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遗忘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研究_格兰仕论文

基于组织忘记的企业动态能力成因机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机理论文,企业动态论文,能力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

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并不总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但是英特尔公司通过使用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生产出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微处理器的战略,把许多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曾任职于英特尔公司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的DAVIDOW认为,只有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企业才能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如果被动地以第2或者第3家企业将新产品推进市场,那么获得的利益远不如第一家企业作为冒险者获得的利益,因为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库苏马诺等[1]指出,不断改进新产品,定期淘汰旧产品是微软成功的主要秘密之一。沿着英特尔和微软获得成功的逻辑可以看出,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地成长,保持长久不衰,就必须在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的同时,勇于摒弃旧知识和过时的能力。

在当前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大多数企业往往忽视了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改进,从而导致了公司创业的半途而废和高失败率。如何启动、培育和提高企业动态能力已逐渐成为当前组织变革中战略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一些学者分析了知识吸收与积累对动态能力增强的影响机制[2~5],而另一些学者则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探索了企业动态能力改变和提升的行为机理[6~9]。对于企业二次创业来说,组织学习是一把双刃剑[10],组织学习并不总是增强适应力[11]。成熟性企业会正确地学习过时或无用的知识[12],这些知识往往损害动态能力和阻碍组织变革行为[5]。另一方面,在传统组织模式上,创业型组织学习曲线已进入“高原效应”阶段[4],公司创业往往导致“学习近视”和“组织惰性”[13]。

动态能力是组织弃旧图新的过程,企业在进行组织知识创新的同时,必然也在不断地摒弃无用的和误导性知识。学习是知识的搜寻与积累过程,而忘记(unlearning)是知识的放弃和丢失过程,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是组织变革的连身体[14]。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创业失败是没有进行组织忘记,没有充分的组织忘记会导致变革不能彻底完成[15],目前大多数学者忽视或低估了组织忘记对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16]。本文试图分析组织忘记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的影响。

2 文献回顾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组织成功变革和公司连续创业都依赖于能够创造获取竞争优势新模式的企业动态能力。在逻辑上,动态能力是改变能力的能力。TEECE等[2]通过分析创业中的私营企业在价值创造和获取方面的来源和方法,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EISENHARDT等[3]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具体的和可识别的组织能力;动态能力在稳定的环境下表现为组织常规,而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下则表现出高度的试验性和脆弱性,往往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果。WINTER[8]进一步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战略性能力的生成模式。企业动态能力产生于特定的知识资源和独特的协调与组合过程,其演化路径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且可以系统地改变组织记忆系统,再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重构与整合组织知识,以达到内外环境的适配。ZOLLO等[6]指出,动态能力是一种熟悉和稳定的组织知识活动,可以系统性地产生和改进组织常规。O'REILLY等[7]认为,动态能力的形成是企业在探索性与开发性知识活动之间寻求平衡和转换的过程。由此可知,企业动态能力是公司创业和组织变革的基础,动态能力可以不断引导和推进组织记忆系统朝着适合于组织发展的适应性景观演进。

在组织记忆从转型前的知识系统向转型后的知识系统进行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得以显现和识别[3]。组织记忆理论认为[17],组织记忆系统是企业以往已经理解的组织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为企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提供能使用的知识内容和方法。企业实际上是一个有利于信息获取、存储和利用的知识系统,MOORMAN等[18]把组织记忆定义为企业所拥有的集体性信念、行为常规、规则和程序以及物质资源等;WALSH等[17]则把组织记忆界定为企业在发展历史中所沉淀下来的知识域。组织记忆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组织记忆系统是一个知识演化系统。MOORMAN等[19]把组织记忆划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两者互补性相互作用可以调整组织知识创新节律;ANAND等[20]指出,借助于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由组织知识及其加工过程所组成的组织交易性记忆可以颠覆和再造组织记忆,启动和培育企业动态能力。由此可知,组织记忆系统是企业在战略选择和实施过程中,使动态能力保持前后连贯性变化的组织认知模式[19],企业改变组织记忆系统可以增强动态能力。

对于成熟的企业来说,组织记忆系统是一个有限的记忆结构和认知状态,改变组织记忆系统必须首先释放现有组织记忆空间或提升组织认知模式,然后引入新的知识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在动态环境下增强“组织适应力”。WALSH等[17]认为,组织记忆系统的使用、误用、甚至滥用都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行为紧密相关,组织记忆往往成为组织学习的障碍,组织忘记的最有效途径是提升组织参照系①组织忘记理论认为[14],组织忘记是组织记忆的丧失过程,企业扔弃和遗失无用的、误导性知识的过程是组织忘记行为,扔弃过时性和误导性知识的过程往往是“忘记所理解的”知识。没有组织忘记作用,组织记忆系统也是难以实现有效改变的。例如,PRAHALAD等[21]研究表明,组织忘记可以消除旧的逻辑和行为,忘却组织原有信念和方法[22];NAVARRO等[23]通过研究139家中小企业的创业过程发现,忘却过程可以除去和改变组织知识域;AKGUN等[24]研究发现,企业启动和培育动态能力首要的是忘却创造规则和胜任力陷阱的信念和方法。由此可知,在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企业部分知识的内容和方法会迅速地过时,没有组织忘记的动态能力是难以启动的,公司创业也是不可持续的。

学习是目标与实际结果间知识差距所造成的,忘却则是认知模式与实际情境间感知上的差距所造成的。组织学习必然伴随着组织忘记,并且也离不开组织忘记[14]。正如GARCIA等[25]研究发现,组织知识在企业成功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双重推动机制,这就意味着改变组织记忆系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组织学习一样,组织忘记对于改变知识演化方式同等重要[26],组织忘记是组织再学习的催化剂[27];PRAHALAD等[21]指出,组织忘记可降低和消除为组织再学习带来巨大障碍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所以,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尽管改变组织知识构成和演化机制,但没有组织忘记的组织再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忘记是唤起组织再学习和知识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忘记是组织再学习的触发器[11],忘记必须经常先于或至少同步于再学习[28]。LEWIS[29]指出,学习要求使用、评论,甚至破坏过去的理解和实践,以构建新的和更复杂的观点或知识体系。

对于企业二次创业中组织变革行为来说,企业是一个组织知识活动的记忆系统,企业动态能力是在组织记忆系统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改变组织知识构成和演化方式,不仅包括吸收新知识的组织学习行为,而且也包括扔弃旧知识和冗余知识的组织忘记过程。组织忘记不仅可以直接改变组织知识构成,而且可以诱导组织学习(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再学习)行为产生,又因为改变组织“知识演进”系统需要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的双重努力,所以,组织忘记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根源和基础性驱动力[27]。

3 企业动态能力的动因分析

企业是一个动态演进的知识记忆系统,动态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地改变组织知识的记忆系统过程中所产生的组织能力。对于成熟企业二次创业来说,组织忘记与组织学习对于改变组织记忆系统是互补性过程[12,14,30]。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构成了组织记忆系统的新陈代谢动力机制,两者又是独立的组织知识活动[31],而组织忘记对于启动和培育动态能力具有的解释力。

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从根本上是组织记忆系统的更新过程,这种更新过程是一种组织范式转变的代际推进过程。在动态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组织记忆系统转变就是破除旧的知识分布结构和知识演进路径,构建一套新的知识结构与演进体系[6]。对于成熟性企业来说,创业前的组织记忆系统充斥了原先的知识结构和演进方式,动态能力产生要么改变原先的组织认知模式,打碎原有的知识结构,扔弃一部分过时性或误导性知识,从而为新知识引入预留存储空间[21];要么改变组织行为方式,提升组织知识认知模式[17],从而为新的知识活动提供认知空间,因为在公司创业初期,企业处于组织新旧范式共存的状态,为了实现新旧范式的顺利交接,企业沿着寻找组织演化和变革的路径,通过改变和提升组织认知模式来触发和生成动态能力。

组织记忆理论认为[17],组织记忆是由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构成的:陈述性记忆是指分布于企业语境中的组织知识构成成分[如原理性知识(know-why)和信息性知识(know-what),即存储在组织中的结构知识];程序性记忆是指分布于组织常规中的技能性知识(know-how),存储在组织行为中[32]。在公司创业初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知识内容和演进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现有知识演进方式与外部环境变化路径也变得完全不一致,企业原有的组织记忆系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使得原先组织记忆系统中的一部分知识及其活动方式一夜之间变得过时或无用,企业需要扔弃无用的知识以及不适当的演进方式,然而,在组织记忆系统转变期间,组织不会一下子扔弃全部内容,也不会完全吸收新知识的所有内容[5,33],因此,企业根据不同方式,利用组织忘记来触发和提升动态能力。一方面,企业转移组织注意力[34],对现有记忆系统进行重新评估,扔弃一些已经无用的甚至有害的陈述性记忆,改变组织认知模式和现有知识结构,对余下的知识系统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产生新组织商务模式和凸现新的组织能力(如图1中路径Ⅱ所示)。例如,企业资产削减、剥离和清算行为正是利用这种策略,是诱使动态能力产生和引导动态能力增强的战略性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组织记忆系统是一个十分有限的资源,扔弃误导性知识演进方式可以释放组织记忆活动空间。为了引入新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变革所需的知识活动,企业通过对现有记忆系统进行再评估,发现一些组织知识活动已难以适应甚至阻碍了企业在新环境下的战略发展,忘却这些误导性的程序性记忆(即组织常规)[14,17],为新知识消化和吸收提供更大的再学习空间,以便迅速地引入新的组织学习行为,克服变革障碍,避免组织刚性,从而迅速提升组织认知模式(如图1中路径I所示)。由于组织忘记明显地受制于时间因素,在动态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组织再学习是以组织忘记为条件的[14],组织忘记与组织再学习之间的互补性协同演化促进了动态能力的生成。

图1 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行为机理

组织记忆系统存在不同的记忆深度,组织忘记分为程序性记忆的丧失和陈述性记忆的丧失[19]。组织忘记存在2种方式:①对陈述性记忆(即组织知识构成)的忘却,②对程序性记忆(组织知识活动方式)的忘却。前者是组织忘记通过改变组织记忆系统中的知识构成,通过既定的优化模式驱动着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后者则是通过改变组织记忆系统中知识演进的行为,让道于组织再学习生成,在组织忘记和随后的组织学习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升组织认知模式,提高新知识搜索速度和组织学习速率,进而连续性地推动企业动态能力的开发。既然动态能力的产生是一个知识系统的改变过程,那么组织忘记就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而组织再学习是企业动态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接下来,通过组织知识系统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促进动态能力产生的原理。

4 模型

揭示影响动态能力形成的动因机理通常是一种适应性智能活动的复杂系统问题,既涉及所理解的知识构成的遗忘,又涉及知识搜索行为方式(如组织常规)的忘却,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自适应知识系统[35]。复杂性理论认为,企业微观层面应该考虑运用自催化作用来有效解除组织现有的约束条件。一些学者运用生物学上的NK模型[35]进行组织科学研究,例如,LEVINTHAL等[36]和MCKELVEY[37]分别运用NK模型研究组织行为的微观机理问题,为探索组织记忆系统转变过程中动态能力成因机理提供了方法支撑。

4.1 模型构建

既然组织记忆系统是由不同的知识域及其演化行为所构成的[17],组织行为是由特定知识域中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38],由于组织记忆系统中知识演进在一定语境下完成,所以把知识演进行为(如组织常规、业务活动)划分为不同的知识域,N为企业中的知识域的数量,表示组织陈述性记忆;而组织记忆系统的知识结构是由所拥有的不同知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K为与某知识域相互作用的知识域个数,代表组织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结构,即程序性记忆[19]。一般地,设a为潜在商务机会的数量。

现在考虑新商务机会的出现是通过改变知识构成所产生的,即K=0。也就是说,知识域i的与其他知识域生成的新商务机会是独立的,仅仅依赖于组织记忆系统中知识域数量的变化。既然在知识域的商务机会a是可得的,那么每个新商务机会都以一个特定的概率出现,即对于任一商务机会a来说,都有具体的值与之相对应,设a中的每一个值都是独立地从ξ(v)推算得知,而且隐含于组织适应力变化之中。

为了表达潜在商务机会的形成,在NK模型中,设知识域i对企业适配度(即知识搜索行为)的贡献大小还依赖于与其他K个知识域的相互作用(即知识构成);那么,可以说,这K个知识域影响知识域i形成潜在商务,所以,在潜在商务形成过程中,这(K+1)知识域也会导致的变化。既然每种知识域都有a种可能的商务机会,则这(K+1)知识域在形成潜在商务战略过程中涌现独特的商务机会相互作用,中每个相互作用都生成独立的随机数。于是,组织记忆系统包括了的相互作用的随机数,而且都服从于ξ(v)。

现在,考虑局部最优组织变革行为,即寻找某一知识域形式的潜在商务机会比其他相邻的商务机会具有较高的适配度。当K=0,知识域局部搜索的自组织行为可以实现各个独立性局部最优,在适应性景观中表现较为平坦[37],所以只有一个商务战略得到全局最优(随着时间变化,组织刚性产生)。随着K的增加即知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数量的增加,适配度景观越来越崎岖[37],特别当K≥5时,局部最优数量开始骤增[35],于是企业进入混沌阶段,此时组织变革中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不确定性和大小分别为[41]:

4.2 模型分析

(1)组织陈述性记忆变化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由式(3)知,,表明改变组织陈述性记忆和增强企业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组织对陈述性记忆的忘却能够降低企业动态能力,而增强组织的陈述性记忆的学习能力则可以提高企业动态能力。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式(4)知,,表明改变组织陈述性记忆和增强企业动态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提高组织对陈述性记忆的忘却能够提高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概率,而增强组织的陈述性记忆的学习能力则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例如,太阳微系统公司认识到只有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为了加快淘汰旧产品的速度,太阳微系统公司采用了另一条与众不同的法则:一开发出新技术就马上转让给别人,以激励自己不断创新。考虑到竞争对手将很快掌握自己的最新技术,太阳微系统将以更大的动力、更快的速度创新,以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

命题1 对于陈述性记忆变化来说,组织忘记尽管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却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组织学习尽管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却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

(2)不同知识域之间差异性程度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由式(3)知,,表明组织记忆系统中不同知识域之间的差异性程度与企业动态能力增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知识域之间差异性程度越高(即σ值越大),那么企业动态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增强;反之这种差异性程度越小则企业动态能力也就逐渐减弱。由式(4)知,,表明组织记忆系统中不同知识域之间的差异性程度与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知识活动之间差异性程度越高(即σ值越大),就越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而这种差异性程度越大则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概率也就逐渐增大。例如,正如汉顿—特纳等[42]所指出的,为了抢占主导地位,创造财富,第一个增值过程就是制定规则和发现例外。

命题2 在组织记忆系统改变的过程中,在程序性记忆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知识域之间差异性程度越大,就越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而越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反之亦然。但是,不同知识域之间差异性程度越小,就越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而越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

(3)组织程序性记忆变化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由式(3)知,E()独立于K,表明组织知识活动方式对于动态能力增强或减弱并不存在直接关系。由此可以得出,改变组织程序性记忆结构并不能对增强企业动态能力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因为忘却知识活动未必能够引入新的有利于动态能力增强的组织行为方式;同样地,组织通过对技能性知识的学习也不一定能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由式(4)知,,表明知识活动的改变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有明显的直接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当组织程序性记忆越弱和忘记程度提高,即组织扔弃的技能性知识越多,K变得越小时,企业就越难以形成动态能力;反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组织学习知识能力越强,K逐渐增大时,则企业越容易形成动态能力。又因为组织忘记往往导致组织记忆系统中知识域之间的差异性减小,所以结合命题2可以得出命题3。例如,正如DAVIDOW定律所说,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同时也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因为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

命题3 对于程序性记忆变化来说,组织忘记并不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所以,在不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增强的前提下,组织忘记不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在组织忘记的前提下,组织学习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

模型分析得出,组织忘记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主要程序为:①通过对组织知识构成成分的忘记,促进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由于组织记忆系统是一个有机体,所以组织忘记也为组织学习(再学习,即知识活动)行为腾出了空间[21]。②在组织再学习过程中,通过调整不同知识域之间的差异性程度,组织忘记进一步触发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组织忘记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对企业动态能力增强却没有直接联系,而组织学习对企业动态能力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5 案例研究

组织记忆理论指出,组织记忆系统是分别存储在组织结构上的分布性知识,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以及存储在组织行为上的技能性知识,包括标准性运作程序、规章制度和组织常规等。当这些载体或存储器发生变革时,必然导致组织忘记的发生;同时由于组织记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认知状态[17,19],所以,组织忘记和再学习不仅随着这些知识载体被替代或转移而产生,而且也随着组织战略重心的转移(即组织注意力转移)而产生。

5.1 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格兰仕30年间连续性创业发展,分别经历了产品代际推进和行业更迭2种创业活动,期间包括从羽绒制品向毛仿品、从轻纺业向小家电业、从微波炉向光波炉、再向空调业转型的连续性创业阶段,这些连续性创业活动造就了一个民营企业迅速跻身世界级企业的辉煌。通过本案例可以进一步清晰地揭示企业连续性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开发机理,从而论证和初步构建公司创业理论。

本案例所用到的资料主要来源于3个途径:①格兰仕公司网站;②一些专业期刊的报道和分析;③一些报纸和电视媒体的相关报道和专业采访等。对于一些相互矛盾的数据和资料作了进一步核实,未经考证的内容不作为本案例分析的原始论据。本研究综合运用扎根理论、事件结构分析方法和历史追溯分析方法对格兰仕公司进行分析。

5.2 格兰仕公司

格兰仕辉煌的背后,也经历了外界无法体会的阵痛,例如组织结构的大幅变革、管理团队的震荡、经营思路的调整。在阵痛过程中,格兰仕经营方略和商业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格兰仕集团在过去的30年间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成功范例,从1978年梁庆德创办羽绒制品厂到2007年180多亿元销售收入的格兰仕集团,这是一条弃旧图新的不断创业之路,其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如“在涉足13年的微波炉行业中,连续11年保持中国市场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占有的冠军,连续8年保持全球市场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占有的冠军”(2006年数据)。在这30年发展期间,格兰仕在行业范围、组织、企业类型、市场发展等方面都经历了几个阶段(见表1)。同时,格兰仕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在围绕特定的知识域中锚定效应,不断消减旧知识和积累新知识,为下一步战略转型形成和开发动态能力,从而顺利变革(见表2)。

表1 格兰仕1978-2007年间的成长历程

发展阶段组织特征企业类型 知识锚 业务范围

市场变化

1978-1991

权利导向加工生产 加工技术羽绒制品

供外贸单位出口

1992-1999

市场导向生产 生产管理技术微波炉 国内市场

2000-2005

多元化导向 生产和研发研发技术微波炉、光波炉、空调、电饭煲、电风扇、空调等产品

从国内到国外市场

2006-2007

品牌导向生产和研发全球化品牌运作能力 光波空调、光波炉等高端家电产品 全球化市场

5.2.1 第1次战略转型:从羽绒业向家电业的产业转移(1990-1994)

格兰仕通过与港商、与美国公司合资建厂,引进日本最新型号的粗梳毛纺生产线,生产羽绒服装和羽绒被直接出口,形成年总产值1亿多元的羽绒生产规模,处于国内羽绒加工业首屈一指的地位,这些为格兰仕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积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在1990年公司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且确定了战略转移方向之后,公司通过一系列组织忘记,逐渐开发和显现以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管理为内涵的企业动态能力,通过随后的一系列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见表2),不断增强动态能力。

俞尧昌强调,“只做自己的优势部分,专心做生产,绝不涉足流通领域,创造专业化和规模化效应。”

正是在先前羽绒加工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扔弃和补充相关知识,使得企业动态能力得以不断明晰和增强,从而为日后在家电业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2 第2次战略转型: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发展(1998-2002)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格兰仕先后从上海无线电18厂聘请了5名微波炉高级工程师,聘请日本人从事生产管理,在美国建立技术研发院;特别是在1998年为实施国际化战略,格兰仕集团聘请韩国人担任国际营销主管,聘请美国人从事技术研发活动等。这种从全球化视野网罗人才的经验和能力为格兰仕的第2次战略转型准备了条件。同时,这些人才的引进也为格兰仕的人员管理带来新挑战,于是格兰仕的管理范式开始从网罗装备向网罗人才和整合人才上迅速转移。

“格兰仕对组织建设过程中的调整不遗余力,哪怕由此带来暂时的局部市场波动,也在所不惜。我们希望打造一支能不断健康发展的团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行为,使基业常青。”俞尧昌说,“组织波动的确会伤害企业某一阶段的发展,格兰仕采用缓解而不是用‘休克’的疗法来推进这种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格兰仕的外销部分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在空调产品的国内市场,的确出现了一些局部波动。单个产品某个时段做得多一点少一点,只是表象,要打造百年品牌,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这种情况下,格兰仕靠什么制胜?

“整合人才!”俞尧昌说,“欧、美、日、韩企业在战略转移过程中,给中国企业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中国企业的接盘能力关键不在资本,而在人力资源。老梁总当年整合了跨国公司的优秀装备,小梁总现在在整合跨国公司的优秀人才。”

俞尧昌强调,“这种人才的整合比收购生产线更有价值,因为这些优秀的人才知道生产制造过程中哪些是缺陷,哪些是必须要回避的问题,这就使格兰仕发展。”

为了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型,在确定放弃单一产品的战略选择之后,1998-2002年间,格兰仕寻找以人才整合为突破口,通过不断的组织忘记和相应的组织学习行为(见表2),进一步提升了人才整合能力,形成了以人才整合构架为主体的企业动态能力,系统地建立格兰仕价值理论体系,从而使得格兰仕集团的范围经济主要表现在利用微波炉经营的资源和能力积累,迅速开拓到空调、电饭煲和电风扇等产品和市场上,推出“金刚光波”、“数码光波一键通”、“平板光波”和“蒸汽光波”等新产品,开发和拥有光波微波炉、磁控管开发的核心配件技术。

5.2.3 第3次战略转型:从产品为主向品牌为主的战略转移(2005-2007)

在市场上20余年的打拼为格兰仕在市场营销方面积累了经验和增强了能力:①在市场竞争方面,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格兰仕模式”运用价格利器迅速占领微波炉和空调等产品市场,例如,1996-1998年间,格兰仕连续2次大幅度降价和一次升价的“退一步、进三步”战略;2002年细分空调市场,并且有针对性地设计促销组合。②在销售模式上,格兰仕先后经历了先国内后国外的微波炉模式,以及先海外后国内、先贴牌后创牌、先聚焦后辐射、先占领欧美市场制高点的格兰仕空调路线。③在供应链方面,面向全球市场的开放式管理。④2003年确立“全球微波炉制造中心”、“全球空调制造中心”、“全球小家电制造中心”三大产业组织架构,开创跨行业“联合互动营销”模式,向“全球制造的联合营销中心”发展。这些为格兰仕确定以全球化战略营销能力为主要手段,实现品牌战略转型。

梁招贤说,“现在的主要目标是把空调做好,这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我们还要进行一系列战略和策略调整,首先是基于世界市场全球品牌系统的建立,选择一些重点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更专注于自己的行业,排除一些诱惑,包括房地产和股市,不用企业的名气进行工业用地炒作,不急于上市。我们宁可适当放缓企业的增长速度,也要尽快建立起可以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监控的管理体系和决策系统。”

为了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加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建设和推广,2005年之后格兰仕通过了一系列组织变革措施,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的交错使用(见表2),进一步开发和提升全球化战略营销能力的内涵,格兰仕在全球市场的深度管理营销推进过程中,更侧重考虑如何有效地使用品牌资产和顾客资源,例如,把2007年定位为“品牌年”等。这些策略为格兰仕更好地形成、增强和利用动态能力,实现第3次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格兰仕3次创业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每一次战略转型中,格兰仕都是根据市场变化和组织变革状况,先确定战略转型的方向,再从组织记忆系统中寻找有利于战略转型的组织能力,锁定特定的能够确保组织变革顺利实现的独特能力,如生产管理能力、人才整合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然后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忘记不断弱化其他组织能力,显现这种能力在组织变革中的基础性地位,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学习增强这种独特性能力,同时引入其互补性能力[28],促使这种独特性能力成为战略转型中的企业创业能力,并且增强这种能力,从而为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 讨论与结论

在动态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首先“解冻”当前组织记忆系统中知识结构和知识演进的平衡格局,沿着期望的格局,“重新冻结”新的组织记忆系统,作为改变组织记忆能力的组织变革需要大量的忘记和学习[14]。本文从组织记忆系统转变来分析企业动态能力的动因,通过分析组织忘记对组织记忆系统的改变作用,指出了组织忘记在企业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的驱动性作用;再从组织记忆的知识系统的本质的视角,通过分析知识活动从微观层面上解释组织记忆层次的改变,以及企业内外环境之间动态匹配度(即动态能力形成与增强)的影响机制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组织忘记及其引起的再学习在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现有的动态能力理论研究,更多地从组织演化[7]、资源能力[2]、组织学习[3,6]以及知识搜索行为[7]等不同视角探索了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机制,然而很少有文献探索其形成和开发过程。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①从组织忘记的角度揭示了影响动态能力形成的动因机理,指出了对于不同层次的组织记忆,组织忘记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是不同(命题1和命题3)的,并且利用知识域之间的差异性程度解析了知识活动的微观机理(命题2)。从理论上,这些结果与CHOO等[28]关于知识创造的2种机制——方法驱动和心理驱动的论断相一致。②组织忘记是组织记忆不断丧失的过程,而组织学习是组织记忆增强的过程,这是一个知识演化的复杂系统,本研究运用NK模型理清了在动态能力形成和开发的过程中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认为忘记比学习更能触动组织变革,特别在动态能力形成的初期,这进一步支持了与DE HOLAN等[10]提出的忘记能够唤起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以及POURDEHNAD等[28]关于组织忘记必须经常先于或至少同步于组织学习等结论。③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开发需要有目的性的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的双重努力机制,这与WINDEKNECHT等[39]的组织学习和组织忘却对于成功组织变革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命题不谋而合。

本文以组织记忆系统变化为中间变量,分析组织忘记对组织记忆系统和随后的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目的是探讨解决企业战略转型中开发和形成动态能力的动因机理。本文所指的组织忘记实际上包括2层含义:①组织记忆功能缺失所引起的知识丢失,即组织遗忘;②通过组织认知努力所导致的组织知识扔弃,即组织忘却。本文未进一步将其细分开来,并倾向于后者。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①组织记忆系统是由行为主体所用的不同层次的知识构成[32],所以这些不同层次的知识变化对组织记忆系统改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没有利用定量方法分析不同组织层次知识的丧失过程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18],未来研究应该从行为视角,分析不同类型的组织忘记对动态能力开发绩效的影响。②企业动态能力是由探索性和开发性2种知识搜索行为所形成的[5],组织忘记也必然影响着组织知识的探索性和开发性行为,本文虽然初步地定性分析了知识差异性程度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但组织忘记和知识差异度又是如何分别推进动态能力的生成和演进将是未来研究的主题之一。③组织忘记对组织再学习存在诱导作用,组织忘记既是组织学习的动因,又是学习的结果,但是本文并未就动态能力形成和开发过程中组织知识与组织学习(或忘记)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分析,既然组织忘记与组织记忆系统特征存在紧密关系,未来研究应考虑不同知识域之间的相似度、结构化程度、访问频率以及时间间隔等因素,探索组织忘记与组织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本研究初步获得了以下结论:①组织忘记是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组织学习则是企业动态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②对于陈述性记忆变化来说,组织忘记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组织学习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增强。③对于程序性记忆变化来说,在组织忘记的前提下,组织学习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动态能力开发和形成的过程中,组织忘记存在2种方式,即陈述性记忆的忘却和程序性记忆的忘却:前者直接驱动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后者则是通过随后的组织再学习,进而连续性地推动企业动态能力的开发。企业应该先锁定有利于组织变革顺利实现的独特能力,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忘记不断弱化其他组织能力,让位于这种独特能力的成长,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再学习增强这种独特性能力及其互补性能力。

注释:

①在本文中组织参照系是指组织认知模式。

标签:;  ;  ;  ;  

基于组织遗忘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研究_格兰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