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志强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 362305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如果课堂设计合理有趣,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动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疑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设疑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下面我结合个人在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菱形判定”的教学案例来讲一讲如何有效预设,创造互动,化枯燥为有趣。
案例主题: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背景:进行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判定的应用教学,在处理定理时,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我很有感想。
例题:课本证明两个判定菱形的定理后,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菱形的判定方法。
活动过程:老师:谁能总结一下菱形的判定方法?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洪志伟这次竟然也举起了手,很惊奇。想了一下我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我认为前面矩形性质的逆命题就是判定定理,同样菱形性质的逆命题也应是判定定理。而刚才菱形性质二的逆命题只说了第一条,第二条的逆命题也应该能判定。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别同学在讥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老师:很好!那你能证明吗?
学生:嗯(看来一下子来劲了)。接着这位同学上黑板画了图,写出已知求证,不完整的证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老师:刚才洪志伟同学真的不错,不但提出了新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证明,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总结一下菱形的证明方法。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得出了菱形的多种判断方法。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洪志伟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得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菱形的判定方法恰好是我前几天才预习过的,所以一下子……我今天才发现不是这样……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
理念反思:从这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1.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甚至被耻笑的现象。
2.在提问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这样才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及时给学困生多创设自我表现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3.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 特别是发现一个学困生举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但老师也要充分地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论文作者:洪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学生论文; 菱形论文; 逆命题论文; 民主论文; 定理论文; 老师论文; 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