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增值”的实践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思辨论文,思想政治论文,学科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应该成为孕育智慧、启迪智慧、激发智慧、培育智慧和升华智慧的“智慧工厂”。这里的智慧包括知识智慧、情感智慧和心灵智慧,是一种真正的生命智慧。知识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融入生命历程的独特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情感智慧是基于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经由参与和体验形成的感受、分享情绪和情感的能力的综合。心灵智慧是基于知识智慧和情感智慧升华而成的价值选择、抱负水平、人生信仰的综合。一堂好课的精华应集中体现在这堂课的教学价值上,而一堂好课的教学价值又集中体现在这堂课“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上,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达成度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达成度是课堂增值的标杆。有价值的课堂应处于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是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享受幸福的“教育场”,是真正的生命智慧的“梦工厂”。
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是思想政治课提升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首先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对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教育的重任,理论性强,时代特征鲜明,思想影响深刻。真正有价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充满思辨,富于理论魅力、逻辑张力和生活色彩,彰显思辨和激情的生命智慧,其教育功能直指生命智慧中最高层面——伦理、精神的层面——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这是高中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生命意识和能力蓬勃发展、最具可塑性的时期。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哲学常识直接指向学生主观世界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学生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廓清是非、辨别真伪,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则有利于学生跳出自我的狭隘,关注时代潮流,关心社会变革,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把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获得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让青春充满生命活力更加绚烂多姿。总之,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是思想政治课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核心的人生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培养善待生命、关爱他人、胸怀宇宙、注重人格修炼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提升作为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境界。
那么,思想政治课如何才能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编织“问题”的珍珠链:“问题”是智慧课堂孕育激情和思辨的种子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理论观点的高度逻辑性。一位哲人说过,科学理论的力量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性。范畴、观点、原理都蕴含着逻辑联系。这种逻辑性闪烁着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光辉,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逻辑是由一个个紧密联系着的问题有规律地呈现的,问题是思维逻辑的真实“外壳”。让知识要点问题化,让问题系列化是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的要求。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有逻辑地展开的系列问题能启迪思维,能生发智慧,能点燃激情。系统的问题教学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的有效路径和生动景象。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问题如何设置和形成更加有效?一是精心预设问题。也就是在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问题首先来源于教材、来源于学生。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理清教材逻辑顺序,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剖析学生的思想困惑点,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教师设置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吸引学生的主体参与,点燃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学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丰厚的积累才能使我们设计的问题信手拈来,环环相扣,成为串起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学生生命经历(直接经验)内在联系的珍珠链,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使课堂出现生命智慧热情洋溢的美妙情境。比如,我在上“尊重群众与参加实践”一课时,设置了以下问题: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怎样?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什么作用?怎样看待我国都市里的农民工现象?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吗?为什么?(性质——地位——作用——现实呈现——学生困惑……)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有理论的层面,也有现实的层面,既梳理了书本知识,也回应了学生的困惑,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成长成才道路。
其次,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在上课过程中随机生成问题。这是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的精髓所在,也是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的魅力所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都是课堂生命互动的结果,既有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产生的即时问题,也有学生之间因经验差异和观点不同产生的争议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和形成需要教师具有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教学的氛围,要建立基于学术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这需要老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反思和不断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经营课堂,营造民主包容、充满关爱、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的有浓厚学术氛围的课堂环境,让课堂成为学术的讲坛、成为自由表达思想的讲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教师才有可能“长袖善舞”,机智捕捉学生的困惑点,随机生成问题,有机融入预设的问题系列,适时个别点拨,引领同伴分享。比如我在上“尊重群众与参与实践”一课时,在讨论人民群众含义的过程中,我隐约听到有两位同学在辩论“‘我’是人民群众吗?”我敏锐地感觉到,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不一定能想明白讲清楚,而且这个问题直接与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相联系,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的好机会。于是我就让这两位同学上讲台介绍他们各自的观点和分歧,发动全体同学分组讨论。有同学说,“我”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只有相信群众,才能培养对人民群众是“自家人”的亲密情感;有的同学说,“我”是水滴,人民群众是海洋,水滴只有汇入大海、融入海洋才不会干涸;有的同学说,人民群众是英雄的母亲,英雄永远是人民群众的儿子,因此,我们在人民群众面前要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同学们对人民群众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蕴含的社会历史意义更加深信不疑,对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有了一次深入的思考。
(二)设置“情境”的万花筒:“情境”是智慧课堂孕育激情和思辨的土壤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其理论观点时代性强,充满生活色彩。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绚丽多彩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高度浓缩和凝聚,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原到生动丰富的生活画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是学生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真谛所在,也是教师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实现课堂增值的真谛所在。经济常识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波澜壮阔的盛况,又勾画了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经济常识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理论观点都蕴含着生动感人的建设故事和鼓舞人心的发展成就,有同学们熟视无睹的衣食住行用的琐碎的平凡生活,有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和盛会。如果离开这些万花筒般的经济生活情境,我们的经济常识再具有理论魅力,也会成为灰色的枯燥的逻辑玄学,让学生敬而生畏。同样,政治常识看似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甚至有个别同学把政治生活与诡计多端、玩弄权术混为一谈,从而误解和抵触它作为十分重要的社会科学的学科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政治常识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政治生活的主角不只是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每个公民都是它的主角,都与政治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民生活、自由人权、民主管理、国家意识、法制观念、国际素养等等都是政治常识关注的内容,这同样繁花似锦、丰富多彩。照本宣科地梳理知识点就会让政治常识变得干巴巴而面目可憎。哲学常识直指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的灵魂深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哲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中的哲理性,更在于它深刻关照人们的生活情境和生命困惑,其中的社会万象、人生际遇更是精彩纷呈。因此,离开情境的设置,所有的道理都会没有着落,都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分为时政情境、生活情境和典故情境,每个情境都有生动的“故事”和情节,与知识体系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多”和“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只有合乎逻辑和意义的情境才会孕育激情和思辨,才会激发生命的活力。情境是激情和思辨的富矿,是孕育激情和思辨的土壤。比如在讲“整体与部分关系”时,我设置了一个典故情境: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宴请将要为他刺杀秦王的壮士荆轲。他为了讨好荆轲,特意请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奏乐。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灵巧的手,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臣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将美人的双手切断,放到一个盘子里,赠送给荆轲。请问《燕太子丹赠手》的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同学们纷纷有话要说,有说太子丹太变态、太残忍了,有说再美的手离开美丽的主人都会变成血腥和狰狞的怪物。是的,不能割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部分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是形而上学思想。这则典故情境深刻反映了太子丹野蛮残忍的极端本性。这个典故很血腥很让人震撼,触景生情,触景明理,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印象和理解会特别深刻。
(三)创设“合作”的大舞台:“合作”是智慧课堂孕育激情和思辨的源泉
课堂增值有赖于课堂教法的改革,而课堂教法改革的本质是教学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都是具有特定目的和意义的人。课堂里的基本人际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才是生生关系,这是课堂教学关系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这两对关系的良性合作。所谓“良性合作”是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相信任、彼此友善、民主平等、团结和谐,为学习知识和追求真理而亲密合作。只有在“良性合作”的课堂环境里,才能真正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提升教学价值。
构建新型民主的教学合作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教师应时刻考虑着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大可能地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热情,注重动手操作,以及生活调查。
首先要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学生身上的体现,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前提。政治教师对于学生更要充满爱心,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有思想的个体,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和人格上做到平等,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这种沟通不是强迫式的,这种交流也不是对答式的,而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结果,只有情感融合的交流才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政治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坚定信念和充满情感,要自觉发掘教学内容的理论魅力、逻辑张力和思辨色彩,最大限度地吸引同学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吸引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学习。
其次要保证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每个学生都是彼此之间的学习伙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良性合作”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力和生命智慧。美国明苏尼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简而言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相互交流的经验使得教学过程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学记》里有句话叫“相观之摩为之善”,《大学》里也有“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这样感人的文字,它们都描述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美丽景象和生动画面。思想政治课的本色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的力量在于它的真理性,而青年学生的共同使命就是追求真理。为了共同的使命和责任相聚在温馨的课堂里,他们是真正的“学友”。“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只有坚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生命智慧,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鲜活地植入青年学生的心灵,播下真理的种子。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自习自研、全员互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这里的“全员互动”就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有对话式互动、讨论式互动、辩论式互动、讲演式互动、小品式互动、角色游戏互动等等。“全员互动”不是徒有形式的合作互动,而是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合作互动,是立足于问题的“自习自研”的合作互动。“自习自研”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独立探究、自我习得的自主学习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学习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特的思维品质,这是“全员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与“自习自研”有机结合,合作学习才能为智慧课堂不断孕育生命激情和理性思辨提供不竭的源泉。
(四)催生“思想”的新天地:“思想”是智慧课堂孕育激情和思辨的果实
培养有思想和思想力、有教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格健全的现代文明人是现代教育的使命,也是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如果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恩格斯语),那么思想和思想力是智慧课堂孕育的最美丽的果实。课堂增值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有思想和思想力的学生,由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教学构成的课堂景观必然是催生“思想”和“思想力”的新天地。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过,“伟人们都认为精神力量大于物质力量,思想统治世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支配一个社会运转的主要力量,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这些看似唯心主义的论断,却昭示了思想的巨大力量。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正确的思想的灵魂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思想力”是指思想的深度和力度,通过不懈的学习、磨炼、打造出坚定正确的方向,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增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力,必须能够抗打击,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意志,执行力是第一要素。思想力表现出一个人基于生命智慧的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的生命意志。高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帮助青年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的重任,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主体间的生命互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地主体参与、积极地开动脑筋,真正“授之以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打造培养有思想和思想力的学生的智慧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有思想和思想力的教师。思想并不是思想家的专利,教师的全部尊严正在于思想。一个没有独到思想的教师,也就等于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从别人身上汲取思想的营养,滋润、丰富自己的心田。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特别要十分关注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及时地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并积极地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扬弃。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思想根植于实践的土壤里,生长在思考的王国中。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你就领到了进入教育艺术殿堂、打造充满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课堂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