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伟大旗帜,推动伟大事业--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研究研讨会讲话纪要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高举伟大旗帜,推动伟大事业--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研究研讨会讲话纪要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高举伟大旗帜 推进伟大事业——中宣部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发言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宣部论文,理论研究论文,工作座谈会论文,伟大旗帜论文,摘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7月30日至8月1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理论工作者要把思想统一到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面向改革和建设的生动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在这次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座谈了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体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

高举伟大旗帜不动摇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重申高举这一伟大旗帜,有极端的重要性。

一是统一全党思想、稳定大局的需要。在国际共运史和我们党的历史上,伟人逝世后,往往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是否及时正确地统一全党的思想,事关大局的稳定,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国际共运史上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党有非常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以说,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我们党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在全世界面前,明确宣告继续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其意义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

二是在国际上维护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形象,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的需要。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在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走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我们经过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象,改革开放的形象,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为中国在全世界赢得了崇高声誉。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非常鲜明地重申我们党继续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就会让世界上所有关心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人放心,使敌视中国的势力失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

三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到全面深化和重点攻坚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遇到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重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就能够把12亿人民进一步团结和凝聚起来,乘胜前进,攻克改革开放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为十五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政治舆论环境的需要。在总设计师逝世前后,党内尤其是思想理论界十分活跃,许多人都在思考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种思考总体上是积极的,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见解。但在“主旋律”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有的把改革遇到的暂时、局部的困难夸大,把改革的前景看得很暗淡,企图影响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影响十五大的重大决策。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重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很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排除了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为十五大胜利召开作好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总之,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重申高举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和把握大局的卓越才能,顺应了党心军心民心。

经济体制改革的两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必须在转换经济体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做好经济体制改革这篇大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下笔:一是完善所有制结构,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完善所有制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经过近20年的改革,这种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尚未完善,改革有待深化。

首先要转变简单地追求公有制经济比例大化的观念,不能认为公有制经济比例数越大,主体地位越牢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是在市场进行平等竞争的主体,依靠各自的产品优劣、消耗高低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因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从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上来考虑问题,关键是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也就是要有高的经济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尚无动摇之虞,根本问题在于公有制经济提高了效益,促进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5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扩大。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正好说明了中央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可喜成绩。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从总体上壮大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我们应当鼓励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

同时,我们也反对那种否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效益连年下降,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所有制,将国有企业拍卖给私人或外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国有企业目前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所有制本身带来的,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使国有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问题逐步地暴露出来。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是能够解决的。当然,不排除在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出卖某些企业。但应当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否定,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为主体,正是不搞两极分化的经济基础。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认真研究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最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要克服形而上学的消极思维方式。社会承受能力,既是一个客观现实,又是一个可变量。改革和发展超越社会实际承受能力,就会欲速则不达;反过来,如果过低地估计社会承受能力,夸大困难,惧怕风险,畏首畏尾,踯躅不前,则会丧失机遇,给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应当科学分析社会承受能力,通过改革和发展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社会承受能力,促进和推动改革和发展,以达到三者的辩证统一。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要搞好制度创新。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企业的共性来认识贯彻中央的指导方针,又根据企业的特性来分类指导,科学确定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根据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他还特别指出:“……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程度,在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是对现代历史和社会极其精辟的总结和概括,同时也给全党特别是理论界提出了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如何认真研究和总结近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剧烈而深刻的变动,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以发展马克思主义。近一百多年来剧烈而深刻的变动,是否可以列举如下:

人类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将近半个世纪冷战的洗礼,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十九世纪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巨大成功和严重挫折,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诞生和七十年后的解体,都是震撼历史的事件。

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殖民时代的结束,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旧秩序。

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广度和深度高速发展,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劳动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学技术革命,正对人类社会进行着全面的革命性的改造。

此外,中国已经并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这些剧烈而深刻的变化,都是当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没有经历的、难以想象的。我们无法从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为了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实事求是地对近一百多年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占有充分的资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给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里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还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分析,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在世界和在中国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无须赘言,如果我们不认真研究、不充分了解近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空前的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甚至熟视无睹,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不可能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也无须赘言,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科学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重新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这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回顾历史,在1956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规定的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可以说过渡时期已经结束,按目前的认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八大及时地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仅仅一年之后,八大的正确路线就被改变了,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规定为国内主要矛盾。由此,我国开始了长时间的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主要特征、以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根本原因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规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没有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向的。应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估计。但是,决不能一味夸大阶级斗争,以致动摇和改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规定。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今天所以有必要重新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是在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是值得我们结合实际认真领会和深刻思考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郑重地强调了学风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就是在学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而不是仅从书本出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促进实践的发展和事业的进步,而不是记诵、套用某些具体论断、只言片语;要从理论上思考、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总结提炼新鲜经验和成功实践,一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从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对实际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而不是对实践评头论足,空发议论,甚至无谓争论。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在实践中,体现为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样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过程。“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也就是为着解决指导实践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主义中找立场观点方法,结果是“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重视理论的学习、思考和运用,脱离正确理论的指导,盲目实践,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仅从书本里现成的只言片语出发,评论、挑剔、指责实践,干扰实践的发展,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改革开放现已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来回答,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加以解决。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首先应当是坚持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以求对实际情况有周密的而不是零碎的,系统的而不是杂乱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了解。其次,要坚定不移地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思考和研究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三,要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个逐步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不断深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不断地由不统一走向统一,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学风是党风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表现。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党内一定要努力创造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这样才能使我们党逐步掌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理论上坚定,才能政治上坚定。同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确保党的团结。我们党的团结,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思想理论基础,讲团结,讲大局,讲纪律,妥善处理实际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和增强党的团结。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坚持的方向和形象,这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是关系革命成败的根本问题。我们党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坚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反之就要遭受挫折以致失败。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在新的社会历史和时代的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纠正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近二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及今天的新局面,充分显示了这一理论的巨大威力,也表明了继续高举这一理论旗帜的重大意义。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都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只有准确把握初级阶段理论,才能像小平同志那样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既坚决纠正一切超越阶段的错误做法,又坚决排除借口初级阶段而要离开社会主义方向的企图;才能像小平同志那样深刻理解今天必须实行的路线和政策,正确坚持已经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格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也才能像小平同志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排除来自“左”、右两方面的干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理论源于实践,而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我们要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准确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和新的世纪到来。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旗帜是方向和形象的高度统一。历史与现实向人们昭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明,方向准,路线正,前途就光明;旗帜就是形象,旗帜明,形象好,步子稳,发展就顺利。在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上,我们党始终将奋斗的目标、实践的纲领、自身的形象高度统一于自己的旗帜上。党在成立之初,就将马列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面旗帜展示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代表着党为中国人民求解放的方向和形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新时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面旗帜集中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形象。

旗帜是民心和党心的高度统一。旗帜是民心所向。旗帜明,民心顺,干劲足,感召力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而各地区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在当今复杂多变、充满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的国际环境中,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有一面鲜明的旗帜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也必须有一面凝聚民心的旗帜来集中代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意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从根本上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帜,是指引中国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的旗帜。旗帜是党心所向。旗帜明,党心同,凝聚力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智慧的结晶,高举这面旗帜,是全党的共识;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把5800万党员凝聚在一起,才能把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才能把亿万人民凝聚在一起。

旗帜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旗帜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有科学的理论旗帜。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了,中华民族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了脚跟,满怀信心迈向民族全面振兴的21世纪。这面旗帜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富有鲜明的民族精神。旗帜又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同时又借鉴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旗帜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旗帜问题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一方面,从理论形态上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长期思考探索、理论创造的结果,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涵盖的实践内容,又是他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结晶。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旗帜是继承和发展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实践、新创造、新发展。

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江泽民同志提出,“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强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一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们面临着大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近些年来,山东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1996年,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60亿元,比1991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6%,一些方面位于全国的前列。但是,与南方沿海某些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根子还是思想不够解放。今年7月,省委举办读书会,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展开热烈的讨论,参加学习的同志解放思想,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办法。大家认为,这次解放思想要更科学,更符合山东实际,更能促进发展。

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怎样搞活搞好国有企业,怎样对待非国有经济问题。前两年,山东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试行搞股份合作制,但理论界对此争论很大。有人认为,这是搞“私有化”。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全省对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在认识上比较统一了。这表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事实证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究竟有多少,哪种形式最有效,要靠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造。即使有些探索不那么成功,也不要横加指责,更不能随便戴帽上纲,而要帮助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偏差,逐步完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什么办法好就用什么办法搞。要说话不敢张嘴,要走路不敢动腿,不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就搞不好。思想理论界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群众的实践,积极总结经验,进行探索。毛主席在青年时代说过,思想界很少踏着人生的实际说话。现在,有些同志,老去抠字眼,跟不上实践的发展。有些同志每遇到新问题、新事情,就去翻书本,用老祖宗怎么讲的去衡量,而不看实际效果怎么样。这种做法,肯定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当然,书本要读,但唯书本而不尊重实践,是没有出息的。

标签:;  ;  ;  ;  ;  ;  ;  ;  ;  ;  ;  ;  ;  

高举伟大旗帜,推动伟大事业--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研究研讨会讲话纪要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