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读者服务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读者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读者服务的历史回顾
我国近代图书馆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建的图书馆开始将藏书向社会开放,于是就有了初期的读者服务工作。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方式等发生了许多变化。
唯新运动时期,图书馆开放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服务方式仅限于室内阅览。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的方针大多以“保存国粹、输入文明,开通知识”为宗旨。在服务对象方面,扩大到一般的公职人员及知识分子阶层,但对来馆者通常要收费。服务方式仍限于馆内阅览。辛亥革命以后,在启迪民智、普及教育的思想指导下,读者服务工作以扩大图书流通为重点,使书籍、期刊尽量接近广大民众。“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服务方式都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图书流通规模;二是开展读者辅导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出了“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的口号。各图书馆都加强图书流通工作,同时开展图书宜传和阅读辅导活动,引导读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六十年代以后,读者服务工作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的进展:一是开展对读者的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各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其规律。二是进一步加强为科研服务的工作,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又向前发展一步。“文革”十年,图书馆受到严重破坏,读者服务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起读者服务工作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各类型电子文献的应用以及网络的开通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读者服务的各个领域,使读者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纵观我国读者服务工作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向主动的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2)读者服务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不可分隔。尤其是近些年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读者服务工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3)各种新载体、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在读者服务工作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2. 网络环境对读者服务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使读者服务的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读者服务工作直接体现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任务;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与否将决定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
网络环境对读者服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对读者环境、参考咨询、用户教育与培训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2.1. 读者服务环境
长期以来图书馆收藏的主要以印刷品的文献信息为主,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是以印刷品为基础和中心的。
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正经历着以印刷品为主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转变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信息环境的新变化,现代图书馆不应当只作为一个看书、借书的场所,更不应当维持只开展传统图书馆服务的面貌而一成不变。在网络环境下,应当通过完备的网络设施,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使图书馆长期追成的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许多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如馆藏发展,技术服务、读者工作等。因此,必须重新考虑图书馆的使命和宗旨,重新设计图书馆工作流程和结构,重新教育和培训图书馆员,但所有这些主要是围绕读者服务工作展开,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图书馆各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要根据新的环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读者服务是依托图书馆的馆藏、工作人员、设备设施等所有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工作,它是馆藏发展,技术服务等项业务工作价值的最终。图书馆流通部是较早实现自动化的部门。早在80年代初,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几所学校的图书馆就着手研制图书馆流通系统,但因为没有计算机读入装置而不能使用。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激光条形码阅读器,在该馆西文教师开架阅览室试运用,这是北京第一个实用的图书流通系统。九十年代以后,凡是采用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图书馆,都实现了计算机借还书工作。这样办理借阅手续的效率得到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减轻,借阅时间大大缩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读者服务项目,如OPAC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光盘检索服务、信息网络服务等,扩大了读者服务的内涵,提高了读者服务的质量,电子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引入,既改变了传统读者服务的面貌,又对服务重点、工作流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网络环境对参考咨询的影响
传统的参考咨询工作主要是通过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方式,向读者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参考咨询逐渐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化。传统的咨询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传统参考咨询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书等。
参考与检索工具性资料,由于自身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电子形式的光盘或联机数据库,成为电子出版物。特别是由于可进行自动检索的全文数据库的加入,形成了电子版工具书,从而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其检索的广度和尝试可随用户需求的不同而改变,还可以为特定目的对文本进行抽取、排序、重新产生新的信息产品。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许多经典著作,价值极高的著作将转换成电子出版物,参考咨询的电子信息源更加丰富,参考咨询的工作流程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2)对参考咨询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既扩大了参考咨询工作的物质基础,又对参考咨询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参考咨询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电子版工具书的使用,也要熟悉如何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参考咨询服务。他们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网上信息资源指南和检索工具,以便了解网上资源的总体情况,充分利用网上的OPAC系统,回答用户有关书目方面的问题,还要熟悉Internet上的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最新期刊目次查询等资源的分布情况等。因此,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
(3)参考咨询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参考咨询的工作方式是在馆内的参考咨询台,读者与馆员面对面地进行直接交流,完成咨询活动或通过信函、电话等形式提出咨询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许多读者不到图书馆来,通过电子邮件将咨询问题发到参考咨询人员的电子信箱,参考咨询人员再将答案或所需的参考资料用电子邮件传到读者的电子信箱。
(4)参考咨询业务范围大大拓宽
从参考咨询人员回答问题的内容来看,以前大多数集中有关文献信息的问题或指引文献线索,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各种类型形式的数据库的增多,读者提出更多的是有关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的选择以及检索系统的使用、操作和设备、远程通讯软件的使用等问题。咨询范围和数量的扩大,不仅要求参考人员具备更多的技术知识,更要熟悉电子信息资源的使用,同时加大了参考咨询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读者服务的重心也应转移到对电子信息资源的参考咨询上。
2.3. 对用户教育与培训的影响
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图书馆界加大了向读者进行文献和文献检索知识教育的力度。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设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从此读者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文献课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传统的用户培训与教育的内容偏重于文献知识,如文献类型、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工具书的使用、卡片目录的使用、以及少量的计算机检索和数据库的利用。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教学内容逐渐增加了计算机、光盘网络数据库等的使用方法,要教会读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搜集、筛选、分析和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检索的能力。也就是说,图书馆读者教育的内容由原来的图书馆利用技能的培养转向信息技能、计算机技能、网络技能的培养;由单纯的文献信息使用方法的培训指导转向文献信息的深层开发和利用的培训。在培训教育方式上也由原来传统的口头教学和实习,转向以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为主的轨道上来。如我校根据学校的特点,图书馆每学期都开设“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课,设为本科生的选修课。同时,图书馆咨询部定期为全校师生举办“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讲座。讲座采用计算机投影教学和上机实习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还向读者宣传和报道图书馆的最新电子信息资源。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检索入门、中文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检索、经济类光盘数据库检索、英文光盘数据库检索、社科电子图书、期刊、报纸信息检索,因特网联机数据库检索,包括DIALOG联机专题数据库检索、OCLC专业数据库检索、EBSCO数据库、UnCover数据库等。通过讲座提高读者利用数据库等网络信息资源的技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 小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读者服务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任务更艰巨。根据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今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