其特定的含义。“内”是核心,“方”为原则,一个事物没有核心凝结,必然一盘散沙;一个事情没有原则约束,难成业绩。“外”为体壳,“圆”是手段,没有体壳,何为事物;没有手段,焉能谋事。因此,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关键问题,决定着统一战线的行动方向和存继。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搞联合,一是在联合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恩格斯说过:“任何一个工人政党要是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每次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毛泽东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是不能胜利的。”历史的经验无数次证明,这些论断是十分正确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左右了中国共产党,使无产阶级放弃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而招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和行动准则。
在统一战线中,“方”和“圆”作为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方”。统战工作中“方”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要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统一战线中“圆”的各部分则必须自觉地维护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为党的总任务和总路线服务。在现阶段,就是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二是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要发挥主导作用和主动精神,在工作中加强和改善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要有民主精神,善于听取和吸收各种不同意见,采用协商的方法使统一战线内部求得政治和认识上的一致。三是要适当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善于求同存异,在坚持“方”的原则前提下,在运用“圆”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统一战线是一个诸矛盾的综合体,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统一战线,毫无疑问,无产阶级始终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如果统一战线一旦失去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就意味着统一战线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就不再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了。所以,统一战线中“方”与“圆”是有区别的,我们既要在有联系的东西中看到它们的区别,又要在有区别的东西间看到它们的联系,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质的界限,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因此,搞统一战线要“内方外圆”,就是说“内”是本质,“外”是形式”,“方”是核心,“圆”是手段。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具体行动上务必科学地把它们界定开来。
三、“内方外圆”生动地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工作规律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统一战线正是有其内部规律(规矩)才成“方圆”的。“方圆”的统一,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门艺术,毛泽东正是熟练地掌握了这门艺术,才领导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起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美誉。
“方”是原则性,“圆”是灵活性,“方”离不开“圆”,“圆”是为“方”服务的。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如果只讲“方”,不讲“圆”,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势必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达不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目的;如果只讲“圆”,不讲“方”,搞无原则的迁就、妥协,势必迷失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不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是一个广泛的联盟。参加统一战线的各个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和人士,既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保持联合,又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而存在矛盾和斗争。这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统一战线内部的必然反映。无产阶级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坚持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目标,保持自己阶级的独立性,这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要善于同其他阶级、阶层、派别的纲领和主张寻找某种共同点,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不同范围的统一战线,适当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和要求,有时甚至做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这就是“方”和“圆”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毛泽东在统一战线的实践中,以高超的政治斗争艺术,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树立了许多极其成功的范例。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争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共同抗日和停止内战,中国共产党曾对国民党做过某些让步,但这些让步都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的。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形势的需要,统一战线中“方”的内容有所不同,“圆”的情况也有所区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目标是不可动摇的;而采取的方法、步骤、途径和方式,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的可能条件,因人因事区别对待,灵活掌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求得“方”和“圆”的有机统一。
以上分析表明,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朴素的辩证思想的“内方外圆”,经过毛泽东的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统一战线的实践,而成为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创立的直接素养,并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就象毛泽东曾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一样,我们认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也可用“内方外圆”来概括。今天,要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就必须学习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从中吸取营养,在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中,掌握“方”和“圆”、“内”和“外”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