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叶挺

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叶挺

恒尊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 3161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有效缓解此种情况高层建筑工程的兴建数量明显增多,其对整体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和性能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基础施工工作,正确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提升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本文对某高层建筑工程进行简析,之后以其为例对桩基础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以期为实际施工过程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桩基础施工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桩基础质量较高时其可将建筑物竖向荷载进行转移,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物的荷载,减少建筑物出现沉降的几率降至最低,进而达到预期建设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桩基础施工要点,下面笔者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总面积为16276m2,地质结构层包括卵石层、淤泥层、细砂层以及黏土层等等,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质量,在各单位商议后合理应用了桩基础施工技术,并且要求施工单位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桩基础包括灌注桩和预制桩两种,其中灌注桩长度区间为24-28m,桩直径为650mm;预制桩桩直径为500mm,本工程在2014年5月开始施工工作,在2016年5月正式完工投入使用,整体质量较好。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为了使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施工单位需要在各环节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需要做好管控工作,下面笔者凭借自身经验对桩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分析

前期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后期施工进度和质量,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升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需要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展开勘察工作,勘察内容涵盖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下预埋管线的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等等,对勘察数据和信息进行准确记录,进而为后期各项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其次,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图纸、方案以及其他资料展开深入分析,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减少施工中出现人为错误的可能,并且需要根据要求准备数量充足、质量达标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保障后期施工能够顺利展开。最后,障碍物对桩基础施工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施工前需派相关人员到现场对障碍物及垃圾等进行清理,提高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如果遇到一些无法清除的障碍物,施工单位需要及时与其他单位进行沟通,调整施工方案;与此同时派技术人员参考施工图纸到现场做好放线工作,对施工桩位控制线进行标记,方便后期施工[1]。

(二)对成桩方法进行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成桩方法包括灌注桩法和砼桩法,相关人员需根据工程规模和现场情况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工程概况中的工程合理应用了以上两种方法,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对灌注桩法进行说明。灌注桩法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应用的频率较高,灌注桩施工顺序为成孔、钢筋笼安装和砼浇筑,多数施工单位经常使用沉管成孔和作业成孔法完成灌注桩成孔工作,其中前者又分为冲击法和振动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声,施工单位需要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施工的负面影响;后者包括人工成孔和机械钻孔两种,人工成孔在黏性土中比较适用,机械钻孔在粉土和砂土中比较使用,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观察,做好止排水工作,进而有效提升成孔质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对砼桩法进行说明。砼桩法包括管桩和方桩,施工单位多使用沉桩法、静压法和锤击打入法完成管桩施工工作,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挤土的情况,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控施工过程,减少此类问题发生的可能,进而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预制桩与灌注桩在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比较常用,下面对以上两种桩基础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第一,对预制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说明。在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需要将施工要求作为依据对预制桩质量及性能是否达标进行检查,如果存在任何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问题。在检查达标后便可按照步骤展开施工工作,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工程概况中的工程使用静压方法完成入桩工作,为了保证桩基础施工质量,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入桩路线进行明确,反复地进行检查,将挤土,桩基础倾斜和地基上溢等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其二,压桩机运行中在自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偏移,基于此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桩身保护和下压速度控制的工作,工程概况中的工程控制下压速度为1.2m/min,在下压过程中需要保证桩基础和桩基下部、预留桩孔钢筋处于对准的状态,禁止出现过大的偏差,与此同时需要对上下节桩基接触面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把控,工程概况中的工程控制接触面距离介于4-9mm之间;保证下压施工连续进行,减少中断带来的影响。其三,在下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预制桩施工有无问题进行判断,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尽快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达标后便可投入下一环节的施工[3-4]。

第二,对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说明。为了保证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做好成孔工作,工程概况中的工程使用作业成孔法进行钻孔,在实际钻进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孔洞的深度与宽度,在临近设计值时需要使用人工方法继续进行,降低孔洞数据偏差,为灌注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在钻孔工作完成且达标后施工人员便可按照要求对钢筋笼进行放置,在放置过程中需要做好位置及牢固性的检查工作,避免后期出现移动或者掉落的可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三,在上述操作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检查砼混合物料的质量、均匀度和塌落度,在无问题后便可进行浇筑施工,浇筑中需要把控浇筑厚度、做好振捣工作,工程概况中的工程控制现实浇筑厚度和规定要求之间的差值小于3mm,使用振捣器完成振捣工作,砼结构的均匀性和强度均较好。其四,在浇筑完成后施工单位还需要做好养护工作,通过养护工作进一步提升砼结构各方面的性能,进而能够承载更多的荷载,保证高层建筑安全投入使用[5]。

结束语

总结全文可见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应用此项技术时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成桩工作以及施工工作,本文笔者对灌注桩和预制桩基础施工过程进行分别阐述,施工单位可酌情进行借鉴,保证桩基础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而对高层建筑物各方面性能进行提升,可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张海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15,13(2):63-64.

[2]林佳旭,吕光远.关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2):220-220.

[3]焦万鑫.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7(12):97-97.

[4]刘法序.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112-00112.

[5]雷远祥.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2):00101-00101.

论文作者:叶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叶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