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基金项目:2018年“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回归与重塑》;
项目编号:2018101
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改革、建设中形成的文化形式,具有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但受当前经济、社会因素影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有淡化倾向,因此,要从完善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加强交流合作;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新媒体平台;建设实践基地,重读红色经典三方面出发,来重塑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文化;发展现状;回归途径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于红色文化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革命文献资料、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事件发生地、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还有人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综之,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改革、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其中,物质层面主要包括红色文化遗址、重大事件纪念地等;制度层面指在长期革命、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指导思想等;精神层面则主要指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
二、当前高校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
当前高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也不断提高,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发展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理论缺乏系统性
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红色文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效力发挥不够,一是因为红色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导致。红色文化的研究一般是以地区的红色为依托从而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各地区缺乏交流导致红色文化缺乏系统性,红色文化理论缺乏整合性;二是从红色文化内涵而言,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而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时,较多的注重红色文化制度与精神方面的教育,因此对于红色文化的整体性教育造成一定缺失。
2.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原因在于教学缺乏创新。其一,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红色文化教育从理论阐释还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地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涵义与精神价值;其二,红色文化教育脱离了大学生实际。孕育红色文化的年代距今比较遥远,学生不易将其精神实质与现实相联系,宣传的革命英雄过度的“政治化”、“完美化”更拉远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在新时期,红色文化应该与当今相联系,将个人道德、社会公德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教育意义,与此同时,对于革命先辈的其他美好品德也应加以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革命英雄,也是普通人,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以此拉近距离,起到指导作用。
3.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理论来源于实际,最终归于实际,而实际最终要形成理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有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即使一部分高校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偏重于形式,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一般走马观花的参观完就结束了,参观体验也是浅尝辄止,学生并未真正的产生认同感,并没有从知、情、意角度真正了解和体会,更谈不上将理论转换为精神再付诸实践了。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回归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红色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并发挥其育人的现实价值。
(一)完善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加强交流合作
如上所述,红色文化理论缺乏系统性,主要原因在于红色文化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精神和制度的教育,而缺乏物质教育。而高校红色文化理论又是整个红色文化教育的基础工程,因此要注重理论系统的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高校合作交流机制,相互借鉴理论成果。既然红色文化区域分布,有些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这些高校就要利用好这种优势,努力发掘红色资源,形成理论成果,高校与高校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此丰富红色文化的理论体系;其次,联合开发红色资源,高校、研究部门、学术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可以相互合作,坚持保护、挖掘、整合、等思路对红色文化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最后,鼓励社会实践考察,增加创新研究项目。在教学期间,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不仅让师生更近距离的感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感受红色文化精神,更能起到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完善红色文化理论体系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新媒体平台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应当从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两方面出发,提高红色文化的趣味性与学生的接受程度。
首先,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内在手段。红色文化之所以未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很大原因是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后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丰富理论内容,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理论内容,上文已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第二,运用多种形式展开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包括让学生自己阅读红色文化经典后展开积极讨论,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再现等方式感受革命精神。其次,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平台。在多媒体平台上制作红色文化专题研究讨论、唱红歌比赛、讲述红色文化故事等专题,设置奖项以此激励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也能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创造红色文化氛围,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树人价值。
(三)建设实践基地,重读红色经典
首先,根据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展开教育。各地区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以供学生参观体验;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地调研、考察学习,并通过写观后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加深对红色文化精髓的理解,从而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最后,打造高校与教育基地合作模式。高校应与博物馆等单位加强联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从物质形态出发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经典是革命先烈的精神凝结,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重读红色经典,应该包括:第一,开展红色文化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教育意义的影片组织学生定期展开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
参考文献
[1]虞新胜.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探索——江西省某理工院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调查[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65-168,
[2]熊扬勇.论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战略路径[J].理论导刊,2010,02:26-29.
作者简介:韩馨月(1993年—)女,汉族,甘肃武威人,研究生在读,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
论文作者:韩馨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红色论文; 文化论文; 高校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理论论文; 精神论文; 形式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论文;