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饶河县人民医院 1557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作用。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两组都服用降糖性药物。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显效率为97%,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高于对照组51%、82%;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效果中,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好一些;两组血压变异值比较,观察组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无不良反应产生,治疗方法安全可靠,若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硝苯地平缓释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Extended Release Nifedipi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in 126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irbesartan treatment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using Extended Release Nifedipine Tablets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two groups are taking hypoglycemic drug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76%,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 51%,82%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but the effect of the de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etter;the variation valu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ith diabetes,Extended Release Nifedipine Tablets has a significant antihypertensive effect,and no adverse reactions,the treatment method is safe and reliable,if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treatment,the effect is better.
Hypertension;diabetes mellitus;Extended Release Nifedipine Tablets
糖尿病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比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且心血管危险性明显增大,应该进行降压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药物,不仅要考虑降压效果,还要特别留意药物对代谢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临床中常见的降压药物,是一种新型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本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1年2月浙江省某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诊断标准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均无严重的心、肾、肝、脑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在54到72岁;体质在43到76 kg;高血压病程位3到10 a糖尿病病程位4到13 a。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
1. 2 方法 均对两组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注射皮下胰岛素,治疗前7天停止其他一切对血压有影响药物的服用。将对照组进行口服厄贝沙坦,150 mg /次,1次/d,根据病情,酌情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1~ 2次/d。两组均已8周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3疗程。
1. 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异值、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脂谱、钾离子、氯离子、钠离子等进行测定。观测两个患者的反应情况。
1. 4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到30mmHg以上;收缩压下降到10mmHg以下;显效:收缩压降低20mmHg以上,或者恢复到正常范围;无效:血压变化值未达到有效和显效的标准。
2 结果
2. 1将2组降压疗效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比较,两组都未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严重病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
2. 2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效果中,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下降效果更好一些;两组血压变异值比较,观察组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其他生化指标两组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 1 高血压、糖尿病的流行病理学研究
糖尿病和高血压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两者都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据研究显示,各类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都是导致心脑血管中死亡、残疾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与高血压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机制。糖尿病与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且有更为严重的小血管病变,而且对肾、心、脑等靶器官的损伤程度也将加大。同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且常发生代谢紊乱、节律性紊乱等现象。
3. 2 降压药物的选择
目前,降压药的种类多种多样,并且有非常复杂的药理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必须认识到其与单纯的高血压不同。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除了要对药物的降压效果进行考虑,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糖脂代谢平衡是否收到降压药物的影响。选取时应尽量选取不良反应少、降压效果平稳的药物,并且在治疗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钙拮抗剂,钙拮抗剂能够使周围动脉进行有效扩张,使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药效持久。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属于长效制剂,能够使周围血管进行有效扩张,持久性强,毒副作用少。硝苯地平对机体的糖代谢有双重效果,既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又能抑制糖原的分解,从而改善机体的代谢作用。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拮抗剂,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能够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稳固的降低血压,还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3. 3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疗效分析
钙通道阻滞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例如心悸、心率加快等,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使患者的心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药是一种特殊的恒效、高效药物,能够使血药的浓度波动范围小且平稳。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时血脂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时,患者的血浆脂质水平物明显变化。对于患者的血糖值、肝肾功能、血生化指标等均无明显影响,避免了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每天用药次数和单次服用剂量都较少,患者依从性高。而且钙通道拮抗剂在大量实验中都证实了,能够安全的治疗高血压。综上所述,硝苯地平缓释片作为一种降压药物,具有长效、高效、稳效的特点,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对于患者的糖脂代谢、心率、血生化指标等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不良反应率低,且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实庭,汤任立,余塞颖等.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45(18):72-74.
[2]杨净,葛昌强.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09(16):346-348.
[3]刘世军.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0(4):289-291.
论文作者:关弘波,王秀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硝苯地平论文; 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论文; 药物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