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谈地理作文对高中生地理思维养成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大象论文,思维论文,大道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起地理作文,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地理科学能够和作文联系在一起。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养成学生的地理思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地理作文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有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1.地理作文 地理作文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地理教育方式,它将地理和作文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大地理观,表述他们运用地理思维的思考过程。通过地理作文能够展示学生的地理思想,同时也能够看出其地理观和思考的过程。一般来说,地理作文具有个性、内省、开放和创新等特点,是超越了地理学科的一种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最佳方式之一。 2.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则是指个体在接受地理教育以后,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过程,这对培养一个人的地理视角和地理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生的地理作文可以涉及的内容 高中地理课本中可以写的内容有很多,可以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预习作文,可以写反思作文,还可以写生活见闻作文,等等。 1.写地理预习作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高中学生很少有主动预习的习惯,但是地理作文的出现能够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他们可以用地理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在预习新课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并且还能用地理作文的形式记录下自己预习的心得,这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农业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学生对于农业应该是十分熟悉的,即使学生本身没有参加过农业活动,但是他们的祖辈、父辈,或者是亲戚里面总有人从事过农业活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城市学生对于农业基本上是一窍不通,很多学生甚至分不清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农作物。这样如果直接给学生进行讲解会非常困难,因为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因此我们决定利用微课来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自己学习农业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的早餐从哪里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早餐来找出早餐所用的原料和出处。学生根据要求,采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对父母、祖父母进行采访,去市郊或者更远的郊区实地考察等形式去对制作这些食物的原材料进行考证和观察。他们的收获很大,再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了。还有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主动讲解起自己在这个活动学习中的心得。他们甚至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式探究和讨论的形式对于自己所考察的各种农作物的来源进行一个翔实而又清晰的总结。 2.用地理作文记录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将知识融入生活中去 新课改要求讲述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讲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地理知识的来源,也是地理知识的应用之所,所以学生可以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知识用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地理作文就架起了地理和生活之间的一栋桥梁,让地理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比如我们在讲农业活动的时候,学生对于地理位置和气候都有了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的作文题目就是“列举有关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差异”。 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有何区别。学生在地图上看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时候,根据所学的知识都会去看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然后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确定这两个地区的气候类型。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松嫩平原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这两种不同的气候决定了这两个地区的农作物很不相同,长江三角洲的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和油菜,而松嫩平原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大豆和玉米,并且长江三角洲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而松嫩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这篇作文就是让学生将所学零散的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系统,并且让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的时候从什么地方入手,教给学生用地理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高中地理中所学的看似和生活完全不相关的地理知识如果应用于生活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利用地理作文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地理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利用地理的思维评判出隐藏在各种事件背后的地理原理。 3.用地理作文的形式反思自己学习的得与失 思考是进步的源泉。如果学生能将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内学习地理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自己学习地理的得与失,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记录下自己进步与喜悦,在反思中写下自己学习时产生的那些奇思妙想,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得到更多。 比如在讲解气候的时候,高中地理里的气候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很多学生感觉很难理解气候类型图,在考试的时候,这些气候类型图也是他们失分的主要部分。在预习和讨论气候类型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其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这些气候类型图感觉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专门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地理作文,让学生在作文中介绍自己判定各种气候类型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来判定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如下页图1所示,遇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图时,首先要注意气候类型图的坐标系中的纵坐标有两个,一个是气温,一个是降水量。在判读气候类型的时候,首先判读的是气温,来确定这个地区的温度带,这在我们地理学上叫做“以温定带”,比如热带的温度是全年最低温在15度以上,而亚热带的气候最低温在0度以上,温带的气温最低温在零度以下。这样不同地区的温度带就判读出来了。然后再看降水量,利用降水量能够判读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比如降水量在2000 mm以上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在1500 mm到2000 mm之间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等等。这在地理上叫做“以水定型”。象形文字是看不见的,大道是简单的--论地理作文对培养高中生地理思维的意义_地理论文
象形文字是看不见的,大道是简单的--论地理作文对培养高中生地理思维的意义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