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护理分析论文_韩丽芳

(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耳鼻喉科手术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耳鼻喉手术患者,共80例,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静脉输液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实施针对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外渗发生情况,自设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定两组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共8例,发生率为20.0%;观察组输液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外渗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耳鼻喉科手术;静脉留置针;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147-02

静脉留置针目前在输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操作简便、避免反复穿刺等优点,且在血管中的停留时间较长而不损伤到血管壁,从最大程度上减轻了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患者中应用也逐渐增多。本文选择在我院实施耳鼻喉手术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在我院实施耳鼻喉手术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病例,上述患者均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同时排除精神疾病、智力及行为异常患者。所选病例均愿意参与本实验并能够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完成相关医护操作。在数字法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平均为48.9±6.1岁;其中耳部手术病例11例、喉部手术病例9例、鼻部手术病例共10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平均为49.9±7.1岁;其中耳部手术病例10例、喉部手术病例9例、鼻部手术病例共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针刺方法:挑选适合放置静脉留置针的血管,做好穿刺前准备,对穿刺部位消毒,在穿刺部位上部扎上止血带,以15~30度角度下慢慢进针刺入,针尾有回血,慢慢推进穿刺针,外套管送入静脉内,而后松止血带,压住导管尖端处的静脉,而后抽出针芯,把静脉帽拧紧,而后对留置针实施固定,开始输液。再次输液时对静脉帽胶塞实施消毒,而后再刺入输液针头,完成输液。②封管护理干预。配置肝素抗凝液(2ml肝素钠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以此比例进行),采用上述配置的肝素抗凝溶液通过封管针头注入到套管内,注入过程中速度要缓慢并且避免间断输入。③置管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放置期间,要注意是否有外渗发生,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血等症状;每天对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给以无菌辅料进行覆盖处理。④拔管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拔管时要沿着血管走向进行拔管,避免动作粗暴。做好并发症护理干预,减少外渗发生;穿刺部位有红肿等症状,及时给以相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出现外渗现象;评定两组患者对方式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自设静脉输液方式满意度调查表,本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穿刺操作能力、岗位负责程度、交流沟通。每项总评分为25分,本调查表总评分为100分,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满意程度,其中总评分80~100分为满意、总评分60~79分为基本满意、总评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不满意在本组所占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SPSS 18.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外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共8例,发生率为20.0%;观察组输液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方式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可减少输液过程中的穿刺次数,不但减少了患者的穿刺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对浅静脉的穿刺损伤,特别是适合多次输液患者[2]。静脉留置针不但减少了护理人员在输液时的穿刺次数,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为患者输液效率。静脉留置针在外科输液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外科手术患者因为疼痛等因素而容易躁动,常规输液方式容易发生针头脱出血管而发生外渗。静脉留置针与血管壁衔接紧密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外渗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可减少外渗发生。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穿刺次数,同时外渗发生率低,避免了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对此种输液方式容易接受[3-4]。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耳鼻喉科患者对此种输液方式及护理干预容易接受,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所以,静脉留置针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外渗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杏梅,何萍.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4(13):1192-1193.

[2]董金萍.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在癌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5,4(02):217-219.

[3]谈红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8(13):265-266.

[4]王永琼.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9(10):171-172.

作者简介:韩丽芳,女,48岁,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韩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静脉留置针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护理分析论文_韩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