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宫内节育器嵌顿因素分析论文_周亚丽,张俊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摘要】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嵌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9例IUD嵌顿的病例资料,对IUD放置年限、IUD类型、置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例放置IUD年限超过15年,已绝经31例,阴道B超及术后证实发生嵌顿的IUD类型主要为爱母环。28例在哺乳期、人工流产后、产后6月内放置IUD。结论:IUD嵌顿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由爱母环引起的IUD嵌顿发生率越来越高,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嵌顿;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123-02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被我国广大育龄妇女采用,随着阴道B超的广泛使用,对IUD的定位更加准确清晰,越来越多的IUD异位被检出,现就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109例IUD嵌顿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5月间我院妇科门诊患者中,以IUD偏离宫腔中心部位,嵌入肌层或接近浆膜层为诊断标准,阴道B超检出IUD嵌顿109例,年龄24~82岁,平均36±8.4岁,已绝经31例,人工流产后放置13例,产后6个月内放置9例,哺乳期放置6例,3例患者自觉尿频、尿急,9例感下腹隐痛,27例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合并早孕7例,合并子宫肌瘤22例,合并宫外孕7例,合并卵巢囊肿24例。

1.2 治疗

对愿意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给予取环,门诊取环25例,收入院行B超引导下、宫、腹腔镜下或开腹取环取环61例,取环成功率100%。23例拒绝治疗,离院失访。

1.3 研究方法

总结比较以下临床资料(1)放置IUD年限:分为1~5年、6~10年、11~15年、15~20年、>20年;(2)IUD类型:包括爱母型(Mcu)、Y型、宫型、O型;(3)放置IUD时间:分为月经后放置和非月经后放置(包括:人工流产后、产后半年内、哺乳期内放置)。

2.结果

2.1 放置IUD年限本组中置器时间最短3月,最长42年,平均11.2±7.4年,已绝经31例,28例放置IUD年限超过15年。

2.2 IUD类型术前阴道B超对IUD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术后证实IUD类型与术前B超提示的IUD类型一致为81例,阴道B超对嵌顿IUD类型的诊断符合率91%。

3.讨论

相比口服避孕药、输卵管结扎等避孕措施,IUD具有不影响女性内分泌、可逆、长效等优点,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嵌顿是其主要并发症,妇科医师需认识和了解IUD嵌顿的原因,积极预防嵌顿的发生,以促进此项避孕措施更好的实施。笔者认为IUD嵌顿与以下因素有关;

3.1 子宫腔畸形黏膜下肌瘤或壁间肌瘤突向子宫腔,使子宫变形,可致IUD变形、嵌顿,甚至断裂[1]。本组中8例患者为子宫黏膜下肌瘤,肌瘤直径最小3.6cm,最大6.3cm。

3.2 IUD型号过大选用IUD型号过大,使其与子宫腔的顺应性下降,IUD压迫子宫内膜及浅肌层,使肌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坏死,进而发生嵌顿。

3.3 放置年限过长本组中28(25.6%)例放置IUD超过15年,已绝经者31(28.4%)例。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萎缩,宫腔容积缩小,IUD压迫肌壁并逐步嵌入肌壁中,关永红等认为带器时间超过10年时IUD异位、嵌顿率明显增加[2]。李静文等研究发现放置IUD超过10年或20年而发生嵌顿的环型主要为金属圆环[3],可能与O型环与子宫壁接触面积大,更容易受到子宫肌壁挤压而发生嵌顿有关。本组中取环后证实4例为O型环,均发生于绝经后。

3.4 IUD类型嵌顿发生率最高的是爱母环(Mcu)。Mcu是用记忆合金丝制成形状为完全开放的弓状形,与宫腔顺应性好,脱环率低,其两端固压的铜粒在双侧宫角形成cu2+的高浓度区,增强了避孕效果。

随着MCu广泛使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所导致的IUD嵌顿也越来越突出。其原因主要是爱母环呈V形,支架纤细但弹性大,两臂端固压两个直径为3mm铜粒,置入宫腔后两铜粒需弹顶在两宫角输卵管开口处,若放置位置不正确,由于Mcu两角重,接触面宽,臂硬,两臂端的铜粒长期压迫宫壁,使之局部缺血坏死进而嵌顿,甚至穿孔。因此,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放置爱母环,将Mcu放置至宫底,使两铜粒弹顶在双侧宫角处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嵌顿的发生。近年来关于Mcu嵌顿的报道屡见不鲜,周光远,浦丹报告34例IUD嵌顿中Mcu24例,占70.6%[4];曾琴、李永梅报告36例IUD嵌顿中Mcu16例,占44.5%[5];关永红,李凤报告Mcu嵌顿发生率35.7%[2];吴建力,贺明莉报告33例IUD异位中Mcu11例,占33.3%[6]。以上报告中Mcu嵌顿发生率均高于Y型、T型、O型、宫型环。本组中阴道B超提示Mcu嵌顿66(60.6%)例,取环后证实Mcu嵌顿54例(62.8%),无论B超提示还是取环后证实,发生嵌顿的IUD类型约60%为爱母环。

3.5 置器时间本组中28例患者在哺乳期、人工流产后、产后6月内放置IUD发生嵌顿。在这些特殊时期,子宫相对大而软,IUD的型号选择往往偏大,以后随着子宫逐渐复旧,IUD与宫腔不相适应,易导致IUD异位。据报道分娩后6月内置器,IUD异位的危险性增加(OR=13.7)。

3.6 IUD嵌顿的诊断IUD嵌顿起病隐匿,患者常无临床症状,本组中39例(35.8%)患者因尿频、尿急、下腹隐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就诊,而以上症状并无特异性,IUD嵌顿主要通过阴道B超进行诊断。阴道B超不仅能及时发现节育器有无移位、游离、变形、断裂、嵌顿、环脱落、带器妊娠等异常,还能准确判断IUD的类型,张娟报告871例接受妇科检查的患者中,IUD的类型和位置与阴道超声结果相同的859例,诊断符合率为98.6%[7]本组患者中89例接受取环手术,术后证实IUD类型与术前阴道B超提示的IUD类型一致为81例,诊断符合率91%。因此放置IUD后应该定期进行阴道B超检查,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IUD异位,避免IUD严重嵌顿,甚至穿透膀胱、直肠粘膜,引起严重后果。本组中有3例患者IUD穿透膀胱,2例患者IUD穿透直肠粘膜。

综上所述,IUD嵌顿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IUD类型是一个主要因素,Mcu具有避孕效果良好,脱环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但因该节育器支架纤细,两角跨度大的特点而引起的异位嵌顿发生率越来越高,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参考文献】

[1]金纬纬,杨孝军,郑飞云.宫内节育器异位高危因素分析及手术处理——附40例报告[J].新医学,2011,42(5):294-297.

[2]关永红,李凤,崔满华.宫内节育器异位、嵌顿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3602-3603.

[3]李静文,左慧萍,杨晓红.宫内节育器嵌顿取出困28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2):168-169.

[4]周光远,浦丹,邓黎.宫内节育环异位34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5-6.

[5]曾琴,李咏梅,李静.36例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71-72.

[6]吴建力,贺明莉,汪佩霞等.宫内节育器异位33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8):1011-1013.

[8]张娟.阴道超声对宫内节育器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57-158.

论文作者:周亚丽,张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109例宫内节育器嵌顿因素分析论文_周亚丽,张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