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水利管理对技术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信息化特点尤为突出,现代化更加显著。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水利管理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开始越发广泛的使用到水利管理过程中,帮助工程科学安全性更好的提高。文中将从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当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当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管理;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建设工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能源管理项目。与其他的管理内容不同,水利管理难度大,复杂性高,施工技术多样,繁琐的工艺对于水利项目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完善,管理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以传统方式占主导的管理办法依旧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发展建设的特点,不符合技术创新要求,还会影响水利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信息化技术与水利管理结合起来,是强化监督,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对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凸显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1 有关信息化技术与水利管理的概述
信息化技术就是以信息设备为主要载体进行管理的项目内容,它能够充分凸显技术优势,对水利管理加以辅助,了解工程环境、气候、地形等基本特征,并分析出数据信息,对资料加以统计,提高管理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它一方面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帮助做好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协调好部门工作,落实好管理提供保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其与水利管理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优势。
2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能够将最大化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适应水利工程本身的特点,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节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物力消耗
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是一项较大的工程,设计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施工周期长并且施工施工难度大,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讲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能够最大化发挥信息化技术高效的优势,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中,将工程各部分进行有机的统筹规划。比如在前期设计规划方面,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了解基地需要考虑的各方面要素,包括水文地理、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一系列因素,从而使得前期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节省方案阶段的持续消耗。在施工阶段,运用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计算分析能力,能够选用更为有效的施工方式,并能提前预知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情况,从而使管理者能提前最好应对方案。从整体来看,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有效节省水利工程个方面得消耗。
2.2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针对水利工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大型的水利工程一般处于城市郊区或者野外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适合人力进行管理维护,而且工程面积巨大,通过人力的管理维护消耗量十分不合理。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野外大型水利工程中,能够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传感设备将水利工程的各方面数据采集并发送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可能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能够通过数据进行及时的应对和处理,从而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
2.3优化水利工程管理本身的功能性
水利工程是除害兴利而修建的工程,主要是为了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和防止一些由水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是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所在。将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相结合,能够不断对水利工程本身的效用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经过长时间的分析调研,通过数据进行修正,能够优化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性,实现水利工程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状出发,突出技术优势和信息化特点,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1 GPS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是水利管理最常应用到的技术之一,能够掌握水利工程的全方位数据,获取精准的定位信息。传统的位置信息依靠人工采集,精准性较差,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GPS技术与水利管理的结合应用,能够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增加数据获取范围,对水利工程情况进行实时、全面、系统的监控。同时,它能够变静态为动态,更及时的了解水利信息,保证测量点之间相互通视。当然,为了更精准的进行测算,突出GPS的技术优势,要设置环形的控制网络,让基准点与流动点保持在20千米距离内,以便得到完整的闭合图像。
3.2 RS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RS技术简称为遥感技术,它是对地观察的一种新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利用光学、电子学的特点,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基础上完整的记录信息,并经过合理。全面的分析得出准确数据。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将遥感技术运用其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对水利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状况,掌握具体的侵蚀数据,并结合GPS技术获取空间分布数据,为防灾任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3.3 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处理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以动态监管为主,是水利工程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水利管理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绘制信息图纸,同时与各省市的水利机构连接,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将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提高,避免产生重复建设的现象,节省建设成本,对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科学合理建设带来宝贵的根据。还可以使用此技术绘制河流的水下地形图,生成详尽的数据信息,制作水文预报,分析河床演变,给水利管理建设带来关键的地理信息,推动水利工程现代信息化方向进步。
3.4 数据库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数据库是大数据融合战略下最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它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对数据加以分析应用,并建立完善的资料库。水利工程数据库通过利用程序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灵敏度与灵活性,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融入了抽象学的思想,提高了整个处理过程的安全度,利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分类、改正以及存储等功能,为信息查阅提供了便利,需要应用有关数据的同时,利用关键词以及分类序号快速精准的获得数据。此外,数据库保证信息共享,让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更加良好有效的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化技术与水利管理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它能够充分彰显技术特点,挖掘信息化优势,对水利管理的各项数据进行精准的测算和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利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充分利用GPS、RS、地理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让水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开春.微探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1):159.
[2]张瑞鹏.从“互联网+”看水利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宁西供水工程信息化共享平台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06):151-152.
[3]赵东雅.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3):261.
[4]双学珍,张智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展望,2017(19):8.
论文作者:李泽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精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